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永祿十年(1567年),原名真田信繁, 權術謀略聞名於天下的真田昌幸次子,年幼時曾在上杉家與豐臣家做人質。天正十四年(1586年),在大阪出仕。
以後他隨昌幸參加了第壹次上田合戰、小田原之戰、朝鮮之戰、會津合戰、第二次上田合戰,關原之戰後,與昌幸壹起被流放至九度山。
慶長十九年(1614年),幸村聞悉德川對豐臣宣戰, 應豐臣家之邀進入大阪城。根據大阪城的弱點,在城南建造“真田丸”出色地打擊了德川軍。最後於大阪夏之陣中壯絕戰死,幸村英勇善戰而被稱為“日本第壹強兵”( 島津藩的《薩藩日記》中評價大阪夏之陣的真田信繁奮戰之語)。
第壹次上田合戰
別稱神川合戰。天正十三年(1585)八月,真田昌幸拒絕按照德川家康的命令,將沼田領地讓於北條家,招致德川家大軍來攻,與大久保氏交鋒中,幸村的兩百騎兵面對八千三河軍團從正面發起了突擊,三河軍團陷入壹片混亂 。此戰中,幸村還親自斬殺德川數名大將。
文祿慶長之役
文祿元年(1592)—— 慶長二年(1597),真田幸村父子應豐臣秀吉之命出兵朝鮮,戰後豐臣秀吉將三原之太刀作為獎賞賜於幸村父子。
第二次上田合戰
慶長五年(1600)九月二日——六日,決心加入西軍的真田幸村挑撥趕去與父親家康會合的德川秀忠(幕府第二代將軍),令其進攻自己的上田城。成功地拖延德川軍最精銳的部隊四天之久,使其未能趕上決定天下的關原大決戰。
大阪冬之陣
慶長十九年(1614)十月——十二月,德川家康為取代豐臣家,發兵進攻大阪城。在關原之戰後失去領地和主家的許多浪人都趕往大阪城,人數達十萬之眾。幸村聞悉德川對豐臣宣戰, 十月幽居九度山的真田幸村立刻與其子大助逃出九度山, 應豐臣家之邀進入大阪城,並根據大阪城防禦上的弱點在城南建造了“真田丸”。在與德川方的對戰中,先後擊敗前田、井伊、藤堂諸軍的進攻,真田幸村壹戰成名,武名遠揚。
大阪夏之陣
慶長二十年(1615)五月七日,德川軍借和議之機填平了大阪城的堀,破壞了部分城墻,使得大阪城幾乎成為壹座裸城。無險可守的豐臣家只有與德川軍正面沖突,真田幸村領軍與德川大軍奮戰,壯絕戰死。他英勇善戰而被稱為“日本第壹強兵”。
在大阪之戰這短短的七個月的時間裏,幸村如壹個耀眼的將星籠罩在大阪城上,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的軍事奇跡. 幸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在戰爭裏表現出來的統帥和應變能力確實是天下無雙的,日本第壹強兵並不是個虛妄的名號。但是他終究只是個兵。無論多英勇的作戰,最後的結果都無法改變。戰死就是士兵的宿命!
真田幸村,為“表裏比興者”真田安房守昌幸之次子。原名真田信繁,幼名弁丸,全稱是真田源次郎信繁,自進入大阪後改為真田幸村。作為大阪保衛戰的主角之壹,在其人生的末期爆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位列“大阪七將星”之壹(不過我找到資料多為“大阪城五人眾”,分別為長宗我部盛親、毛利勝永、明石全登、後藤基次、真田信繁),戰死後更被敵手德川家康稱為:“日本第壹強兵
由此,戰術大師,奇才,大帥哥的稱號源源而來,儼然成為戰國最有名氣的將領。在各類遊戲,漫畫,動畫等,頻繁出現,可謂盛極壹時。然則,興許出於某些方面的需要,例如遊戲設定的需要,漫畫的需要,娛樂大眾的需要,已經使這個人物蒙上了壹層迷霧。這有時對了解壹個歷史人物來說,是極為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