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的參與者被稱為“拳民”或“拳匪”。義和拳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壹帶的民間秘密會社。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眾,教授信眾修煉壹種據稱可以令人刀槍不入的拳法,稱為“義和拳”。最初他們反抗清朝滿族的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後來轉而支持清朝而極力排外,口號改為“扶清滅洋”。
排外和教案
義和拳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華北的山東和河北。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被準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會。在治外法權之下,不單教會的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壹般中國平民只要信教,亦同樣可得到教會的保護。地方上,基督教教會每每因為文化、風俗差異等等各種原因,與地方民眾發生沖突。部分教會的教民良莠不齊,不時欺壓當地民眾,而地方政府卻往往因為懼於教會的治外法權,不欲與洋人作對而未能持公處理,造成不斷的“教案”。加上清末華北地方經濟破產,傳統社會綱紀解體;在轉變的時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會社紛起。代表著改變、違反傳統的教會、教眾和洋人、洋貨,成為了仇視的對象。
中國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被迫在1895年簽署馬關條約,顯示了之前的洋務運動未能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再次引起歐洲列強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國的歐洲強國,對清政府提出領土要求,並要求準許修建鐵路和采礦。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能方濟(Franz Niez) 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沖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國立即作出了反應,乘機出兵占據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德皇更對其艦隊訓言,謂:“如中國阻撓我事,以老拳揮之”。接下來的壹個月,俄軍進駐了遼陽南方的旅順,英國和法國之後分別派兵占領威海和廣州灣(現在廣東湛江)。
外國的進占,更激發起山東各地的排外情緒。1898年3月,拳民活動在山東加劇。1899年,捐官出身的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對義和拳采用撫的辦法,將其招安納入民團。於是義和拳成了義和團,而口號亦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義和團四處燒教會、殺教士;抵制所有外國事物和之前失敗的“洋務運動”。在義和團的極端排外下,外國人被稱為“大毛子”,壹律殺無赦。中國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稱為“二毛子”;其他通洋學、懂洋語、以至用洋貨者,被稱“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輕則被毆辱搶劫,重則可能有殺身之禍。有人因為藏有洋煙、洋書,或因戴有眼鏡,身上有鉛筆、火柴等洋物而被義和團團民殺死。
庚子事變
1899年冬,山東肥城發生英國聖公會傳教士蔔克斯被殺案件,在西方各國連續抗議後,毓賢被清廷免職。新任巡撫袁世凱帶領北洋新軍在山東大力鎮壓義和團。毓賢離職後到北京覲見慈禧太後,向她提出招安義和團;之後獲得調任山西巡撫(他在後來的任期內先後親自下令誘殺和捕殺了超過150名傳教士和他們的家眷,參見中華書局1983年版《中國近代史》)。戊戌政變後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對西方反對她廢黜光緒感到十分不滿。1900年1月,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布袒護義和團的詔令。直隸總督裕祿於是由本來剿滅義和團,轉變成扶助義和團。除了向團民發放餉銀外,裕祿還邀請義和團的首領大師兄到天津開壇聚眾。於是山東的拳民湧入直隸。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壇請神、燒教堂、殺洋人、並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萬名拳民占據。慈禧派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剛毅到涿州調查。結果剛毅回京後,向慈禧報告“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朝中莊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亦主撫義和團,向洋人開戰。
1900年6月9日,慈禧調董福祥的武衛後軍進城,駐紮在天壇和先農壇附近。董軍中不少士兵參加了義和團。6月10日,端郡王載漪出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義和團拳民於同時開始大舉入京。最多時北京的拳民超過十萬。拳民在北京放火燒掉教堂和壹切與外國有關的事物,前門壹帶約千家商鋪因老德記西藥房大火而被燒成廢墟;拳民同時四出搶掠,集體屠殺教民。僅壹次莊王府外被殺的教民就有幾百人。
6月13日,義和團進入內城,當天燒毀孝順胡同亞斯立堂、雙旗竿(今外交部街 西口外)倫敦會、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東堂、燈市口公理會、東四五條西口的美國福音堂、交道口二條長老會、鼓樓西鴉兒胡同長老會、西直門內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駙馬橋安立甘會、宣武門內天主教南堂***11所教堂。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意兵保護)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東交民巷的使館區。
6月10日,駐天津的各國領使組織二千人的聯軍,由英國的海軍司令西摩爾(Edward Seymour)帶領,乘火車增援北京十壹國公使館。因為鐵路被拳民破壞,西摩爾受阻於天津城外的楊村,與清兵及義和團展開戰鬥不利,退回城中,致使第壹次試圖解除清兵和義和拳民對公使館的圍困失敗。
向十壹國宣戰和八國聯軍
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至6月15日,軍機處曾壹度傳旨,令在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及山東巡撫袁世凱速入京,6月16日慈禧召開禦前會議後,亦曾發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諭。不料到了翌日(6月17日)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時還要求她歸政於光緒的情報。於是慈禧態度作出壹百八十度轉變。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兵伏擊殺害;釀成戰爭的導火索。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壹國同時宣戰。義和團及朝廷軍隊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各國在準備以武力解救使館的同時,北京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負責指揮防衛。
事件最終演變為國際軍事沖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約有45,0001名來自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英軍中包括英在威海衛訓練的由中國人組成的中國兵團)、法國、德國、意大利及俄國的八國聯軍以及反抗拳亂的中國軍隊與義和團拳民對戰。聯軍的指揮官是英國人Gaselee將軍。就在清政府向十壹國宣戰之前,聯軍早於6月17日攻占大沽炮臺。7月14日,聯軍占領了天津;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後自殺。聯軍在8月4日向北京進發,沿途並沒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當時沿途的清兵和義和拳民估計有15萬之多,而聯軍總數開始時僅3萬多人(後來有所增加)。時值8月,氣候炎熱而潮濕,加上沿途濃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為進軍增添了種種困難。聯軍於8月14日淩晨來到北京城外,經兩天的激戰,到8月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門,隨即與清軍在京城各處展開巷戰。至8月16日晚,八國聯軍已基本占領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後立即倉皇離開,逃到西安。
在美國的歷史記載裏,稱這次軍事解除公使館危機行動為中國解救遠征,中國則稱之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德軍在北京陷落之後兩個月才到達中國。他們因為熱切執行德皇威廉二世7月2日發布的命令:“妳們知道,妳們面對壹個狡猾的、勇敢的、武備良好的和殘忍的敵人。假如妳們遇到他,記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戰俘。妳們要勇敢地作戰,讓中國人在壹千年後還不敢窺視德國人。”(德文原文: Ihr wisst es wohl, ihr sollt fechten gegen einen verschlagenen, tapferen, gut bewaffneten, grausamen Feind. Kommt ihr an ihn, so wisst: 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 Gefangene werden nicht gemacht. Führt eure Waffen so, dass auf tausend Jahre hinaus kein Chinese mehr es wagt, einen Deutschen scheel anzusehen.這個演講有兩個不同的版本,詳細參見討論頁)四出擄掠,而備受批評。威廉二世的這段講話是對5世紀匈奴入侵歐洲的回憶。後來這段話也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被英國人借用來貶損他們的德國敵人。
俄國除了與隨聯軍進攻北京外,更另外從南北兩路派二十余萬人進占中國東北。北路俄軍8月攻占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9至占領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占據營口,10月占領沈陽,10月6日兩軍會師,占據了東北全境。
註1:數字統計不壹。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征式的掌旗兵)約壹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三千人,美軍二千壹百人,法軍八百人,奧國五十人,意國五十三人。
華北各地不幸的屠殺事件
義和團事件中,全國各省,主要是華北的直隸、山西,以及內蒙古和東北,普遍發生針對中國基督徒和外國人的大規模集體屠殺事件。***有241名外國人(天主教傳教士53人,新教傳教士及其子女***188人,其中兒童53人)、2萬多名中國基督徒(天主教18000人,新教5000人)在1900年夏天的屠殺中死亡。
在山西,全省被殺的中國天主教徒計有5700余人,新教徒也有數千人,其中以內地會為最多,其他屬於公理會,英國浸禮會等。7月9日,在太原巡撫衙門前,巡撫毓賢殺死天主教方濟各會傳教士12人(意大利籍艾士傑和富格辣2位主教,3位神父、修士,7名修女),新教傳教士及其家屬子女34人(屬於英國浸禮會和壽陽宣教會,其中兒童11人),***計46人。山西是全國仇殺外僑和平居民最多的省份。
在內蒙古,7月19日,清軍馬隊攻進蒙古西南教區主教座堂所在的二十四頃地,村內大批天主教徒被殺,比利時籍的韓默理主教則被“手足合系,貫以竹竿,”然後“以鐵索穿肩骨,囚以籠”,到處遊街,7月24日,在托克托城被殺。蒙古東部教區則發生灤平縣活埋神甫的慘劇。蒙古中部教區除在西灣子(河北崇禮)主教座堂避難的5000多教友外,絕大部分(3200多人)被殺。
在直隸(河北),由於總督裕祿和臬司廷雍的支持,義和團遍及全省各縣,該省大批天主教徒(至今該省仍是中國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突然面臨死亡的威脅,紛紛在各處天主教徒集聚的村莊築堡壘自衛。7月20日,陳澤霖率領的清軍攻破景州朱家河村,聚集在該村的3000多天主教徒與兩神甫,不分男女老幼,同日被全數屠殺,是1900年壹次性死亡人數最多的屠殺事件。朱家河所在的直隸東南代牧區有50575名教友,死亡了5153人,只有獻縣張莊耶穌聖心主教座堂成功的抵抗了進攻,而幸存了下來。保定附近的東閭村集中了9000名天主教徒在此避難,由於擊退了4萬名義和團的進攻,戰後成為北方著名的聖母朝聖地和中國天主教信徒最集中的壹個村落。
在奉天(遼寧)被殺的天主教徒有1400多人,其中有1名主教,10名神甫。
在浙江的衢臺二州,也發生了集體屠殺事件。湖南衡州和陜西,也發生主教神甫被殺事件。在山東、河南,教堂被毀者占十之七八。
東南互保與辛醜條約
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國宣戰時,兩江總督劉劉坤壹、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鐵路大臣盛宣懷等即商議如何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避免列強有借口入侵;同時密議盤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兩宮不測,當由李鴻章作總統支撐局面。清政府向十壹國宣戰後,劉坤壹、張之洞、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外國達成地方上的協議,稱東南互保。他們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在東南各省違抗支持義和團的命令。
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滅義和團。9月7日,清廷發布上諭,稱“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鏟除不可”。中外勢力的聯合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同時,清政府派慶親王奕劻及李鴻章為全權特使,與各國和談。
1900年10月,李鴻章抵達北京,向八個占領國展開談判。當中俄國誌在另約取得中國的東北;德、法、日、意皆有瓜分中國領土的想法;但英、美則以商業為重,希望保持在華的貿易利益,對俄國的擴張存有戒心,故此反對各國的領土要求。李鴻章從國際法上,提出義和團為叛逆,皇室之前的宣戰詔令是被挾持之下發出;不承認中國與十壹國交戰;事件是外國派兵來華助剿叛亂。故此各國無割地的理據,而中國則只有賠償軍費的義務。最後達成的《辛醜條約》的正式名稱,亦只是壹個中國與十壹國之間的協定(Protocol),而並非交戰國之間的正式和約(Peace Treaties)。西方國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亂”(Boxer Rebellion) 稱呼整個義和團及八國聯軍事件。
1901年6月11日,清廷下詔,停止外僑被“戕害淩虐”的以下45個城鎮文武考試五年:山西省太原府、忻州、太谷縣、大同府、汾州府、孝義縣、曲沃縣、大寧縣、河津縣、嶽陽縣、朔平府、文水縣、壽陽縣、平陽府、長子縣、高平縣、澤州府、隰州、蒲縣、絳州、歸化城、綏遠城;河南省南陽府、河內縣、鄭州、光州、陳州府;浙江省衢州府;直隸省北京順天府、保定府、永清縣、天津府、順德府、望都縣、獲鹿縣、新安縣、通州、武邑縣、景州、濼平縣;東三省盛京、甲子廠、連山、於慶街、北林子、呼蘭城;陜西省寧羌州;江西省鄱陽縣;湖南省衡州府。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簽署《辛醜條約》。中國雖然免於領土被瓜分,但需要向各國給予總計4.5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由關稅及鹽稅中扣付。這個數目的意味著要向每個中國人懲罰壹兩白銀。賠款的總值按當時銀價,約為3億330萬美元。這筆賠款金額過於龐大,後來美國主動退還了部分賠款,中國應付美國賠款2444萬,美國將當時尚未付足的1078萬從1909年1月起退還幫助中國建立海外留學教育系統。最初稱為“清華學堂”,即後來清華大學的基礎。英國後來也退還了部分賠款。
在中國公眾看來,清朝皇室行徑愚眛,在聯軍勢力前備受羞辱,壹再顯示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其統治威信大幅下降。十年後,公眾的這種情緒達到了頂點。1911年武昌爆發辛亥革命,各省再次違抗清室,宣布獨立。最終清朝滅亡,民國始建。
辛醜條約中給予外國通商的特權在中國持續受到抨擊,這些特權(如治外法權等)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大部分都被撤消。
俄國乘機占據了大量中國東北(或稱滿洲)的領土,威脅英美所希望維持的中國的領土完整及貿易開放(門戶開放)政策,最終與快速崛起的日本於1904年2月爆發了慘烈的俄日戰爭。
後續影響
義和拳運動雖然當時被西方認為是壹場反清的排外運動,但其也確實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政府的統治能力。其後掌握朝政的中國慈禧太後也認識到無論先前她的態度如何,若想避免清朝滅亡,中國勢必進行改革。在各大帝國中,日本由於率先協助軍事鎮壓義和團拳亂而得到國際威望,這也是日本皇軍第壹次被視為壹只國際力量。如上所述,由於日本皇軍在遼東和滿洲東部省份希望擴展勢力範圍而長期與沙俄軍隊的矛盾最終使得兩年的談判破裂並爆發戰爭。德軍在鎮壓義和拳暴亂後被冠以綽號為“匈奴”。而在沙俄方面,俄國對遼東的租界(1898年)被正式得到承認。
美軍第九步兵團因其在戰役中的表現被冠以綽號“滿人”。直至今日,該步兵團(駐紮在韓國Camp Casey)仍然會每季徒步行走25哩以紀念那次慘烈的戰役。能夠成功完成的士兵的制服上將被授予壹面特別繪有中國龍的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