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當前澳大利亞地質工作概況

當前澳大利亞地質工作概況

(壹)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簡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礦業國之壹,在礦產勘查、開發、生產、選礦和環境管理的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澳大利亞礦業占GDP的6.4%。礦產品出口522億澳元,占產品出口的64%、商品出口的48%、商品和服務總出口額的36%。澳大利亞礦業直接就業人員10.3萬,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1%,另外,制造業中有30.1萬人間接依賴於礦業部門。私人勘查投資17億澳元,其中石油勘查占55.5%,金勘查占23.4%,基本金屬占8.9%。澳大利亞礦業在世界礦業供應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其所生產的礦產品80%用於出口。澳大利亞私人部門新投資的16%集中在礦業部門。礦產和能源部門占澳大利亞總財富的25%。來自於礦產和能源部門的財富所占比例,澳大利亞是其他20個最富的國家的2.5倍。

按照產值計算,澳大利亞礦產部門規模居世界第三(次於美國和南非)。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氧化鋁、金剛石、鈦鐵礦、金紅石和鋯石生產國;世界第二大鋅礦石生產國(次於中國);第三大鐵礦石(次於中國和巴西)、鎳(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和金(次於南非和美國)生產國;第五大鋁和煤炭生產國。澳大利亞擁有全球最多的鈾資源,鈾資源占全球總量的40%,占世界產量的18%。澳大利亞地質和采礦技術服務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全世界的礦山60%使用澳大利亞的有關軟件。

澳大利亞固體礦產總約400個礦床,其中200多個在西澳州。西澳州占澳大利亞金產量的70%,鎳產量的100%,絕大部分的鐵礦石和金剛石、鋁土礦、礦物砂、錳、鉭、鋰等也產自西澳。西澳州還生產全澳石油產量的60%,天然氣產量的65%。

澳大利亞能源資源豐富,可以對區域能源安全起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亞石油尚需進口,依存度約40%,但如果其大力發展油氣產業,將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發揮更重要作用。據分析,澳大利亞未發現石油資源量約為50.3億桶,凝析油60.35億桶,天然氣114萬億立方英尺;經濟證實資源量,石油11.68億桶,凝析油15.54億桶,天然氣87萬億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氣13.23億桶;次經濟證實資源量,石油4.09億桶,凝析油7.07億桶,天然氣52萬億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氣4.93億桶。2003~2004年澳大利亞生產原油1.29億桶,凝析油4530萬桶,LPG2920萬桶,天然氣332.22億立方英尺。澳大利亞工業旅遊資源部認為,澳大利亞的油氣潛力仍然很大,原因在於:目前澳大利亞1600×104km2的沈積盆地(包括海上)僅打石油探井9000口,而美國墨西哥灣面積還小於澳大利亞西北陸架盆地,但鉆井已有60000多口。澳大利亞的石油勘查活動主要集中在海上。海上石油產量占澳石油產量9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澳州的Bass海峽、Carnarvon盆地、Bonaparte盆地(帝汶海),陸上石油主要分布於澳中部Copper盆地。

(二)澳大利亞地質工作管理體制簡況

法律規定,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所有權有的屬聯邦政府,有的屬州政府。在澳大利亞聯邦體系中,聯邦和州政府在資源勘查和開發方面擁有不同的權限和職責。

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國家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和稅收政策,外國投資指南,移民政策、競爭政策、貿易和關稅、公司法、國際協定和土著人事務;州政府則主要負責管理和配置礦產和石油的財產權,主要負責土地管理,日常作業(包括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征收權利金等。

在具體權利的劃分上,聯邦政府負責:①財政政策和投資體制;②降低勘查風險(通過兩個途徑,壹是開展地學項目,二是加強礦業權管理改善土地準入條件)。州政府負責:①配置礦業權;②地學項目;③勘查和開采的管理,包括環境和安全;④權利金征收。地方政府則負責審批與采礦項目有關的建築計劃以及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註意的是,如在土著地區從事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活動,有關礦業公司必須事先與土地所有人協商並簽訂土地準入協定。

聯邦和州政府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面***同承擔以下4方面職責:①建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②采取措施取消或減少降低礦業競爭力的制約因素;③通過以合理成本生成和分發地學信息,降低勘查的商業風險;④確立勘查、開發、項目審批、安全和環境評價的管理框架。

在具體礦產資源方面,聯邦政府①擁有3海裏以外海域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對這些礦產資源實行日常管理;②擁有北部地方鈾礦產的所有權,對此實行日常管理;③其他礦產資源由州政府所有,但聯邦政府可以通過環境保護、安全等方面的規章實施控制和影響。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參與商業性的勘查和開發。

在聯邦層次上,由澳大利亞工業旅遊和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工作和礦產資源管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工業、旅遊和資源部是2001年在原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旅遊部的基礎上更名組建的。澳大利亞聯邦最早負責礦產和能源的部門是1950年3月成立的澳大利亞國家發展部,後來澳大利亞於1973年成立了礦產和能源部,負責澳大利亞全國的礦產和能源的開發與管理,該部於1979年與國家發展部合並組成澳大利亞國家發展和能源部,1983年澳大利亞又單獨成立了聯邦資源和能源部。1987年該部與聯邦初級產業部合並組建成初級產業能源部;1998年初級產業能源部與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旅遊部合並組成工業、科學和資源部。2001年又更名為澳大利亞工業、旅遊和資源部。澳大利亞聯邦工業旅遊和資源部的演變歷程,揭示了其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兩個發展趨勢:壹是從單門類資源分散管理向多門類自然資源的集中統壹管理方向演變;二是向資源管理與產業管理適度聯合的方向演變;三是向資源管理與生態管護、資產管理融合的方向演變。

各州政府通過其礦業能源部(名稱不壹,但功能類似),按照各州的礦業法(或礦產資源法),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進行管理。各州/地方管理礦產資源的機構可見表3–1。

表 3-1 澳大利亞各州政府負責礦產資源管理的部門

澳大利亞地質工作運行機制暢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參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分體運行,但相互呼應: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服務,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實踐為公益性地質工作形成了新的需求和市場。

政府不參與商業性礦產勘查,但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政府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以法律為主要手段,保障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的有序運行:a.探礦權的有效保障;b.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低準入門檻和低進入成本;c.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合理的退出機制;②以地質調查為主要手段,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提供有效服務:a.公益性地質調查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b.市場經濟國家地質調查局在礦產勘查方面的工作;c.地質調查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提供的主要服務手段是信息服務;③以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調控措施為主要手段,彌補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內在固有的缺陷:a.在稅收設計上充分考慮商業性礦產勘查和礦業活動的特殊性;b.特殊情況下對商業性礦產勘查實行某些財政補貼措施;c.發展礦業資本市場,鼓勵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④以規範探礦權市場為主要手段,對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實施適度監管:a.鼓勵行業自律;b.打造誠信環境;c.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澳大利亞商業性礦產勘查運行的市場環境好,勘查商業文化發育。首先,將商業性礦產勘查作為礦業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將采掘業三分為:石油天然氣工業、礦業和采石業,它們的市場運作方式、資源管理模式差異很大。礦業特指對固體礦產,包括煤和鈾的勘查采掘加工。礦業的運作由礦產勘查、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礦山建設、礦山生產和閉坑復墾6個階段組成。商業性礦產勘查是礦山生命周期的起點,是礦業最重要的組成部份。澳大利亞的礦產勘查(Exploration),壹般說來僅指戰略選區、野外踏勘、靶區確定、靶區證實、確認礦床的存在,和中國的概查、普查階段的工作有壹定的對比性。這是礦業投資成功率最低,風險最高,回報最不確定的階段,這決定了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運作的模式。預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和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則包含了中國詳查、勘探階段的工作,例如,系統和加密的鉆探工程、計算資源量/儲量,礦區水文地質勘查,選礦試驗等。

(三)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及其演變

澳大利亞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在聯邦政府,主要由工業旅遊和資源部下屬的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澳大利亞地學局(GA)負責。各州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則由各州礦能部下轄的地質調查局進行(表3–2)。

表 3-2 澳大利亞各州政府負責公益性地質調查的部門

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仍然在不斷變革中,從其歷史沿革看,地質調查工作的內容在不斷發生變化,但以服務為核心的宗旨未發生變化。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GA)的前身是1946年組建的礦產資源、地質和地球物理局(BMR)。BMR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系統的地質填圖和地球物理填圖,確保明智的礦產勘查。對770×104km2的國土面積,按照1英寸∶4英裏的比例尺(後改為1∶25萬)進行填圖。BMR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設立了辦事處並且開展當地的系統填圖工作。

20世紀70年代初,系統的填圖工作接近完成,此後BMR開始對大陸架及大陸坡進行填圖。“大陸邊緣調查”項目,開展了18.5萬測線千米的調查。陸上的調查則相對集中於特點礦化區詳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並努力使地質數據與礦產、礦床數據壹體化。

1978年,BMR的工作重點轉向大陸架及海區,對區域地質調查和地質填圖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當時政府的需求主要是海上石油的研究,因此,BMR重點開展海上石油調查以支持聯邦政府制定相關政策。20世紀80年代,BMR又新開展了遙感及地下水調查工作。同時開展地質災害評價等項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BMR與各州政府簽訂了“國家合作地質填圖協定”,旨在利用新技術開展陸上第二輪地質填圖。這些圖件是數字化的,包括許多信息層,並且壹般是基於GIS系統的。

1992年BMR更名為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AGSO)。AGSO的定位是:提供地學信息,支持澳大利亞的石油和礦產的勘查開發。同時,地學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其他各個領域的作用開始顯現。

2001年8月,AGSO再次更名為澳大利亞地學局(GA),由此,在地學信息獲取及服務方面,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得到進壹步拓展。GA的目標是,利用地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於澳大利亞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福利,為資源開發、環境管理、安全和社區福利的明智決策服務。就澳大利亞地學局當前的主要任務來說,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①進壹步和不斷地提高國家的地質研究程度。②開展礦產能源(包括能源和水資源)評價。③對由自然地質作用和認為地質作用誘發的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問題開展系統的調查和研究,闡明危及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各種地質作用產生的原因及發展規律,以便對地質災害做出科學預測,並且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免受損壞。④研制為地質調查(尤其是地質填圖)、礦產勘查和環境地質工作等所需要的新的先進技術方法,如鉆探方法、物化探方法、遙感技術、深海探測技術、地質實驗技術和各種測試手段以及測繪技術。⑤系統收集和儲存各種地質(包括礦產資源)信息,建立各種地質數據庫,為政府決策、規劃和管理,為社會公眾事業以及地質工作提供服務。

的確,信息的提供對商業性礦產勘查而言至關重要。礦業公司對成礦遠景所具有的理解力取決於可得的地質知識、技術能力和地質方面的獨創性和觀念。所有遠景評估,均基本上取決於能夠為成功勘查和發現提供壹個框架的地學數據資料、概念和知識。澳大利亞AGSO(GA的前身)的T.G.鮑威爾曾指出,“如果壹個國家想在勘查投資方面積極發展並保持競爭力,與遠景相關的現代水平的信息就是至關重要的”。在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壹直在並將繼續在決定尋找什麽和到何處去尋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地質學家R.伍德爾稱,“在產生勘查項目的階段,構想有用的概念模型的能力僅為可得和可靠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數據資料的密集度以及我們對地球作用過程的物理和化學的理解程度所限制……大部分數據資料的來源……由政府地質調查機構和大學匯集的寶貴的國家地學數據庫”。澳大利亞AGSO的T.G.鮑威爾指出,對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政績要求的涵義在於信息服務的質量和層次、範圍,不在於地質調查機構本身出了多大的成果,更不在於找到幾個礦。

國家對澳大利亞地學局有壹套系統的績效評估機制並且相應地建立了評估指標。其主要的成果體現是:“通過運用壹流的地學研究和信息,提高澳大利亞獲取經濟、社會和環境福利的潛力”。主要包括5個評價指標,見表3–3。

澳大利亞地學局有壹系列的、規定詳盡的職業道德規範和章程。

澳大利亞地學局,目前現有員工639人。其中,正式員工543人,合同員工96人。2004年,新聘用員工106人(其中正式員工36人,合同員工70人),退休、離職73人(其中正式員工37人,合同員工36人)。639人中,男性451人,女性188人。工資分19個級別,最高工資15萬澳元,最低2.7萬澳元。

表 3-3 澳大利亞地學局績效指標

澳大利亞地學局2004~2005年國家預算10105.5萬澳元,其他來源的收入為979.7萬澳元。國家財政預算占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總經費的91.2%。

澳大利亞各州的地質調查局,除西澳州100多人外,員工壹般為20~50人不等,6個州和北部地方,合計估計為300~400人。這樣,澳大利亞全國從事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總人數約為1000多人。

澳大利亞2003年制定了《國家地學戰略規劃(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theGeosciences)》,主要由澳大利亞地學局執行。規劃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分4個方面:教育、研究、可持續性、財富創造。值得重視的是,最近其研究重點之壹是二氧化碳鏊合,壹方面,可以緩解環境壓力;另壹方面,澳大利亞試圖將此作為壹項重要的資產對待。

目前澳大利亞全國地質人員總數,估計為5000~6000人,2001年的統計數字為5067人,其中壹半以上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1303人從事商業服務,366人從事工程地質,425人就職於政府管理部門。目前地學大學新生,大約每年600~800人,並且就讀地學的大學新生的數量,與澳大利亞每年礦產勘查支出水平呈現直接的相關關系。

據M.Matthews2003年在堪培拉的《Policy Intelligence》上的報道,在澳大利亞,政府每1澳元的在地學研發方面的投資,將使地下資產的價值增加180澳元。

州地質調查局對解決本州範圍內的重大地質問題和礦產勘查起關鍵作用。

以下我們以西澳大利亞州工業和資源部下轄的地質調查局為例來說明州地質調查局的功能。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的職能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地學產品,使西澳州成為國際礦產和石油勘查的重點地區”;主要任務是:“研究西澳州地質框架,揭示西澳州成礦潛力和石油潛力,提供高質量空間地學信息、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圖件和報告產品;為政府決策服務,為礦產勘查提供支持,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包括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員工145人,是各州地質調查局中規模最大的。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執行的主要項目包括:①石油系統研究和石油勘查數據;②礦產資源評價和礦產勘查數據;③區域地學填圖;④科學、技術和野外支持(包括巖心庫)。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目前提供的在線地學數據庫包括:①交互式地學數據和圖件(GeoVIEW.WA);②礦產勘查數據(WAMEX);③石油勘查數據(WAPIMS);④礦山和礦床數據(MINEDEX);⑤航空物探信息電子交換(MAGIX)。正是因為公益性地質調查服務到位,使西澳占全球礦產勘查總支出的10%,占全國礦產勘查投資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