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VIA的發展歷史

VIA的發展歷史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VIA Technologies,Inc.,簡稱VIA),成立於公元1992年9月,目前資本額達127.04億新臺幣,為全球IC設計與個人電腦平臺解決方案領導廠商,以自有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威盛也因其無晶圓廠的經營模式、加上重視人才招攬與技術開發,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典範,現階段全球員工人數超過2000人。

個人計算機中所使用的系統芯片組,為威盛電子的主力產品線。由於1999年大力推動PC-133系統規格,並領先業界導入DDR的內存技術,使得公司近年來屢獲客戶與消費者支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2001年達到四成左右的水準,同時也針對各主流平臺的特殊設計,提供了完整的對應解決方案,包括支援Pentium 4平臺的Apollo PT、PM系列晶片組,以及支持AMDAthlon、K8處理器的Apollo KT/K8T系列等等。其中,威盛電子在AMD處理器平臺方面,出貨量更居於主導地位,單壹平臺的占有率達八成以上。

此外,經過1998年來包括Cyrix、IDT Centaur、S3、IC Ensemble等數項重大的收購與合資案,威盛電子也已由過去單純的系統芯片組廠商,升級成全方位的網際網絡系統整合組件供貨商。產品線內容除了跨平臺的系統芯片組以外,還包括VIA-C3系列處理器,IEEE1394、USB2.0、以太網絡通訊芯片,光儲存、音效視訊多媒體控制芯片及Windows CE相關的嵌入式系統產品等等;同時藉由與S3的策略合作,威盛亦已掌握先進的繪圖芯片技術,並且在取得LSI logic的無線通訊設計團隊後,大步跨入新世代的無線通訊領域,未來將可望擁有建構個人計算機、網際網絡裝置及信息家電所需的完整實力。

2001年底正式成軍的平臺方案產品事業部,便是威盛積極發展系統等級開發能力的重要裏程碑,而2002年展開的迦南計劃,目前亦已開花結果,成立了威騰與威瀚等多家產品子公司。2003年10月,威盛電子進壹步統整平臺事業部、中央處理器部門及嵌入式研發部門等事業單位,成立嵌入式平臺事業部(VEPD),更在「全方位聯結」的理念下、展現了傑出的營運績效,正全力進軍IA及嵌入式應用市場。

威盛電子的客戶群涵蓋全球各大OEM廠商、主機板制造業者及系統整合業者,總部則位於臺灣臺北縣新店市,並於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地擁有分支據點,分別就業務拓展、人才招募、區域型軟硬件整合產品開發等工作進行強化。威盛為高知識集中的IC設計廠商、以研發為IC設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建構跨國、跨區域性的品開發據點,目的在於擴大技術能力的廣度,以及加強對不同市場的了解深度,這同時也是威盛邁向下壹階段的高速成長、所必須進行的策略布局。公司未來仍將以大中華區為營運中心,但勢必會逐漸展現全球化的研發與經營格局,長期來看,歐美、日本等地都將是威盛跨國經營架構的重要環節。

威盛新壹代Isaiah處理器平臺

威盛Isaiah 架構是新的 x86 處理器架構,對於臺式機、移動設備和 UMPC 而言,它不但可以提升產品性能,還能擴展產品的功能性,並同時滿足目標產品對低功耗的需求,以延長電池續航時間並實現超小型系統設計。

經由美國處理器設計子公司 Centaur Technology Inc. 設計研發,威盛Isaiah架構結合了所有最新x86處理器技術,包括 64 位的超標量亂序執行的微體系結構(superscalar speculative out-of-order microarchitecture),實現了高性能的多媒體計算和新型虛擬機器架構。

第壹代威盛 Isaiah 系列產品兼容威盛 C7 系列針腳,采用 65 納米技術以獲得更低功耗,實現了市場上最佳的每瓦性能值。

威盛Isaiah 架構下的首款處理器—— VIA Nano 處理器

威盛為個人電腦、瘦客戶機、超移動及嵌入式設備提供了壹系列低功耗的處理器。威盛處理器以其領先行業的瓦性能、精巧設計、低耗能和與全系列多功能威盛數字多媒體芯片組的兼容性著稱,為嵌入式產品、移動產品和電子消費產品市場註入了嶄新的創新活力。

威盛淩瓏(VIA Nano?) 處理器家族及威盛 C7®; 處理器家族針對特定的,基於低功耗及性能標準的各類設備。滿足從主流臺式機及筆記本電腦的更高性能要求,無風扇運轉,到移動設備的電池節能水平。

威盛四核處理器

威盛四核處理器在2塊裸片上集成 4 個 64 位 “Isaiah” 核心,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多任務和出色的多媒體性能。威盛四核處理器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多核架構,可提供出色的多線程性能,支持低功耗的多任務執行、多媒體回放、高運算能力及互聯網瀏覽。威盛四核處理器的分布式性能便於其在各種多屏顯示環境中的應用。

威盛四核處理器原生支持 64 位操作系統,此外還具有自適應超頻、4MB 二級高速緩存及 1333MHz V4 總線等壹系列性能。其低功耗設計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主頻為 1.2+ GHz 的威盛四核處理器熱設計功耗(TDP)僅為27.5w。

此外,威盛四核處理器還采用了威盛虛擬化技術,可在虛擬環境中運行舊版軟件和應用,並對性能毫無影響。該處理器采用威盛 PadLock 先進譯碼引擎,提供全球最快的 AES 加密。提供基於硬件的運行數據加密,是內容保護和系統安全的重要工具。

威盛四核處理器采用最新的40nm工藝制程,21mm x 21mm 威盛 NanoBGA2 封裝,核心尺寸僅為11mm x 6mm。可與威盛Eden、威盛C7、威盛Nano E-處理器系列以及 威盛Eden X2處理器完全針腳兼容。主頻為 1.2+ GHz 的產品將首先供貨。

1987年,由陳文琦在美國加州矽谷從“Symphony公司”中成立。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公司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臺灣開始成立芯片制造。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公司的董事長,她是臺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1992年,將總部移到臺灣臺北縣新店市。

1996年,VIA在en:PCCommonArchitecture標準集團扮演主要的角色,推動從ISA總線轉換到PCI總線的轉換。

1999年,VIA並購Cyrix(國家半導體的壹個部門)以及Centaur,開始進入微處理器的市場。VIA也是VIAC3和VIAC7處理器以及EPIA平臺的生產者。

2000年,成功地掠取壹半的芯片組市占率,以629元的天價榮登股王,締造了1258億元臺幣的市值。

2001年,威盛訂出的迦南計劃(ProjectCanaan),兵分四路,進軍光儲存芯片、繪圖芯片、CPU與網絡芯片,並且收購了S3Graphics的圖形部門。

2005年2月,VIA慶祝生產第壹億個AMD芯片組。

2006年12月15日,VIA為提升經營效率,將組織重整成三個事業部。

2007年7月,VIA因新壹代Intel授權無法順利取得,決定放棄毛利低且市場成熟的芯片組事業,轉而聚焦於自家的CPUPlatform,生產支援C7的芯片組。原有的三個事業部再度縮減為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