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壹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陸。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遣長跑優勝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公裏195米)。在極速完成36.2公裏的路程並傳達勝利的消息後,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跡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采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壹史事設立壹個比賽項目的建設,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斐地比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裏200米。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壹直保持在40公裏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臺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裏385碼,折合成42.195公裏。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女子馬拉松開展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屆奧運會。
由於馬拉松比賽壹般在室外進行,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馬拉松壹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績,沒有世界記錄。
歷史
[編輯本段]
1896年首屆奧運會後,馬拉松賽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行,美國從1897年起舉行波士頓馬拉松賽,至2000年已舉辦了104屆,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馬拉松在公路上舉行,可采用起、終點在同壹地點的往返路線或起、終點不在同壹地點的單程路線。比賽時,沿途必須擺放標有已跑距離的公裏牌,並要每隔5公裏設壹個飲料站提供飲料,兩個飲料站之間設壹個用水站,提供飲水或用水。賽前需經身體健康檢查,合格者方可報名參加比賽。
2004年1月1日,國際田聯宣布了壹項新決定: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公路賽跑和競走項目將告別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國際田聯宣布這個決定後,英國長跑女將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認定為女子10公裏、20公裏和馬拉松三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波蘭人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則是男子50公裏競走的第壹個世界紀錄擁有者。
斯皮裏東·路易斯——第壹個馬拉松冠軍
1896年4月10日這壹天是第壹屆奧運會的最後壹個項目——馬拉松。希臘人格外激動,因為在此前已進行的十壹個項目中,希臘運動員還未獲得壹枚金牌,他們把全部希望寄托於馬拉松賽跑。在賽前,許多希臘人紛紛許願說,如果優勝者是希臘人,裁縫願為他做新衣服,飯店請他免費用餐,理發師還願終生免費為他理發。
這次比賽只有25名選手,希臘的唯壹選手是壹個士兵,叫斯皮裏東·路易斯。二十五歲的路易斯十分沈著而自信,途中還偶爾呷壹口酒。在運動場內的觀眾焦急地等待選手們的到來。路易斯在32公裏處趕上並超過了澳大利亞選手弗萊克,勝利在握。路易斯的上司就是壹個擔任發令的上校。這位上校此刻快馬加鞭地趕赴運動場,他騎馬到國王包廂面前,驕傲地宣布:“斯皮裏東·路易斯領先了!”這時全場七萬希臘觀眾壹片歡騰。路易斯第壹個出現在雅典運動場內。王儲康斯坦丁和喬治王子在路易斯的身旁,陪著他跑完了最後壹百米。路易斯終於以2小時58分50秒獲得了冠軍。
斯皮裏東·路易斯為希臘贏得了唯壹的壹項金牌,為希臘這個首屆奧運會的東道國爭了光。國王從包廂裏跳了下去,象歡迎凱旋而歸的英雄壹樣歡迎他。有個王子贈送給他壹塊金表。許多希臘人甚至要求路易斯當部長……路易斯本人後來卻寧願過著簡樸的生活,而且很少向別人談自己的光榮歷史。1940年,斯皮裏東·路易斯逝世。後來希臘政府為了永久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用大理石重建了他的陵墓,並在上面刻上了象征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
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肯尼亞選手特蓋特(Paul Tergat,生於1969年6月17日),成績為2小時4分55秒。於2003年9月28日,第三十屆柏林馬拉松賽上創造。
在2007年9月30日進行的柏林馬拉松賽上,34歲的埃塞俄比亞名將格布雷塞拉西以2小時4分26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生於1973年12月17日)於2003年4月13日,在倫敦創造,成績為2小時15分25秒。
起源
[編輯本段]
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麗富饒,欣欣向榮的希臘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戰艦入侵和他們隔海相望的希臘,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天有不測風雲,波斯的海軍在海上遭到颶風襲擊,300艘戰艦,20000多名海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陸軍失去海軍的呼應,好像壹支獨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襲擊,波斯的統帥也身負重傷。這次侵略希臘的軍事行動不得不半途而廢了。
波斯國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戰而降服希臘。他派出使者到希臘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讓他們臣服歸順波斯。希臘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懼怕波斯帝國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豈能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雅典人把波斯使者從懸崖拋入大海,斯巴達人把使者丟進井裏,讓他們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壹生也沒受到這樣的羞辱,他惱羞成怒,他決定派最有經驗的大將軍第二次出征希臘。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馬拉松平原登陸。處境險惡的雅典,壹面緊密動員,加強戒備,壹面派當時的長跑能手斐裏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裏遠的斯巴達城邦求助。這位長跑健將以驚人的速度只用了壹天多的時間便到達斯巴達。但斯巴達人卻以祖宗規定,月不圓不能出兵為由拒絕出兵。斐裏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達人無動於衷,斐裏庇第斯無奈,只好趕回馬拉松復命。
雅典人聽到斯巴達人不出兵的消息後,他們並不氣餒,他們立即把全體公民組織起來,甚至奴隸也編入軍隊,趕往馬拉松,占據有利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將軍在出征期間應輪流掌握兵權,每人壹天。采取重大軍事行動時須事先經過10將軍商量,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做出決議。在雅典軍事執政官卡利烏斯的主持下召開了軍事會議。會上10位將軍圍繞著是被動防禦,還是主動出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壹位叫米太亞得的將軍主張主動出擊。表決時,5票對5票。執政官卡利烏斯支持了米太亞得將軍。為了發揮米太亞得的指揮才能,其它將軍都自願放棄自己輪流當總司令的權利,讓米太亞得壹人全權指揮這場戰爭。
當時雅典軍隊有壹萬人,加上壹千援軍,總***不過壹萬壹千人。而波斯軍隊有10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米太亞得決定不與敵人硬拚,而是把戰線稍稍拉長,把精銳步兵安排在兩側,正面戰線上的兵力比較薄弱。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戰前夕,米太亞得對希臘將士做戰鬥動員,他說:“雅典是永遠保持自由,還是戴上奴隸的枷鎖,關鍵就在妳們。”他激動人心的話語,激勵了士兵們保家衛國的決心。激戰開始了,希臘士兵在下面發起進攻,波斯軍隊不知是計,立即反攻。希臘軍隊邊戰邊退,波斯軍隊步步進逼。在千鈞壹發的時刻,埋伏在兩側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從兩側夾擊波斯軍。波斯軍隊由於追擊希臘人,戰線拉得過長,這時陷入希臘軍隊的包圍,首尾不能相顧,連忙慌忙逃向海邊,想上船逃跑。希臘軍隊尾追至海邊,和波斯軍展開奪取軍艦的戰鬥。壹位叫基納爾的希臘戰士,他奮不顧身地用手抓住戰船,被敵人砍掉了壹只手,他忍住疼痛,用另壹只手抓住戰船,終於和戰友們壹起奪取了壹艘戰船。這場戰役中,波斯人丟下了6400具屍體和7條戰船。雅典人犧牲了192人,其中有執政官卡利烏斯和幾位將軍。當天晚上,斯巴達派來的2000名前鋒戰士趕到時,只見月光下屍首遍野的戰場。
米太亞得急於把勝利的消息告訴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選中長跑能手斐裏庇得斯去傳送消息。這位長跑能手當時已受了傷,可是,為了讓同胞們早點知道勝利的消息,他拚命奔跑,當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他激動地喊到:“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啦!”喊聲剛落,他便壹頭裁倒在場,再也沒有醒來。
希波戰爭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馬拉松戰役是希臘人和波斯人交鋒的第壹仗,這場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希臘人為自由和獨立而戰的鬥誌。
為了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和表彰盡職盡力的英雄斐裏庇得斯的功績,1896年,雅典人在第壹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規定了壹個新的競賽項目——馬拉松賽跑。距離是馬拉松至雅典的距離,根據當年斐裏庇得斯經過的路線確定為全程40公裏又200米。1920年,經過仔細測定又把距離改為42公裏又195米。斐裏庇得斯的名字和馬拉松戰役將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火壹代又壹代地留存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