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花蕊籠罩輕煙,月華如練,我思念著情郎終夜不眠。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壹句,季節、時間、環境、情緒全出來了,表達春日的壹個黃昏,日色將盡,夜幕降臨,花辨上也似乎含著縷縷煙霧的意境。
出處:唐.李白《長相思·其二》
原文節選: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譯文:
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花蕊籠罩輕煙,月華如練,我思念著情郎終夜不眠。
柱上雕飾鳳凰的趙瑟,我剛剛停奏,心想再彈奏蜀琴,又怕觸動鴛鴦弦。
擴展資料
此詩首句“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開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氣氛,暮色低沈煙霧繚繞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壹種深深的壓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詩的悲涼調子。夕陽斜暮,漸漸西沈,幾簇花叢在低沈的暮色裏顯得朦朦朧朧,如被煙霧纏繞。
這種如煙似夢的感知顯然部分來源於思婦的眼睛,來源於思婦被相思愁緒緊緊包裹的內心。牽腸掛肚的相思使思婦所觀所感的壹切都帶上了濃重的憂郁色彩,不獨花朵,也非煙霧使然。黑夜拉開帷幕,思婦卻沒有進入夢鄉,對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輾轉反側無法成眠。
更可惱的,是那壹輪明月,依舊發出如絹如素光潔皎然的光輝,透過孤獨的窗欞,攪得多情人心緒難寧。在這句詩中,代表著團圓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詩人塑造成壹個冷漠的、不解離人情懷的形象。
面對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婦卻只能讓他虛設,想起從前種種,壹顆心久久不得平靜。雖然思念只是徒勞,卻也心甘情願,無心睡眠。“日”與“月”在交替,白晝與黑夜在輪回,思婦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騰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婦最為明了。詩人用“愁”字把這種感情明白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