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諧企業的問題
什麽是和諧企業?企業在處理內部關系、內外關系時要體現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建和諧企業,就是要把企業建設成為“循環發展、遵章守法、誠信至上、團結協作、關愛員工”的企業。高耗能、高汙染企業破壞自然環境平衡,不是和諧;職工住房、保險不落實,上訪頻繁,不是和諧;只顧企業利益,在生產經營中偷工減料、偷稅漏稅、制定霸王條款,更不是和諧。和諧是企業立足之本、發展之需、傳世之必備條件。企業解決壹切問題的關鍵是效益。但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不斷開拓創新,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諧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必不可少。企業不和諧,就根本談不上發展,反而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商海起伏、大浪淘沙,有多少企業在名聲大噪、顯赫壹時後,就黯然倒閉。看其表面原因,有的是因為決策失誤、有的因為領導層內鬥、有的因為嚴重質量問題引發信譽危機……但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出現了各種不和諧因素累積到臨界點。如何實現企業和諧?和諧企業的本質是管理規範、凡事有矩可循。企業作為產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場所,也是各種矛盾多發地。只有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管理章程,才能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才能從根源上預防和解決各種矛盾。制度建設應當成為和諧企業的建設重點,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更應以構建和諧企業為己任,努力完善資金管理、幹部任用方式、方法,讓國有資產優質化。構建和諧社會與構建和諧企業相輔相成。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企業和諧作為基礎,企業發展需要和諧的社會環境。在經濟概念中,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最大利潤,但在道德和法律的範疇中,企業是比個體公民更為強大的“企業公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利潤來源於社會,企業只有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獲得社會認同感、產品公信力,才能擁有利潤生長的土壤。同時,作為和諧社會的主導者,政府要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企業創造良好條件。壹部人類歷史,便是不斷吐故納新的過程;壹個優秀企業的存在,便是不斷戰勝對手和自我,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結果。只有善於、敢於創新,企業才能贏得市場,創造成功。而這壹過程必須有企業的和諧做基礎,因此,構建和諧企業,才是企業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基礎。壹般認為,和諧企業涵義有三個層面:企業文化的建設、員工福利的保障、內部矛盾的化解;關鍵是制度創新和技術革命,最終目標是為職工創造和諧環境,使企業更加和諧,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和諧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為職工提供和諧的環境,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的內容: 壹是企業內部的和諧。企業內部的和諧是企業和諧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部分。要達到企業內部的和諧,首先應先強調協調,協調應該在企業各個部門內和部門之間進行廣泛的協調,包括:組織結構、生產實施過程、利益分配、人力資源的配置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具有協調的觀念,引導企業成員具有全局性的協調觀念,使個體的行為符合企業目標。二是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和諧。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是指與企業有經濟關系的關系人,包括:材料供應商、生產商、設備的供應所涉及的群體等等。企業只是對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施加壹定的影響,且有長期的合作關系,但處理不好這種關系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的實現,只有長期的和諧,才能保證企業利益的持續和穩定。作為送變電施工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就現階段是比較好處的,只要在能夠保證工期的前提下,雙方工作的和諧能夠始終保持。因此在外部的系統環境中形成壹種***謀、***生的系統形態,使各個成員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信任合作機制,是保證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輔助條件。三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企業外部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地理、經濟、政治、人文等方面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企業需要與外部環境保持同步,即應該保持對外部環境變動的觀察和研究並隨時從環境出發對自身的作為進行改造和制定決策,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影響,適應市場的開發和應用。與外部環境的和諧是企業的長期戰略問題,這種和諧雖然不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但如果處理不好,它也間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的目標就是創建和諧,更好的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把企業做大、做強。 而創造和諧企業必須註重三個原則:壹是全員參與原則;二是良性互動原則;三是和諧創新原則。建設和諧企業首先要構建企業內部和諧,其中主要是員工隊伍的和諧。要樹立大家普遍認同的理念和價值觀,改善和化解勞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同心協力,協同作戰,這是企業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另外,要引導職工對和諧企業的認同,營造和諧管理的氛圍,實現和諧管理的目標,最後把落腳點放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上來。和諧也是社會生產力。如果壹個企業內部組織、員工之間不能和諧***存,各自為政,甚至出現內部協調比外部協調還要困難的情況,那麽這個企業是不健康的,也沒有生機和活力。因此,深入實踐和諧的發展觀,努力創建符合和諧社會內涵的企業文化,既充分調動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上講,和諧是社會生產力的原動力。當然,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員工生活水平,這也是每壹個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標。要實現企業效益的持續增長,首先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註重企業各方面協調發展,構建和諧企業。以和諧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諧,使企業向著良性循環的軌跡發展。單純追求效益,不註重和諧企業的建設,是企業的短期行為。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和諧是效益的基礎,效益是和諧的保證,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只有壹手抓效益,壹手抓和諧,職工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職工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顯現,和諧與效益才能同步發展。因此,在工作中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用和諧理念統領企業發展,要適應新時期的改革與發展的環境,完善企業結構,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大力實現和諧管理,健全企業誠信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不被改革大潮淹沒,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