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歷史演義全集

中國歷史演義全集

中國第壹部歷史演義小說是哪壹部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誌通俗演 義》,“四大名著”之壹,是中國歷史 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壹般認為作者是 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小說以東漢末年為歷史背景,以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 東漢、曹魏、蜀漢及東吳六大路線為中 心,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至魏、 蜀、吳三國鼎立,再到西晉統壹為終結 的歷史。

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 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而又極具特色的 政治軍事沖突。小說敘事精巧,精彩地 演繹了多種謀略,雖與史實多有出入, 仍被譽為“中國謀略全書”。

三國故事很早就在中國古代民間 流傳。宋、元時期,三國故事被搬上舞 臺,《東京夢華錄》記載有“說三分” 的民間藝人。

到了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誌平話》。 羅貫中就在這些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 的基礎上,結合陳壽《三國誌》和裴 松之註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 生的體悟,最終創作了《三國誌通俗 演義》。

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 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 有弘治刻本的《三國誌通俗演義》。 清 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 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 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塑造了壹大群鮮明 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為 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 人,他們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此 外,《三國演義》還有大量的戰爭描 寫,構思宏偉,手法多樣,其中官渡 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 伏,跌宕跳躍,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 先河。自羅貫中把三國歷史寫成小說 以來,文人紛紛效法,歷史小說便蔚然 成為壹大潮流。

直到現在,中國幾千 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 這些都是對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 發展。

介紹幾部寫中國歷史的電視劇

我推薦幾部,個人認為相對比較好的——

(視頻可以去土豆、優酷、酷6、56等視頻網站搜索)

遠古、部落聯盟時代——

《伏羲女媧》

《黃帝》

《後羿》

東周:

《孔子》

《孫子》

《屈原》

《東周列國》 (分為《春秋篇》、《戰國篇》)

秦:

《秦始皇》(亞視1986版)

《陳勝王》

漢:

《漢劉邦》

《漢武帝》(1997版)及其“公仆版” 《漢武大帝》(2004版)

《司馬遷》

《王昭君》(1987版)

《漢宮飛燕》

《蔡倫》

《張衡》

三國兩晉南北朝:

《諸葛亮》

《三國演義》

隋唐:

《隋唐演義》(1996版)

《貞觀之治》

《武則天》 (1993年劉曉慶版)

《狄仁傑斷案傳奇》

《唐明皇》

宋:

《趙匡胤》

《楊家將》(1991版)

《包公》(1986版)

《賀蘭雪》

《敦煌》(中日合拍電影)

《蘇東坡》(1995版)

《李師師》(1991年何晴版)

《水滸》

《嶽飛》

《李信與紅娘子》

《成吉思汗》

《魂斷釣魚城》

元:

《馬可波羅》

明:

《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中國、菲律賓合拍電影)

《海瑞》

《戚繼光》

《大明王朝1566》

《琉球之風》(1993年日本大河劇,中日合拍)

《明宮三大案》

《袁崇煥》

《努爾哈赤》

《長河東流》

《鄭成功》

清代戲,多雜泛濫,但精品極少。除了《康熙大帝》及其後續篇《康熙王朝》、《雍正皇帝》及其“公仆版”《雍正王朝》外,《前清秘史》《嘉慶皇帝》《鴉片戰爭》《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北洋水師》《末代皇帝》《走向***和》等還是值得壹看的。特別推薦《走向***和》。

還有壹部經典綜合版的《東方小故事》,很有教育意義。

中國歷史故事大全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的故事? 王亞南睡三腳床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21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壹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

他的 *** 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壹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

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裏,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

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壹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壹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壹點,明天看壹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壹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壹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壹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

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壹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壹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

他難過地說,我壹輩子愛讀書,現在妳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妳們知道我是多麽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

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壹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壹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

《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

壹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壹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

《 *** 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

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壹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

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

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

他是壹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壹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壹門知識趕學另壹門知識,沒壹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

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壹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壹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壹些又拾到壹些,乃至拾壹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壹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壹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壹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麽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壹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