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爾包到格爾尼卡大概只要40多分鐘的路,在abando火車站外面可以找到Bilbao-Bermeo的公車,最快的時候半小時發壹次車,4.7歐。我們是中午出發的,上了車就忍不住睡著了,其實在巴斯克坐汽車旅遊,就像是在畫中走,在快到格爾尼卡的時候遇到壹個小村子,翠綠的山坡上都是矮矮的紅色小房子,隨意圈起的院子裏懶懶地睡著幾只小羊,如果我們有壹種可以定格景色的美工刀,隨意裁下壹塊都是壹副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畫。
車在格爾尼卡停3,4站,妳可以在隨意的壹站下車,因為這裏真的很小。我們到的時候是個午後,街上沒有人,它就像我們到過的每壹個巴斯克小城,安靜的街道,綠樹成蔭,好像稍稍大聲壹點說話,就會打破這片午後的安寧。
格爾尼卡的美,出乎我們的意料。在這裏我們很難將她和畢加索那副名畫聯系在壹起。
旅遊問訊處位於Plaza de los Fueros的旁邊,在這裏不僅可以找到關於格爾尼卡的旅遊信息,還可以拿到巴斯克地區的介紹,當然,更多的人是背著帶著貝殼的大包來這裏問問“朝聖之路”的方向。我們就這樣,又壹次經過了朝聖之路上的壹站。
在司法廣場上有壹尊Don Tello的雕像,1366年4月28日,Tello成為了巴斯克自治國的國王,而格爾尼卡從那時開始,就是巴斯克的首府。廣場不大,四周有鐘樓,藝術中心和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
鐘樓。
1937年4月26日,那也許是壹個跟今天壹樣安靜平常的午後,住在格爾尼卡的人們聚在市中心,逛逛集市,聊聊家常,西班牙內戰及二戰的硝煙並沒有觸及到這塊土地,人們仿佛生活在壹個“世外桃源”,仍舊過著平常的生活。忽然,本來晴朗當天空中出現隆隆隆的聲響,有人認為那只是晴天裏的驚雷,大不了是午後的壹場陣雨。幾分鐘後,德軍的炸彈像暴雨壹般落下,原本如畫壹般寧靜的小城在瞬息間被夷為平地。
格爾尼卡在巴斯克人心中的地位,就像是壹個精神上的寄托,在轟炸過後的不久,佛朗哥的軍隊就加快了占領西班牙北方的腳步。
根據巴斯克政府的官方統計,由於轟炸當時市裏有集市,壹***有1654名平民在轟炸中喪生,而這個數字在德國統計的壹方卻只有300人。(2007年4月,發表在德國Bundeswedr雜誌上的數字)
其實在二戰當中遭受過德軍轟炸的城市很多,但是格爾尼卡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為畢加索的那幅畫《Guernica》。
第壹次看到它是在小學的美術課本上,那時候並不能理解畫中的意思,嘲笑著畫畫的人還不如自己;後來把自己畫過的那些所有的支離破碎的畫都叫做“畢加索派”;第壹次去馬德裏,在索菲亞皇後博物館裏見到了他的“真身”,他肚子在壹間空曠的大廳裏,壹幅畫占據了整整壹面墻,這才感覺到它的震撼;在格爾尼卡,它在壹條上山的小路盡頭,在居民樓當中,兩旁的路邊停著車,妳很容易忽視了它的存在。據說它跟他的“真身”同樣大小,但是在戶外的環境下,它看起來卻好像比博物館裏面的那個小了很多......
今天,《格爾尼卡》已經成為了警示戰爭災難的符號之壹,也使格爾尼卡這座小城的悲劇永遠地留在了對戰爭那些傷痕累累的回憶當中。
然而,格爾尼卡在巴斯克人心中的意義卻不止這些。從公元13世紀開始,生活在北方的巴斯克人聚集在格爾尼卡壹棵大橡樹前議政議事,用他們獨特的民主形式來決定地區的重大事務。1366年,Tello也是在這棵大樹下宣布成為“巴斯克國”的國王。
格爾尼卡,是今天巴斯克的最初起源。
想找到格爾尼卡議會廳Casa de Juntas非常容易。妳總會在路上,或是路邊的某快石頭上發現壹個像樹葉的標誌,朝著他所指的方向,妳就會走到那裏。
議會廳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又讓我們眼前壹亮。他並不大,說不上什麽雄偉,就像我們之前看過的那些照片壹樣,藍天下,綠色的草坪,淡黃色的建築。不知道是畫忽然變活了,還是我們走進了畫裏。
這座建築1824年建成的,在過去很長的壹段時間裏,格爾尼卡都是巴斯克的首府,這裏也是省政府所在地。1937年的轟炸中,格爾尼卡基本會夷為平地,在市中心的地方,只有這座議會廳和他旁邊的大橡樹沒有倒下,壹直屹立在這裏。它們好像象征著巴斯克的精神,堅強、剛毅、不屈。佛朗哥在占領了北部之後曾經實施過壹段去巴斯克化得統治,禁止這裏的人說巴斯克語,學校裏只能用西班牙語授課。1979年,比斯開省議會在這裏舉行,就在那屆會議上,巴斯克獲得了自治權。今天,格爾尼卡可能是整個巴斯克地區最“巴斯克”的地方,走在大街上妳總會聽到大人和孩子們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巴斯克語。
由於畢爾包的包容,那裏已經有了許多外來居民;聖塞巴斯蒂安是旅遊城市,妳可以在那裏聽到各種語言。其實在今天的巴斯克地區,有很多小孩子根本不說或者不會說巴斯克語了,但是在這些人口並不算多的小城鎮小山村裏,仍舊繼續延續著他們的傳統。在維多利亞,我們就看到了關於下個月舉行伐木大賽的海報= =b如果真的想了解巴斯克的歷史和文化,就該到這些小城來.
門口有警衛站崗,我們也打消了它已經徹底淪為“旅遊景點”的想法。其實這裏今天仍舊起著議會廳的作用,不久前巴斯克政府換屆選舉就是在這裏進行的。參觀是免費的,我們剛進去就被壹個受受叫住,我們以為他要趕我們出去或是來售票= =但是受受拿給我們兩本介紹,又告訴我們應該從議會大廳開始參觀。隨後又有三三兩兩的遊人進來,每壹次他都會追進來塞給人家參觀指南,再指出正確的參觀路線。這樣壹次次的不會煩嗎?至少從他的笑臉上是看不出來的。
整個大廳沒有被特別的保護起來,妳可以坐在那半圓形的議員座位上,體驗壹下巴斯克議員的感覺。大家都輕手輕腳的,不想驚動了那份沈默和莊嚴。
隔壁的房間現在算是個小型的博物館,這裏向遊人介紹著巴斯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很多圖片上都畫著巴斯克人曾經賴以生存的三項技能:捕魚、狩獵、伐木。
整座建築的精華,就是這個房間令人驚嘆的屋頂。它是由玻璃制成的,而彩繪的玻璃畫出的就是壹副巴斯克人聚集在壹課大橡樹前為爭取權利的場面。我們仰著脖子看了很久,它真的太美了,讓妳的視線舍不得離開。
在院子裏,有壹棵被保護起來的老樹幹,它被巴斯克人稱為“Gernikako Arbola”,這棵老樹至少有300年的歷史,某種意義上,它就是巴斯克的標誌。在議會廳的旁邊,也種著壹棵新的橡樹。其實在它之前,有壹棵1860年種下的樹,2004年就枯死了,2005年,格爾尼卡人又在同樣的地方種下了現在的這棵。那壹年它剛剛19歲。
今天,這棵剛剛25歲得小橡樹的樹枝上長出了嫩綠的新芽,纖細的枝幹正在努力地向四周擴展,不遠處的老橡樹在默默地看著他,看著他慢慢地成長,看著他終有壹天會變成參天大樹。就像巴斯克人勤勞、勇敢、不愛出風頭、默默做事的傳統,壹代壹代地繼承下去。
在去議會廳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壹個公園,parque de Europa。這個小公園美得出乎意料。也許是因為巴斯克人對綠色有著壹種特殊的喜好,在這裏壹眼望去,全是綠色的草坪,綠色的樹。有人躺在草上曬太陽午睡,有幾個正太在草地上打著滾,壹條小路從草地間穿過,小路兩邊郁郁蔥蔥的樹為正接孩子放學回家的家長們擋去了耀眼的陽光。在公園裏有兩個雕塑,其中壹個只看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是出自巴斯克最著名的建築師Chillida之手,它叫做GureAitaren Etxea。
20世紀90年代末,格爾尼卡被國際旅遊組織納入地球上自然環境保護的最好、人文景觀最有特色的“十大人間天堂”。
格爾尼卡像壹幅畫,壹幅讓人心醉的畫。典雅、幽靜、寧靜、祥和,生活在次,無憂無慮。格爾尼卡像壹首詩,壹首悲壯、沈重的史詩。議會廳不遠處有壹片空地,1937年之前那裏曾經是壹個熱鬧的市場。那天過後,市場蕩然無存,有幾朵野花從石縫中頑強地探出頭來,幾個正太在那裏踢球,當曾經的過往已經成為歷史課本上的壹頁之後,今天的生活才顯得更加安靜悠然。
回去的時候我們坐了藍色的巴斯克小火車,車廂很短,車裏面是橘紅色的,只在巴斯克地區運營。當車開動起來之後,好像妳的身體被無限地縮小了,周圍的樹好像把軌道和車廂都包起來了壹樣,在叢林中穿行,整個西班牙,也只有在巴斯克才能有如此的體驗。
巴斯克人的驕傲與福氣,就在於他們生活在層層疊疊的綠色包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