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三體》與新金融 上:被水滴團滅的艦隊

《三體》與新金融 上:被水滴團滅的艦隊

“地球”只有壹個,市場也只有壹個,如果中小金融公司不沖破“智子”的天花板,未來不論做不做金融,在哪裏做金融,都要面臨哈姆雷特的那個問題:生存還是死亡? 有壹段時間,《三體》很火,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紮克伯格甚至奧巴馬,都是《三體》的讀者。

為什麽這麽火?我國古代文學家喜歡寓情於景,寫出了無數千古名句,而《三體》是寓“思考”於“科幻”,它不只是壹部小說,還是壹部適用於多領域的教科書。

1、三體人的套路

首先讓老讀者回顧、新讀者了解下《三體》的部分劇情:

三體人科技很發達,發達到人類無法理解,但他們的行星很不靠譜,隨時可能讓三體人“種族滅絕”。所以他們瘋狂地尋找可以移民的星球,和多數科幻小說壹樣,他們發現了地球,並開始侵略。

三體人的飛船速度是光速的百分之壹,需要400多年才能飛到地球,並且在飛行的過程中,科技發展基本是停滯的,同時他們發現:地球的科技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三體人去了就是被秒殺的命運啊。於是,三體人派出了壹個叫做“智子”的多功能超級微型機器人,先飛到地球,給人類的基礎科學發展畫上壹個完美的“句號”,簡單來說:人類可以再出現幾個“牛頓、愛因斯坦”,但是他們研究不出什麽新的理論了。

人類這邊,知道了三體人要來侵略地球了,幾經試錯,“科技應用”終於峰峰造極,人類的主戰武器——恒星級飛船使用核聚變原料、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5%,超過了三體人,而且搭載的武器各種牛x;此長彼消,三體人派出的艦隊在宇宙航行中就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人類徹底地感覺自己無敵了,為了炫耀武力,地球全部的2000多艘恒星級戰艦向三體人出征,壹時間旌旗蔽日。

在海王星軌道,人類艦隊遇到了壹艘三體人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卡車大小,水滴形狀,表面光滑的像鏡子壹樣。把這個“水滴”的表面物質放大了壹千萬倍,人類看到的並不是這樣、那樣分子,而是依然如鏡面光滑的表面,這意味著,這個水滴硬的難以想象,更可怕的是,它可以不減速的掉頭170度,這尼瑪絕對黑科技啊。僅50分鐘,代表人類最高戰力的2000多艘戰艦幾乎全部被“水滴”撞毀,不是武器擊毀是直接撞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科技基礎決定壹切。

從《三體》的世界回到金融。

2、金融科技的“恒星級戰艦”

在金融行業,誰是三體人的水滴探測器?誰是地球的恒星級戰艦?這個問題留個懸念。

同《三體》小說內描述的壹樣,金融科技的創新也分為科技基礎的創新和科技應用(即經營模式)的創新,這兩類創新,多是以傳統銀行的存、貸、匯業務為基礎。而在諸多創新之中, 貸款 業務是新金融企業涉及最多的地方,科技基礎也曾高速發展:生物識別是壹項新興科技基礎,是很多新金融企業的反欺詐手段之壹,很多企業依賴新科技實現了貸款秒級審核。

但科技的發展已漸至瓶頸

首先,多數企業科技基礎的創新緩慢,壹些企業的招股書中,依然將生物識別技術作為核心優勢,新網銀行等巨頭依然在行業活動上,講述的還是秒級審核的故事,金融科技的發展對很多企業來說仿佛是停滯的。

同時科技應用創新在嚴監管之下也快見頂,現金貸壹刀切、 網貸 資產禁令頻頻、聯合放貸也現隱憂,漸漸地只有持牌者才能思考如何突破科技應用的天花板,對於多數非持牌的中小公司,模式創新的擦邊球已經沒有多少可打的空間。

新金融行業的定位是彌補傳統金融的不足,科技基礎的停滯和科技應用的見頂,壹些頑疾無法根除,比如:高利率、暴力 催收 、多頭借貸,除了這些頑疾還有壹個更直接的問題:新金融公司的市場空間在萎縮,而且在這個萎縮的空間裏,傳統金融要果斷入場搶飯吃了,於是新金融行業“求貸款”的現象產生。

近日來,讀懂新金融接到了不少被“貸款機構”審核通過的銷售電話,他們有的是冒充熟人,說:XXX還記得我嗎,我是和您聯系過的張三、李四;有的說:您之前在我們這裏申請的貸款已經通過了;有的說:現在有活動,貸款沒有利息。

中小新金融公司,宛如壹個無比龐大的“恒星級艦隊”,看似無比繁榮,實則,在可能出現的“水滴”面前不堪壹擊。

3、打破天花板的人

很多人習慣將螞蟻金服的成功歸結於阿裏巴巴的資源扶持。的確,螞蟻金服誕生於淘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但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很多,並不是每壹個都成功了。

螞蟻金服的各個現象級產品都有壹個***性,打破“科技基礎”的天花板,當科技基礎的天花板被打破,會有壹個新的行業產生。

2011年,讀懂新金融在大學,現金和刷卡還是主流的付款方式,也是在這壹年, 支付寶 獲得了支付牌照;區區數年發展,誰能想到我們可以不帶錢包,僅靠壹部手機走遍全中國呢?2013年,多數人的 理財 方式就是存款,網貸剛剛萌芽但亂象叢生,也是在這壹年,余額寶上線,人們突然發現,原來理財這麽簡單,連兼職打工的大學生都可以。

走出金融,進入互聯網。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的崛起都是打破了科技的天花板,推出了人們想不到產品。(雖然,很多是借鑒海外的經驗)

近期熱播的《創業時代》中,壹個打破人們認知的語音傳輸,能掀起互聯網行業的滔天巨浪,再向前追溯,騰訊的聊天功能、百度的搜索引擎、阿裏的電子商務,哪壹個不是通過打破天花板、創造“水滴”成功的呢?

但中小新金融公司所缺少的,正是這種創造水滴的能力。

4、居安思危,趕走“智子”

和地球人壹樣,新金融行業也有壹個智子,誰是智子?監管嗎?

讀懂新金融認為,監管對於新金融行業的限制更多的體現在科技應用的發展上;但是在科技基礎的發展上,雖有限制,但相對還是包容的態度。

居安者,常常難以思危,而“安”就是新金融行業的“智子”。

從2017年開始的新金融上市潮延續至今,很多企業家在私募、公募市場實現了財富自由;也有很多企業聰明的跟隨巨頭的腳步,“不和金融機構競爭,做金融機構的好朋友”,似乎擁有恒星級戰艦的地球人真的可以和三體人可以手拉手,壹起邁向和平;又或是開辟海外市場,將國內這壹套成熟的技術和模式整體復制過去,繼續賺錢。

上文已經提到,中小新金融企業相當於是“恒星級艦隊”,那“水滴”是傳統金融嗎?水滴既包括那些“放大壹千萬倍”依然有持牌優勢的傳統金融巨頭,也包括螞蟻金服這類新興的金融科技巨頭。

在巨頭徹底成熟之後,中小公司能剩下多少?我們可以思考下,百度之外,還在生存的搜索引擎有多少;除了QQ、微信,還有幾個喊得出名字的社交平臺;美團、滴滴還有對手嗎?

“地球”只有壹個,市場也只有壹個,如果中小金融公司不沖破“智子”的天花板,未來不論做不做金融,在哪裏做金融,都要面臨哈姆雷特的那個問題:生存還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