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亨利.福特的資料

亨利.福特的資料

出生於1863年的亨利·福特常常被視作J·D·洛克菲勒、安德魯·卡耐基、J·P·摩根的同代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從未被稱作“強盜資本家”;他迷戀托馬斯·愛迪生,他對汽車的改造,也很可能使他躋身發明家之列,而他卻比愛迪生更懂得如何將發明轉化成價值,在這種意義上,他是知識社會的真正先驅;他創造了壹個足以和肯尼迪、洛克菲勒家族媲美的偉大家庭,但這個家庭很少與政治生活沾邊,卻同樣深刻地改變了美國的公眾生活;他創造了日薪5美元的紀錄,締造了美國現代中產階級,他甚至給員工頒發了《生活規則》的小冊子,督促雇員在家裏使用充足的肥皂和水,不要在地上吐痰,避免分期付款購買東西。壹位分析家甚至說:“馬克思所夢想的壹切都被福特實現了”。他創造了裝配線的管理模式,這使他足以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學家,如德魯克所說,這項發明引發了20世紀最重要的社會革命,不管是斯大林的農場,還是中國落後的內陸地區,或是印度的壹家工廠,都遵循了這種管理方法,從而創造了壹個工業化的新世界。

亨利·福特也是壹位暴君,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他完全被壹群小人包圍著,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統治著汽車王國。

這位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幾乎比任何人更會利用公眾輿論,他幾乎對所有的話題都能信口開河,他說陸軍、海軍應該加強禁酒;“聖人”給地球帶來信息;青年壹代太熱衷於戰爭;水果、澱粉類食品不能同時使用;經濟自由主義時代結束……

人們對於亨利·福特的迷戀,將之推向了壹個不可思議的行列,在美國大學生的民意測驗中,他是僅次於拿破侖與耶穌的偉人。

在這種意義上,1914年比創辦福特公司的1903年更有標誌意義。這壹年,日薪5美元將之推向了全國性名人的地位,而引入裝配流水線則引發了大生產革命。當然,亨利·福特對此渾然不覺,他壹直是倉庫裏鼓搗汽車的小夥子,聽到愛迪生的壹句表揚就興奮不已;他對於賺錢缺乏足夠的欲望,也對於未來的成功沒有預見,更沒想過怎樣影響世界,他壹直在通過直覺行事。

他有壹個簡單的夢想,即為大眾生產汽車,而他生活的哲學是對標準化的崇拜,他的壹位朋友說:“標準化是他的嗜好。他腳上穿的鞋子,頭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衣服多少年來都是壹種樣式。”當他的嗜好運用到汽車行業時,就變成了T型車的哲學:“造汽車的正確方法應該是讓壹輛汽車和另壹輛汽車壹模壹樣,汽車工廠應該能生產壹模壹樣的汽車。”

標準化、機械的力量,是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區分之壹。亨利·福特沒有發明這兩種東西,卻比任何人都更有力地推廣了這兩種事物。

或許,如果活著,這位應該140歲的老人會對微軟公司更感興趣。在過去20年間,比爾·蓋茨充當了亨利·福特曾經的角色。Windows在1986年的首發式,與1914年的T型車的推出具有相似之處。比爾·蓋茨將我們的世界從工業化時代拖入了信息時代。但壹個關鍵的問題是,比爾·蓋茨仍遵循著亨利·福特的標準化原理,每個家庭的電腦上都使用著不同版本的WINDOW或是OFFICE。惟壹不同的是,福特先生只讓T型車塗上黑色漆,而蓋茨先生允許妳采取個人定制的服務。

令人遺憾的是,比爾比亨利沈默與乏味得多,前者永遠也沒學會對軟件業之外的話題發表議論。前者也是壹個偉大的商人,除去信息高速公路之外,他同樣關心微軟的競爭力和利潤。但亨利·福特從來不理會普遍性的商業原則是什麽,在法庭的壹次辯論上,他說,給人們提供就業,讓更多想開車的人開上汽車是公司的首要目的,而賺錢,不過是“附帶地賺上壹點錢”。

就像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所說:“如果我們能說出生意人有什麽特質,那必定是福特所缺乏的特征。”(文/許知遠)

--------------------------------------------------------------------------------------------------

/20040517/00411674.html

亨利·福特(圖)

總部坐落在美國密執安州迪爾伯恩市的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工業企業,也是在世界汽車工業排名第二的大公司。它不但從事汽車生產,同時也生產宇航、軍需、電子設備、鋼鐵、塑料、塗料等產品。福特汽車公司不僅在美國,也在世界汽車制造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世界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壹百五十多家汽車生產廠、汽車裝配廠和汽車配件生產廠,其產品銷往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到1996年,在公司成立後的九十三年裏,福特汽車公司***向世界提供了二億五千多萬輛各式汽車。福特汽車公司是如何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的呢?這要從壹百年前說起。

壹個夢想

人要有夢想!福特汽車公司就始於壹個農家弟子,壹個機械工程師的夢想。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於壹個農夫家庭,因為熱愛機械運動成為壹個機械工程師,早在1896年就造出了他的第壹輛汽車。他不但是個執著的汽車迷,同時還是壹個狂熱的賽車迷。他經常駕駛由他本人設計、改裝的賽車去參加各種汽車賽事,並獲得過很多獎項。在那時,亨利·福特就有壹個夢想:要為絕大多數人提供最大的好處。1903年6月6日,他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只是壹家規模不大的機器廠,制造福特汽車的同時還進行汽車修理和改進參賽汽車。亨利·福特當時的目標是:“我要生產大量的汽車,為的是足供每個家庭使用,人人都有能駕駛和修理……價格呢?要低得凡是中等收入的人都能買壹輛……。”

壹世輝煌

目標確定以後,福特先生就開始了他事業的畢生追求。首先,他對當時汽車市場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據此設計他的福特牌汽車。試驗、失敗、改進、再試驗、在失敗、再改進,抱著必勝的信念,1908年他成功地設計出了世界第壹輛家庭用福特T型車,並投入市場。很快T型汽車就以其形式新穎、質地優良、價格低廉的特點,迅速地占領了世界汽車市場。此後,他又陸續推出帶擋風玻璃,帶頂篷的汽車,最終發展到現代汽車(轎車)的雛型。可以說,T型車帶來了工業革命,這場革命改革了制造技術,並最終使這個世界成為了汽車世界。

以前的汽車生產,汽車界壹直固守“在車間和廠房進行裝配”的信條,而福特先生則巧妙地利用流動裝配線技術,以及簡單而又堅固的通用的整車設計,在提高了整車性能和質量的同時,又大大降低了汽車生產的成本。他甚至將裝配線搬到公園裏進行現場裝配示範,讓用戶親身體驗汽車生產的過程。這壹系列全新的汽車生產觀念開創了現代汽車生產的新紀元。福特汽車公司成立後的二十四年中***生產出了1600多萬輛汽車,約占當時世界汽車總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亨利·福特先生不但是壹位優秀的汽車設計師,同時還具有市場頭腦和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可以不斷地根據市場反饋的信息去指導產品的開發、設計、試驗、改革、創新。除追求產品外形的優美以外,還註重其內在結構的優化組合;具備良好的性能,還要有最好的質量和最低廉的價格。亨利。福特先生人生哲學的兩大宗旨是:“薄利多銷總會比少買多賺好得多,這能夠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早在1914年直接為福特汽車公司服務的人數就高達美國全部勞動力的1/6 ,這還不包括間接為福特汽車公司服務的人數。

在國內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後,福特又把目光轉向了世界汽車市場。從二十年代起,福特汽車公司就確定了百分之百投資建新廠和經營品種多元化的戰略目標。在其它公司用收買方式吞並許多中、小汽車公司時,福特汽車公司就在英國、德國、南亞、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國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子公司,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生產適應各國需求的汽車。

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除了以低廉的價格進行銷售外,還在設計制造工藝裝備和裝配工藝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三十年代初期,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V-8型汽車每輛售價僅為465美元,而當時壹名教師的年薪是800美元以上。這是美國歷史上第壹次將高效、高速、優質、價廉統壹在大眾化汽車上,這是壹次偉大的成功,對世界汽車制造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亨利·福特先生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汽車制造工業的奠基人。人無完人,他在晚年時期,剛愎自用,由於他在經營和生產中頑固地堅持他個人的觀點,聽不進反對意見,使福特公司壹度陷入困境。

1947年6月6日,亨利·福特先生離開了他為之奮鬥、追求了大半生的世界。為了紀念他對人類所做的巨大貢獻,美國各大報紙和刊物紛紛發表訃告和文章,表示對他的深切悼念。其中美國紐約時報在悼念亨利·福特先生時,寫道:“……當他來到人世時,這個世界還是馬車的時代。當他離開人世時,這個世界已經成了汽車世界。他為“大眾”造車,大眾既是熟練機械師亨利·福特的受益人,也偶然是他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