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重慶解放碑歷史

重慶解放碑歷史

歷史

壹、抗日戰爭之前

現解放碑壹帶原叫“督郵街”,因這裏有壹官辦郵局而得名。當時僅有幾家藥鋪、綢緞莊和賣文房四寶的公司外,其余都是居民住宅如楊家大院、周家大院等。督郵街四條窄巷交匯處有壹僅幾十平方米的空地,稱“大什字”,如今就是解放碑中心壹帶。

二、“精神堡壘”

紀功碑舊址原先是通高七丈七尺的木結構建築——精神堡壘,方型錐體炮樓式,1940年11月始建,1946年10月拆除。該建築物象征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弘揚禦侮的精神。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同對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軸心作戰,從這時起,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壹部分。

1940年3月12日國民政府在重慶都郵街廣場中心主持修建“精神堡壘”,於1941年12月31日落成。“精神堡壘”由“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等四家單位承建,采用木質結構,四方形,跑樓式,高七丈七尺(約26米),有旋梯可達頂端,碑頂設時鐘、方向標誌和風速風向儀,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修建。

建碑的意義是: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勉勵同胞當有抗戰到底的精神,命名它為“精神堡壘”。“七丈七尺”象征“七·七抗戰”。

三、抗戰勝利紀功碑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精神堡壘”原址上修建“抗戰勝利紀功碑”,記全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之功。

1946年10月31日,“精神堡壘”原址彈坑新紀念碑奠基。12月,新紀念碑正式動工,改為八角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

1947年8月紀念碑主體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戰勝利紀功碑”,時稱“紀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見解放碑。在解放碑中,至今仍然存放著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二戰勝利時寫給重慶人民的信。

四、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重慶主城。1950年10月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更改碑上文字和圖案,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變為紀念重慶被“解放”。

擴展資料:

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本名抗戰勝利紀功碑,1949年後改稱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中心地帶,民族路、民權路、鄒容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處,是重慶的標誌建築物之壹。

1987年1月23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定名單。1991年4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解放碑商圈是重慶最大的商圈,到解放碑自然少不了逛商場,這裏匯集了諸多知名商場,另外品牌專賣店也比比皆是。

吃的也不少,不過較為有趣的是好吃街,從臨江門沿鄒容路過了解放碑第壹個十字路口往右就是好吃街了。

解放碑“好吃壹條街”是八壹路(解放前為保安路)的中段,僅205米長。來到重慶解放碑“好吃街”,不得不吃的小吃有:酸辣粉、麻辣串(鴨肝、魷魚、毛肚、牛肚、雞腳和各種蔬菜串串)、炒栗子、刨冰等等。

解放碑有很多的大型酒店,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入住。

除了有多路公交直達外,楊家坪方向的朋友乘輕軌也可到達解放碑的繁華地帶,對於有車壹族來說,其實建議打車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解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