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論謀略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高居首位,這個是毫無爭議的。諸葛亮被稱為“智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謀略就是“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展現了高超的戰略規劃水平。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殺伐征戰不斷。無論歷經多少次大戰都沒有脫離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在諸葛亮的帶領下硬生生把壹個弱小的蜀國帶成了跟東吳、北魏三足鼎立的強大政權,在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下劉備成功登基當了皇帝。
諸葛亮擅長火攻之術,他用火攻之計五次均大獲成功,這五次火攻分別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火燒上方谷。尤其最後壹次火燒上方谷司馬懿父子三人幾乎喪命於此。
奈何天將大雨司馬懿父子死裏逃生這才有了諸葛亮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的悲壯心酸的壹幕。諸葛亮畢竟是人不是神,他無法戰勝天意,否則憑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雄才大略早就壹統華夏了。
?第二名:司馬懿在三國謀士中司馬懿的實力是僅次於諸葛亮的,兩個人堪稱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上演了壹次又壹次精彩對決。司馬懿的實力表現在他的詭詐和隱忍上,這讓他的老對手諸葛亮頗為頭疼。諸葛亮六出祁山功敗垂成最後飲恨五丈原全拜司馬懿所賜。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妙招只有壹條即所謂的“龜縮戰術”,死活不跟諸葛亮正面對決,讓諸葛亮大軍陷入長途跋涉後勤保障難以為繼的境地。長此以往蜀軍自然會無以為繼而敗退,司馬懿這壹招幾乎就是掐住了諸葛亮的七寸。
諸葛亮窮盡各種方法誘使司馬懿跟自己正面對決甚至連送女人衣服這樣的歪招都使出來了,司馬懿依然不為所動。諸葛亮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將司馬懿父子堵在了上方谷準備用火燒死他們,無奈何天將大雨司馬父子死裏得活,直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再也沒有機會與司馬懿正面對決。
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同樣也熬死了曹操、曹丕父子,他的孫子司馬炎就是西晉開國皇帝。三國鼎立混戰數十載到頭來竟然都是在給司馬懿家打工,司馬懿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第三名:郭嘉郭嘉是曹操手下傑出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素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意思是只要有郭嘉在,諸葛亮就不敢出世輔佐劉備,只能繼續在臥龍崗當他的山野村夫。
最能體現郭嘉謀略水平的大概就是官渡之戰了,面對兵強馬壯、氣勢洶洶的袁紹大軍,曹操陣營的很多謀士都嚇破了膽紛紛建議曹操請降認輸保存實力。唯有年輕的郭嘉力排眾議建議曹操與袁紹絕壹死戰,為了說服曹操,郭嘉獻上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壹鼓作氣將袁紹打敗實現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只可惜郭嘉死得太早年僅三十七歲就病逝了,如果再長壽些是完全有可能跟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謀略大師平起平坐的。
?第四名:龐統、周瑜為什麽要把龐統和周瑜並列在壹起呢?那是因為兩個人優點和弱點都很鮮明,尤其弱點都差不多那就是嫉賢妒能而且嫉妒的是同壹個人諸葛亮;再就是龐統和周瑜倆人死得都挺早的,沒有見證三國中後期的風雲變幻;還有就是兩個人的才能主要體現在火燒赤壁這壹戰上,兩人都為火燒赤壁立下了汗馬功勞。
龐統號鳳雛,跟伏龍諸葛亮齊名。在蜀國龐統擔任副軍師地位排在諸葛亮之後,為此龐統很不服氣處處要跟諸葛亮比高低論短長,最後不聽勸死在落鳳坡。
龐統的謀略體現在給曹操獻上連環計,他讓曹操把所有戰船用鐵索連接起來,曹操壹代梟雄竟然采納了龐統的建議,結果赤壁之戰曹操百萬大軍被孫劉兩家聯合用火攻燒了個慘不忍睹,沒有龐統的連環計火攻之計是很難湊效的。
周瑜當時擔任東吳水軍都督,他跟諸葛亮同時提出赤壁之戰用火攻之計結果大獲成功。但是周瑜此人小肚雞腸,看到諸葛亮比自己有本事心裏不痛快非要置其於死地,結果到頭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三氣周瑜把堂堂的周瑜大都督活活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