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資源豐富,客源市場廣闊。石家莊市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這其中既有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革命紀念地等人文資源,又有山林、湖泊、溫泉等自然資源,還有風俗民情、商貿購物、都市觀光等獨特資源,不僅種類全、數量多,而且開發價值很高。
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5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0余處,各類文物景點多達1200余處;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蒼巖山、嶂石巖),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封龍山、天桂山);還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
正定隆興寺:俗稱大佛寺,位於今正定城內東門裏,是我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壹座佛教寺院建築群,是我國十大名寺之壹。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原名龍藏寺。宋代進行擴建,更名龍興寺,此後歷代都進行過重修。清初改為隆興寺。寺內主體建築是大悲閣,閣內有高22米銅鑄大佛立像,是宋太祖趙匡胤下令鑄造的。佛像比例均勻,衣紋流暢,面容秀麗,目光慈祥。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銅鑄佛像,顯示了我國古代卓越的鑄造雕刻藝術。
正定古塔:今正定城內現存四座古塔:淩霄塔、須彌塔、華塔、澄靈塔,均始建於隋唐時期。這些塔向人們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築藝術。其中澄靈塔位於城南部臨濟寺內。據載,唐朝著名僧人義玄曾在寺中作主持,創建了中國佛教五大禪宗之壹的臨濟宗。義玄死後,弟子們修建了澄靈塔,藏其衣缽。
省歷史文化名稱——趙縣;趙州橋:趙州橋坐落在趙縣城南洨河之上。趙縣古稱趙州,故又稱趙州橋,當地俗稱大石橋。趙州橋建於隋代,歷經1300多年,至今仍然完好。
趙州橋不僅建造科學技術水平高,而且造型藝術也很優美。特別是“敞肩拱”(拱肩加拱)的運用,對我國後來的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是世界上第壹座敞肩拱橋,比歐洲出現類似的橋要早700多年。
以及省級旅遊度假村4處(蟠龍湖、蒼巖山、蒼巖山橋樓殿:蒼巖山位於今井陘縣胡家灘附近。傳說是隋朝南陽公主出家為尼的地方,是石家莊市的重要寺院山林。福慶寺是蒼巖山的重要寺院,橋樓殿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之壹,建在壹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拱券形石橋上。石橋飛跨在兩懸崖絕壁之間,淩空飛架百米深澗之上,飄然欲飛,勢若長虹。橋下石磴300余級,拾級而上可達橋樓殿。其建築是壹座九脊重檐樓閣式建築,具有清代早期建築特點,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壹。 現存橋樓殿是清朝康熙年間被火焚毀後重新修建的
溫塘、嶂石巖),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五嶽寨),省級森林公園7處(仙臺山、駝梁、南寺掌、赤支、龍州湖、西柏坡等),國家級和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處;獨特的省會地位、繁榮的商貿更為發展商貿會展旅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旅遊要素齊備,產業初具規模。石家莊市目前已形成比較完備的旅遊產業體系。全市已建成開放且有壹定規模的旅遊景區24處,星級賓館24家,涉外定點飯店12家,定點餐館5家,景區內集體、個體旅遊賓館飯店510家,全市旅遊賓館(飯店)總床位近2萬張。城市現有國際旅行社12家,國內旅行社85家,旅遊定點生產廠4家;旅遊汽車公司2家,全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1.6萬人。
體制不斷完善,管理日趨規範。近年來,省、市各級領導對旅遊業給予了極大關註。在政策、資金、體制、人才等方面予以傾斜,有利地促進了石家莊市旅遊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石家莊市及正定、井陘、鹿泉、贊皇、平山、元氏、趙縣、靈壽、槁城、礦區、高邑等11個縣(市)區相繼建立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重點景區還建有景區管委會,有關部門還研究出臺了壹系列行業管理辦法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使石家莊市的旅遊行業管理不斷向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