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哪個區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哪個區

壹、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哪個區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是在興義市頂效開發區,具體地址在貴州省興義市頂效開發區興義路1號,該校是“省州***建”的壹所全日制綜合類本科院校,被批準為“十三五”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二、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簡介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肇基於1813年重建的筆山書院,歷經高等小學堂、興義縣立中學、貴州省興義中學等歷史時期。建國後,於1952年改為貴州省興義師範學校,開始了現代師範教育的歷史。1975年名為興義地區“五·七”師範大學,1978年改稱興義師範專科學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師專,1993年又更名為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開始與 貴州師範大學 聯合辦學培養本科學生。2005年,興義師範學校、安龍民族師範學校並入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擴大了辦學規模。2009年3月,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系“省州***建、以州為主”的壹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並經貴州省學位委員會批準,新增為“十三五”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兩百年來,學校持續辦學、未斷文緒,而今,更是秉承“勤學、尚美、求實、創新”的校訓,將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近3萬人,為黔西南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地理位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南鄰廣西,西接雲南,地處珠江上遊和南昆鐵路中段,屬“左右江革命老區”。學校位於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興義市。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1211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3.27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0.7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7.89萬平方米;圖書館2.72萬平方米,館藏圖書65萬冊,電子圖書76.1萬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77.65萬元。

學科專業學校現有14個二級學院,37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和1個少數民族雙語預科班;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和農學九大學科門類;有1個省級壹流培育專業、1個省級壹流培育教學團隊、3個省級重點建設課程群、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1個省級重點支持培育學科、1個省級特色重點實驗室;有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中國民族師範教育研究中心、國際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等19個校內科研機構(中心)。

教職工隊伍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663人,其中正高職稱45人,副高職稱213人,引進和培養博士59人、碩士333人;貴州省“千”層次人才4名、省教育廳相關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6名、省級、州級表彰27人。

人才培養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6人,其中本科生7888人,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013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有25個本科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6年成為“十三五”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本專科綜合就業率達89.90%。

科研成果升本以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1項;獲省部級項目93項、地廳級科研項目360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黔西南州科學技術進步獎壹等獎1項、三等獎3項;教師***發表論文近40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論文***500篇,SCI、EI、ISSHP等收錄論文54篇;出版教材和著作82部;建有貴州省黔西南特色產業扶貧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1個。

合作交流學校與 首都師範大學 、 寧波大學 、 西南大學 等高校,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和澳門、臺灣地區的21所高校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師生交流、科研合作、資源***享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展開了合作與交流;與貞豐縣、晴隆縣人民政府等5個地方政府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與中國移動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旅遊、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第九屆、第十屆、第十壹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和2016年、2017年、2018年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系列活動 ——“中國-東盟旅遊教育論壇”“國際山地旅遊與戶外體育學術研討會”“國際山地旅遊與戶外運動發展論壇”;舉辦******筆山論壇,承辦“精準扶貧:理論、政策與黔西南州鄉村的實踐”學術研討會、紀念張之洞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