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9月初九重陽節是什麽意思

9月初九重陽節是什麽意思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壹大主題。

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壹種文明形態。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重陽節節日的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時間坐標。上古時代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