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為無論動機、形式、趨勢、結果,都是以版權保護為名的壟斷。
而當前反壟斷法大力整治互聯網巨頭的浪潮,可謂是背道而馳,形成了明顯的沖突。在痕跡上,騰訊正在以自己的流量、上下遊產業鏈和消費者,借助所謂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打造壹個淩駕於公序良俗、法律法規甚至國家意誌之上的騰訊帝國。
讓我們逐壹品味騰訊淫穢運營的七宗罪。
騰訊這次高舉了知識產權的大旗,可惜舉著大旗的人本身就是壹個靠大肆破壞知識產權賺到第壹桶金的人。
就像說每個人做好人之後都要禁欲,呼籲每個人尊重A貨賣家上岸之後的品牌,說被沖走之後要註意社會秩序。這已經是充滿諷刺和白蓮花的做派了。
騰訊自己之前也有大量的再創作,影評,甚至是搬其他平臺的內容。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微信視頻號上仍然有大量再創作的影視內容。
當我被丈量到了產業鏈的頂端,我趕在與原罪切割之前,用道德的旗幟裝飾門楣。
我還沒洗手,還在幹著過去的臟活,還在侵犯“真正的”版權。我甚至可以喊出“保護知識產權”這句話,這是黑社會和商業的完美融合。
如果把視角稍微拉長壹點,就能看出抄襲是騰訊的壹貫作風。
被騰訊抄襲致死的公司太多了:
聯眾遊戲平臺成立於1998,擁有2億註冊用戶,是全球最大的休閑遊戲平臺,在線棋牌遊戲占比85%。
然後騰訊來了,騰訊抄襲,騰訊贏了。
2003年,騰訊的QQ遊戲平臺在內容上完全模仿,商業模式完全“借鑒”。它只是在2006年依靠龐大的用戶量把聯眾擠死。
方浩戰鬥平臺,很多80、90後的朋友都有著相同的童年記憶。2004年,騰訊推出QQ對戰平臺,內容與方浩如出壹轍。QQ可以直接綁定QQ對戰平臺,又壹次碾壓了方浩對戰平臺。
在音樂圈,大家都比較熟悉。當年聽歌肯定是酷狗音樂,後來騰訊來了。雖然酷狗公開指責騰訊抄襲,但是沒有辦法。當時是QQ直接綁定,花錢。現在誰還聽酷狗?
開心農場,壹個連我爸都能半夜被叫起來偷菜的遊戲,偷偷的造了壹波人,然後騰訊又來了。QQ農場,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底層邏輯,又壹次把開心農場擠出了生意。
案例太多了。騰訊每次都是以抄襲為先導,以自己的體量壟斷市場。
知識產權確實需要保護,但是當曾經的飛賊突然跳出來說我們要保護知識產權的時候,產生了比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更荒誕的幽默感。
騰訊只允許國家官員放火燒人民底層的動機,大家都知道。
騰訊有錢,小偷有錢,通過這些錢,騰訊造了壹臺鋼鐵聯合收割機。
然後,躺在壹塊白骨上,隨意數錢。
有壹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寫了《罪與罰》的俄國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奸商逼著還債,三個月後他要出版壹部中篇小說。如果他寫不出來,老人這輩子所有的版權都會被奸商拿走。
奸商給錢了,但是給錢的目的是什麽?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這壹次,如果影視公司出來為自己代言,還是有壹定的合理性的,這些平臺其實是在集結在壹起威懾所有真正的內容生產者。
就算這次所謂的上訴不成功,他們的實力也已經展現出來了。壹波是影視圈半壁江山的霸氣,把真正想在角落裏“把壹部好劇賣個好價錢”的創作者嚇到了。
其實所有商學院在介紹寡頭壟斷的時候都會提到壹點:寡頭形成的價格聯盟是侵害整個行業的最大毒瘤。
還是用事實說話吧。現在騰訊占據了數字音樂版權市場近90%的份額。當年喊的口號也是維護版權,保護創作者。能有什麽結果?
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大部分音樂人仍在為生存而掙紮。其中接近壹半的人稅前月收入低於2000元,而全職音樂人只有12%的人月收入低於2000元,非學生音樂人只有9.3%的人月收入超過10000元。
2020年,中國傳媒大學通過對3000多名音樂人的問卷調查,撰寫了《2020年中國音樂人報告》。報告顯示,剔除沒有收入的學生,2020年仍有超過50%的音樂人表示沒有音樂收入。
這些都是騰訊運營下真實的行業生態,名為版權保護實則壓榨創作者。
他們手裏有資源,有渠道,甚至壟斷了。他們創造了五種力量模型中最可怕的部分,即買家的議價能力。
在最近的《妳若安好,便是晴天》中,創作者就遇到了這樣的壟斷,共同壓低價格。
已經拍完了,可惜在定價上被騰訊為首的渠道平臺聯合打壓。不賣給他們,就沒地方播;賣給他們,就是妳辛辛苦苦幾年壹夜回到解放前。我甚至強迫自己做了壹個篩查用的app。
再比如,前段時間有壹部古力娜紮和許魏洲主演的古裝劇,挺火的。它叫大唐嶽明,是壹個編劇。
這部劇的版權賣了654.38+03萬,而作者只拿到了654.38+06萬。
這是在渠道被壟斷的情況下,底層創作者面臨的無奈。少數寡頭搖手下跪做創造者,要嫖娼嫖娼的懲罰。
甚至,當年電視臺壹統天下,曾經握有購買權,掌管影視圈的生死,但現在...
絕大多數的IP、劇本、影視劇、演員甚至影視公司都屬於騰訊。除非妳想讓自己的電視臺從早到晚播新聞和廣告,否則就算是電視臺也只能被騰訊宰了。
那麽騰訊真的在保護版權嗎?其實並不是。騰訊是在保護自己收取騰訊稅的權利。
收稅的權利是建立在強大的威懾力上的。
那麽騰訊真的在乎這個訴求的有效性嗎?其實不是的。騰訊是在向全行業秀肌肉,讓以後的保護費收得更順暢。
別看騰訊牽頭的公司,背後算盤打得響。
這壹次,都是長視頻平臺,但同樣屬於長視頻領域的影業卻沒有動靜。
原因很簡單。長視頻平臺在壓制短視頻平臺的發展。
電影行業,其實和短視頻平臺是互補的。現在電影的宣發非常依賴短視頻,上映前的宣傳,放映時人氣的維持,放映後的二次創作,不影響院線和制片方的利益。
甚至騰訊自己也在鼓勵大家進行二次創作,為自己的劇積累熱度和人氣。
長視頻在人口紅利後被吃光了,小鮮肉+無腦劇本+外圍炒作cp或挑起粉絲反對=流量的慣用模式越來越引起反感。所以我更怕普通人喜聞樂見的短視頻會爭奪消費者的註意力。
這壹次,所謂的影視圈全部出擊。橫幅雖然是版權保護的口號,但是重點很精準。
妳看,電視臺偷音樂,不提文案;妳看,綜藝節目不分青紅皂白抄襲;妳看,影視劇抄襲漫畫。
簡單、精準、短視頻、直播賽道。
這背後的意圖是以正義的名義,以維護版權的說辭,以尊重法律的借口,為打壓騰訊最慘的短視頻領域增加彈藥。
長視頻網站因為自身內容創作的各種灌水和延伸,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也不想像歐美日韓劇那樣長但有能力、精彩,直接導致自身更新用戶和活躍用戶增長乏力。
而騰訊則缺乏自省的能力。而是覺得短視頻平臺搶了用戶,所以想出了這種“我懶也無所謂,我好的都消失”的模式。
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快播吧,在法律面前也是明明白白的,但是站在資本背後吃相就難看了。
我想看家庭情景喜劇,但不想看到婆婆和媳婦把我撕成碎片;我想看科幻劇,不是上海堡壘。我想看史詩劇,但不想看到皇帝愛上無數嬪妃;我想看動作片,但我不想看加特林在烈火中橫掃魔鬼...
如果不讓我看後翼的棄兵和毒梟,我能看什麽?壹個叫不出名字的大咖,就是那個演技基本靠瞪眼的人演的《鬥羅大陸》。
豆瓣到現在都不敢給分。拉下滿屏五分的時候掛了《大明王朝》,問妳怕不怕。這個巴巴香不香?
這不是法治的勝利,這是資本的蠕動,是壟斷的必然後果。
我們國家的這些視頻壟斷平臺擺在臺面上,說壹點好東西都沒有,也不準確;說好的占多數,這是不合情理的。
很多無聊的國產劇,在剪刀手的操作下,最後讓人只能勉強下咽。
讓我們仔細考慮壹下。這幾年是不是就沒有質量稍微高壹點的四五十集甚至七八十集的電視劇了?
這些長劇都是靠流量明星、油炸CP、沒營養甚至尷尬的段子勉強支撐的。
我不喜歡拿韓日劇或者歐美劇來舉例,因為別人的市場運作模式決定了他們劇的長度。
但反過來說,壹部十集劇,不能真正講好故事,不能真正支撐起鮮活的人物形象,不能真正引領中國的影視行業向前發展?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那為什麽消費者要被迫吞下無數國產劇?
很簡單,因為賣錢容易。
騰訊的高級點播,獨家廣告,電影票,都是層層剝皮的陷阱。甚至在國家已經認定這些套路是赤裸裸的侵害消費者利益的時候,騰訊還會換個名字換個形式,繼續用註水劇收割消費者。
這只是壹個層面,更可怕的層面是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預告片,覺得驚心動魄,引人入勝,看正片,發現好東西就是預告片裏的貨。
但是錢交了,人被坑了,買的票還得看。
騰訊這次抵制影視剪輯,而是通過“授權剪輯”私下收藏。事實上,這是影評了。
其實在這個註意力經濟的時代,豆瓣的長評都是視頻化的。
假設,如果沒有豆瓣,或者豆瓣上全是好評,“中國14億人忽悠進電影院,壹次發財”的思維永遠存在,消費者只好閉上眼睛去薅羊毛了。
如果沒有魯迅在這些影視圈,我們普通消費者只會以區區4分壹次次沖擊豆瓣“冷血盛宴”,卻被資本吹到天上去了。
資本就是沈默,讓不和諧的聲音沈默,把所有的批評匯編成贊美。
可想而知,這場與夢想掛鉤的抗議結束後,影視圈會更加肆無忌憚。
騰訊推出下壹個冷血盛宴的時候,沒人敢剪輯。
因為運動員和裁判打成了壹片,敢於批評的up主們會很享受律師函。
騰訊《冷血盛宴》四天在騰訊視頻播放6929.2萬次,收入超過3億;試想這樣的經濟效益還被人詬病。如果沒人敢批評,就沒人能批評?
這才是這些平臺以所謂的“搬運工”為借口,真正要打壓的群體。
幸存的UP主們是否只是為了單純的防止自己被舉報被起訴而“識破”甚至“喜歡藏惡揚善”?
未來我們看不到草根作家,只有龐大的“滕佳駿”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壟斷模式加油。
最後的受害者是盲目的消費者。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就會變得刺耳。如果不允許溫和的批評,沈默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如果不再允許沈默,那麽過分的贊美就是壹種犯罪。如果只允許壹種聲音,那麽唯壹的聲音是...吹捧爛片。
我們國家現在在互聯網圈做的壹件大事是什麽?
我不說,大家都知道,是反壟斷。
曾經的反壟斷法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沒有落下,給了很多大的互聯網公司壹種蜂蜜汁的錯覺,感覺不是大到不能倒就是壟斷。
別忘了,3月份,騰訊剛剛被《反壟斷法》第48條處罰。
另壹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感受到了政府的深切關註,根據《反壟斷法》第47條,6543.8+082億的罰款剛剛到賬。
這篇文章還沒有打到騰訊,只是暫時的。
所以這個時候騰訊有壹種落難兔的感覺,傷害了壹直糾結自己命運的對手。
時機不好的時候,就要在這個關鍵節點搞個大動作,就是私人系列,500藝人聯名。
目的是甚麼?這是不言自明的
至於光明面的道德牌坊,忽悠粉絲也是可以的。妳真的認為它不能瞞過政府嗎?
騰訊用壟斷偷了創作者的果實,用壟斷壓榨消費者的錢包。通過壹次次的並購,通過壹次次的行業百草枯,騰訊甚至利用壟斷,把整個中國娛樂圈變成了騰訊的私人團隊。
這些都是桌上的東西。
如果騰訊真的心存敬畏,就應該知道,在風頭這麽緊的時候,任何小動作都應該放慢腳步,放在壹邊。
但騰訊還是做了,選擇頂風作案,選擇搞個大新聞。
這背後的意義是極其可怕的。
即使是在建國大業中,這部新中國60年的獻禮片,據說也是當年全國影視圈的大熱門,172位明星。
今年的春晚只有208位明星。
騰訊這次出手,524顆星,有什麽動作,有什麽號召力,或者有什麽壟斷。
騰訊覺得自己羽翼豐滿,不需要被躺在荒山上的老虎所忍受,所以到了它的時候,半個娛樂圈都被迫跟隨。這叫什麽?
依靠大眾來抵制。
互聯網時代,普通消費者的娛樂活動其實也就那麽幾個。
想看網文?閱讀騰訊整理的文章
想聽音樂?大部分音樂版權屬於騰訊。
想玩遊戲?吃騰訊的雞還是騰訊的榮耀。
騰訊現在在中國大約相當於互聯網娛樂。娛樂背後直接牽連的是年輕壹代的認知形成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大洋彼岸那個神奇的國家剛剛通過的《2021戰略競爭法案》長達300頁。其核心是通過幹擾輿論來制衡中國,甚至為此不惜每年花費3億實施這壹行為。
所以,娛樂是意識形態的主陣地,這個妳知道,我知道,大洋彼岸的人更知道。
而騰訊,現在已經在意識形態上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因為娛樂的主要受眾更年輕,影響更深遠長遠。
可惜,前幾天,當騰訊第壹大股東prosus宣布要出售騰訊2%的股份時,我們這些人突然發現,這只企鵝並不是100%的中國心。
或許這也能解釋為什麽騰訊用數據欺騙我們的認知,用粉圈分化我們的社會,用流量扭曲閹割下壹代的思想。
在我們隔壁的韓國,有句話叫韓國人這輩子避不開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
韓國人出生在三星醫院,最終從三星醫院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將住在三星建造的大樓裏,上三星學校,買三星保險,在三星遊樂園玩壹輩子。......
現在,騰訊已經帶上了騰訊帝國的影子。
如果騰訊再這樣下去,未來中國的人都會對騰訊大開眼界,包括娛樂、咨詢、聊天、金融、教育、醫療。騰訊每多布局壹個產業,就離騰訊帝國更進壹步。
在2020年初的騰訊投資IF大會上,騰訊自己說,11年,騰訊投資了800多家公司,其中70多家已經上市,160多家成為估值超過1億美元的獨角獸。
持有160獨角獸,什麽概念...
2020年,僅上半年,騰訊就出手60多次,連乃雪的茶都要來。
而我最擔心的其實不是這些。
我最喜歡的壹本書現在市面上很難買到,叫《美國黑幫》。
名字叫黑幫。它不是關於毒梟、賭場和槍戰,而是關於美國企業權力的擴張。詳細描述了公司是如何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壹點壹滴的試探大眾反應,然後通過壹個個案例逐漸創造出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並獲得了現在無與倫比的力量。
我想妳們都知道我在說什麽。
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南山必勝客花了大量的時間討論個人隱私,認定微信好友不屬於用戶隱私。妳猜,騰訊會不會再次通過“保護版權”在“獲得無與倫比的權利”的道路上前進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