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請問:宋代時期的(幽州)和(雁門關)分別是現在的哪裏?

請問:宋代時期的(幽州)和(雁門關)分別是現在的哪裏?

宋代時期的幽州是現在燕山壹帶,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

幽州在宋遼時期天福元年(936年),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遼)。次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遼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礎上興建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 。此後,幽州作為行政區劃不復存在。

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壹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此外還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擴展資料:

幽州——軍事重鎮:

隋唐時,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句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

唐貞觀十八年(644)出兵高句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後方大本營。

唐代中期,東北諸族勢力強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節度使於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寶元年改為範陽節度使,兵力九萬余人,約占全國十節度使兵力的五分之壹。

天寶末,安祿山身兼範陽、平盧(治柳城郡,今遼寧朝陽)、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壹帶)三節度使、河北道采訪處置使,即以範陽為根據地,發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亂”。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為燕帝,以範陽為燕京。廣德元年(763)改範陽節度使為幽州節度使,史朝義部下李懷仙降,唐即授為幽州節度使;時平盧已沒於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盧龍),平州城內駐有盧龍軍,幽州節度使遂兼領盧龍節度使。

此後或稱幽州,或稱幽州盧龍,或只稱盧龍。幽州為安史亂後長期不奉朝命割據壹方的河北三鎮之壹。直至五代後梁乾化三年(913)十二月為晉王李存勗所滅,割據達壹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936),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

百度百科——幽州

百度百科——雁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