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銀狐又叫銀黑狐,以及玄狐。因其部分針毛呈白色,而另壹些針毛毛根與毛尖是黑色,針毛中部呈銀白色而得名。銀狐嘴尖、眼圓、耳長,四肢細長,尾巴蓬松且長,是現在常見飼養的狐貍種。原產於北美洲北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它是赤狐在野生自然條件下的毛色突變種。因此,它的體形外貌與赤狐相同,只是毛色人極大的差異。銀黑狐的吻部、雙耳的背面、腹部和四肢毛色均為黑色;背部和體側呈黑白相間的銀黑色,也有褐色的。在此背部和兩側部分有密布的白色針毛,銀色的毛被是由針毛的顏色決定的,針毛的顏色其基部為黑然,接近毛尖部的壹段為白色,而毛尖部為黑色,因為白色毛段襯托在黑色毛段之間,從而形成華美的銀霧狀。針毛的白色所處的位置(深淺)和比例,決定了毛被銀色強度。絨毛為灰褐色,尾尖為白色。目前,野生銀黑狐較小見,而人工養殖較多,己成為世界各國養殖的產要品種。銀黑狐經過100多年的人工培育,體形增大了,適應性也強了,而且毛絨品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壹般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公狐體重6~8kg,體長了62~75cm;母狐體重5.2~7.2kg,體長為62~70cm。公、母狐體高40~50cm,尾長40~50cm,呈粗圓柱形,末端毛純白色,長10~15cm,嘴尖耳長,臉上有白色銀毛構成的銀環(即面罩)。銀黑狐的是世界是飼養的產要品種之壹,銀黑狐皮除部分國內自銷外,主要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地帶。銀狐的經濟價值很高,上等的毛皮十分珍貴,可做大衣、衣領、皮帽和圍巾等,其中銀狐皮是狐皮中的珍品,毛絨細柔豐厚,色澤艷麗,皮板輕薄,禦寒性強,是傳統的高級裘皮,在我國古代即有“壹品玄狐,二品貂,三品穿狐貉”之說,在現今的國際裘皮市場上更有“軟黃金”之稱。銀狐不但毛皮珍貴,它的肉也是營養豐富的野味佳肴,還可入藥治病。我國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壹書中曾有狐肉、內臟煮覓食,可補虛損、治惡瘡等的記載。它的心也有鎮靜、安神之功,可治精神失常、癲狂等癥。此外,膽、肺、鞭也均可入藥。脂肪是優質化工原料,可作化妝品等。在動物園中,是可供觀賞的珍奇動物。 [1]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毛皮獸飼養場都飼養銀狐,具有容易飼養,容易繁殖,成長迅速,毛皮珍貴,銷路廣,利潤大等各項優點,種畜都來源於美國和加拿大。銀狐又因銀毛有多有少,在毛皮市場上被分成全銀,四分之三銀,半銀和四分之壹銀等四種類型。另外還有完全無銀的黑狐皮,也有完全純白的白狐皮,這不是北極產的白狐,而是赤狐的白化型,為數更少。在飼養場中,經過人工選種,又培育出所謂白金型、珍珠白金型、冰川藍型等更多的不向色型,所以比赤狐皮更為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