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山東省淄博市西河鎮的歷史文化

山東省淄博市西河鎮的歷史文化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

演變

西河鎮建於宋代。這個地區過去有壹條河。居民先站在河的東邊,稱之為西河。村子形成後命名為西河村,後來鎮上就成了西河店。明末改名為西河。分為任光、敦仁、安仁、河北、河南、海廟、東陵、新莊八個自然村。先後隸屬於博山縣第六區、淄博(小)第四區第三區、淄川縣。龍口區轄坡鄉3個村(西坡、中坡、東坡地),黃崖5個村(南黃崖、中黃、北黃崖、馬家莊、龍灣峪村)。6月1956劃歸淄川區,9月西河鎮成立。並入17村。1958年9月,西河人民公社成立。6月1984,改名西河鎮。

地理位置

西河鎮位於紫城東南16公裏處,東臨東平鎮,西接博山區浮山鎮、白塔鎮,北接張莊鎮、龍泉鎮,南接博山區八鬥鎮嶽莊鎮,鎮政府駐任光村。交通路線以貫穿南北的湖南路為主,與博西公路、西河、何姿、張莊公路緊靠三坡,穿越三黃崖,村道縱橫交錯。淄博礦務局昆陶小鐵路經過西河大莊,向東穿過。機車房位於西河廠,交通便利(1986,10,鐵路拆除,湖南路拓寬)。

自然條件

西河鎮為丘陵地區,東、西、南三面環山,東西最大距離13km,南北最大距離10km。全鎮面積3.67萬公頃,其中耕地897公頃。主要山脈有黃愚山、廟子嶺、郭家頂、旮旯山、黃崖尾、古坪洲、黑龍峽、遊樓寨和大皮山。農作物適合種植小麥、玉米、高粱、谷子、黍。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豆、紅薯、芝麻、花生和壹些蔬菜。全鎮植被面積630公頃,覆蓋率15%。2002年,全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347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2‰。鎮上有王、翟、李、劉、陳、董、蘇、杜等43個姓氏,其中王、李、翟較多。

主要經濟形勢

新中國成立初期,該鎮農村經濟收入微薄。65,438+0,978,487萬元,65,438+0,979至65,438+0,39萬元,82至84為7.6萬元;1985年至1987年165438+20萬元;1988年至1990年,654.38+0.64億元;91到92的2.2億元;1993年至1995年為2.9億元,1996年至1998年為3.4億元;1999年至2002年為39702萬元。2002年,地方財政收入267萬元。該鎮主要發展耐火材料、水泥、煤炭、家具、化工、大理石、釀酒、建築陶瓷、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產業。主要產品有各類耐火材料、矽酸鹽水泥、化工產品、大理石石材生產、紅木家具生產、機械生產、食品加工、日用陶瓷、機械制造等。西河以煎餅為主的食品加工業遍布全鎮,是紅木家具之鄉。

壹次產業

西河鎮人均耕地不到6分,全部是旱田。土地貧瘠,水源極度匱乏,糧食產量低且不穩定。從1956到1970,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86斤,小麥單位面積產量72斤,缺糧戶多。水利建設:1954年5月,成立西河鎮、西河鎮水利委員會,由西河礦支持,以河南村羅鍋地井為水源,在西河大莊修建三個水池,解決人畜用水問題。6月,1965,在黃貝村海邊打井,解決東部五個村的用水問題。6月,1974,西河礦支援在海廟村打了壹口深井,以緩解西河大莊的吃水。1982年8月,在東嶺村高處修建了壹個大型儲水箱,西河大莊的百姓喝上了自來水。1983、65438+2月,東坡底、龍灣峪、新莊村完成配套工程;1990、10年,黃忠井投入使用;7月,1993,薛家峪、馬家莊井完成配套工程,10。社會化供水工程於2000年竣工。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種田積極性。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逐年發展。1979期間,糧食畝產量達到454公斤,小麥單產236.5公斤。1984以來,積極探索和尋求發展旱作農業的新途徑,率先在蓄水多、耗水量少、地溫升高的旱田推廣溝播小麥技術。20世紀90年代初,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到。其中1989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戰線先進單位”,1990被市區確定為農業綜合技術開發重點單位。近年來,連續被評為區農業先進單位。2000年以來,全鎮大力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純種波爾山羊,在魯中建設純種波爾山羊繁殖場。發展香菇、平菇等特色種植,引進中藥材、大棗等經濟作物,新建西山奶牛場、西坡羊場、東嶺雞場等畜牧業示範園區。2002年綠化面積1.258畝,植樹1.4萬株。到年底,全鎮農業總產值654.38+20.7萬元,其中種植業523萬元,林業80萬元,畜牧業604萬元。

二次產業

從1958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立了鐵木合作社、中小型耐火材料廠、紅磚廠、鋼瓦廠等小企業。1965建有運輸隊、耐火材料廠、煤井、日用陶瓷廠、機械廠等企業。70年代,水泥廠、水泵廠、機械廠等企業相繼成立。1978年,鎮上3口煤礦獲準生產,產量11萬噸,產值200萬元。1978年,社區辦企業總產值358萬元,隊辦企業總產值306萬元。1982成立鎮礦產公司負責煤礦井,全鎮批準生產煤礦井7口,產量24萬噸,產值500萬元。6月,1983淄川區向陽煤礦移交鎮礦產公司管理。65438年至0985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社隊企業轉為鄉鎮企業,出現了鎮村聯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的局面。當年總收入291.28萬元。1980建鎮大理石廠,產值1.5萬元,1999年關閉。1987年水泥廠新建回轉窯壹座,產量8.8萬噸,1991 11。10月,水泥廠改造為窯生產線,設計產量65438萬噸。1991年11月,建西加油站。1988與沈陽耐火材料廠聯合辦廠,成立“沈資耐火材料廠淄博分廠”。90年代,以提高經濟效益為重點,公司從資源、加工轉向以市場為導向,走調整、組合、科技、外向之路。逐步形成以耐火材料、化工、家具、水泥、機械制造為骨幹的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1992年春,華豐實業總公司成立;萬達利工業公司;金星房地產開發公司;古平洲實業發展公司;海地工業公司;天河開發公司。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1993年5月,區委、區政府在河北村華豐實業總公司召開村辦企業促進村級經濟發展“三現場會”。1995隨著鄉鎮企業改制,公司註銷。個體私營企業發展日新月異。1998-2002年,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的三年奮鬥目標和“三個堅定不移”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品牌驅動戰略,充分發揮規模優勢,逐步形成了神子、京西、永新、蒙奇、精誠、奧特等骨幹企業,五年來,全鎮工業累計投入12358萬元。註重質量,實施科技戰略,鎮上有兩家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即耐火材料。玻璃浮法熔窯錫槽底磚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2002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95家,總產值36836萬元,利稅5930萬元,上繳稅金665438+30萬元。

服務行業

建國初期,群眾入股,在聯合村成立了供銷社和信用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將私營工商業改造為社會主義,1956將私營工商業納入合作社軌道。1980以來,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服務業日益繁榮。公平貿易逐漸擴大。1988,國有網點6個,集體網點18個,個體網點30個。有70多個小企業供應商。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國有集體商業服務網點都是集體或私人承包的。鎮駐地政府投資建了壹條商業街,個體戶絡繹不絕,商品齊全,貿易繁榮。截至2002年底,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49戶,私營企業87家。第三產業從業人數為1341。總產值1659萬元,利稅1.75萬元。

科學教育、文化和健康

1980,西河鎮科協成立。1984年8月,鎮科協辦公室成立。1986 10市科委在該鎮召開沈陽耐火材料廠淄博分廠耐火材料產品論證會,推廣我鎮研制的耐火材料產品和玻璃浮法熔窯錫槽底磚科研產品。1987年6月,全市矽酸鹽水泥科研成果論證會在西河水泥廠召開。1993年3月,鎮科委、科協機構調整,充實科研人員。1996年9月,在西河鎮召開全省旱地溝播小麥經驗推廣研討會,推廣西河旱地科學播種溝播小麥的成功經驗。清末全國有5所私塾,教師5人,學生60余人。1920-1942、博山縣建立1第二高等院校(現中心小學)和1小學。解放後,中國建立了兩所完全小學。1951 7月,第壹屆高中畢業生考入博山中學和周村韓佳煤礦子弟中學,是落戶後的第壹批中學生。1964,鎮上有四所小學,(西河第壹小學,西河第二小學,斜坡小學,東嶺小學)。1965,壹所農業中學建成,兩年後關閉。1969年,全鎮有11所小學。1978,設立四所初中,1982,改為初中。1985年,投入1.2萬元建設1西河中學,24個班;1987年8月,聯中、海廟聯中、西坡聯中、黃忠聯中師生並入西河中學。1995,九年義務教育通過驗收,1997年8月,解決了中學校舍問題,鎮黨委政府投資36萬元建設了中學西教學樓。1999 65438+2月,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班校合並,11小學合並為6所學校。2000年6月17日,教育強鎮通過驗收,建立市級標準化學校2所;區級標準化學校2所;1市級規範化成人教育中心;市級壹類幼兒園3所;1市級示範幼兒園。5438年6月至2000年10月,政府投資200萬元在中學建設了4100平方米的兩棟教學實驗樓,並於當年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6月,中心小學增加了30臺微型計算機、65,438+0個語言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65,438+0個語言實驗室和65,438+0個多媒體教室。全鎮中小學電腦聯網,實現現代化教學。截至2002年底,全鎮共有小學6所,中學1所,在校學生2634人,其中中學生1.270人,小學生1.364人。升學率、鞏固率、學校設施全部達標。

悠久的歷史

西河鎮歷史悠久,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958年,在西坡村北寺山腳下發掘出1古窯址,經專家鑒定為金元青花古瓷窯址,面積6000平方米。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京劇愛好者很多。清初,當地有壹個叫“銅鑼社”的兒童班,經常登臺演出。任光村是壹個具有區級文化特色的京劇村。高蹺、燈芯、龍燈、舞獅、書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世代相傳。1956,文健教育廳,1978,更名為文化站。1986年4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八位畫家來到西河鎮河南村作畫。6月,1988,10,西河鎮組隊參加全市第二屆“柳泉杯”農民文藝匯演,自編自演的俚曲《金鳳凰》和魯劇《三蓋門樓》獲得總分第壹。1993年8月,全市首屆“蒙奇”文石展在我鎮展出,我鎮展出作品600余件。15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首屆名石展。1988成立鎮文化活動中心,成立文藝團體,逢年過節排練演出。多次參加市、區文藝演出並獲獎。強村設立文化綜合體,學校、單位設立圖書館、閱覽室、文藝團體。1990年3月,原西河工人俱樂部(淄博礦務局創建於1952)改建為西河劇院,可容納600人。1991年被評為市級文化先進鄉鎮。1966年4月成立廣播站,1967年6月在有條件的村安裝有線揚聲器。1990年安裝有線電視,1991年3月建立第壹座衛星電視接收塔。2002年,全鎮電視覆蓋率達到97%以上。接收12程序,能夠運行自己的程序。鎮上的體育活動很活躍。1984年5月淄博五區壹縣舉辦中國象棋大賽,1985年10月淄博首屆橋牌大賽。3月,1985,首都體育新聞機構22名記者到河南村采訪,題目是“富農”。1985年7月,鎮上組隊參加威海舉辦的少兒“希望杯”象棋比賽,有8名運動員參加。1991 10六月,西河鎮河南村舉行第二屆農運會象棋比賽,運動員、裁判員、工作人員300余人參加。1985 165438+10月16,西河鎮河南村“柳泉杯”中國象棋大師、特級大師邀請賽舉行,全國象棋大師29人參加,其中特級大師6人。1987年7月,主持中國象棋大賽。1988成立西河鎮“三棋壹牌協會”(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橋牌),多次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比賽。1989,派隊員參加河北省承德市舉辦的橋牌比賽。1990年組隊參加在浙江舟山舉辦的全國農民中國象棋大賽。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體育先進鎮。1956成立聯合診所,有6名衛生人員。7月,西河鎮醫院成立,衛生人員19人。1960年3月,各生產大隊建立保健室,實行合作醫療。1971年3月,西河醫院門診大樓建成使用,衛生人員27人,30mA X光機1臺,萬能手術臺1臺,顯微鏡1臺。1973年4月淄川區人民醫院西河鎮分院成立,醫護人員30人,1978年8月建西醫院病房樓400平方米,醫護人員42人,1996,投資50萬元建設醫院門診樓1200平方米,196。開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傷科、肛腸科、牙科、中醫、腰腿痛等門診,成立防疫組,負責全鎮食品衛生、公共衛生、計劃免疫、傳染病管理等工作。2002年,有1個中心醫院和17個村衛生室,有80名醫務人員。

人們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150kg,經濟收入50元。上世紀70年代,農民吃的全是粗糧,以小麥、玉米、高粱、小米、幹瓜為主。上世紀80年代,面粉是主食。90年代,主食副食品種多樣化,生活豐富,生活條件改善。1987、12村相繼實施新村規劃工程,20%的農戶住上了居民樓,50%的農戶新建了磚石結構的裝修平房。2001年計劃建設聖泉居住區,開發建設65438+萬方功能齊全的高層住宅,改變農民居住條件。這個城鎮的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電話裝機容量1萬,已安裝電話6088部,20%的人擁有移動電話。2002年,該鎮建成了電話鎮。農村地區的用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2000年,全鎮農村電網改造完成,覆蓋率1,000%,50%的居民用上了電氣化。閉路電視覆蓋率為96%。80年代普及自行車,90年代普及摩托車和機動三輪車。2000年,各種汽車已經逐漸成為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80%的村莊鋪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來水。30%的農民參加了社會保險。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為2915元。

村鎮建設

1983年4月,新的公社辦公樓開工,當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1983西河張達河漫灘鋪設水泥路面。1991年3月,初步計劃修復西環路(沙質路面)。0991年4月設計建成程控電話樓、西河法院辦公樓、居委會、華豐商廈、工商所、稅務所、供電所辦公樓,並於1993年5月相繼竣工使用。1992年,投資80萬元,以15368平方米綠地3000平方米和1城鎮地標廣場,拓寬紫興路與湖南路交叉口瀝青路面,石雕“孺子牛”立於中央。1993年9月,開始投入13萬元建設商業街和商廈,商住樓等大型建築矗立在湖南路和資興路兩側。舊村改造,集體規劃建房,改變人們的生活條件。1986至2002年,全鎮建成7個住宅小區,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23.7公裏,橋涵1座。水泥廠住宅小區和西坡聖泉住宅小區水、電、暖設施齊全,交通便利。2002年6月,我們投資30萬元在鎮政府對面建設了1新航花園,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1大型不銹鋼帆船雕塑。沿鎮中心路東側向北設置18公益燈箱和1大型廣告燈箱。7月,東環6.8萬平方米水泥路面竣工通車。

管轄的村莊

[1]所轄村莊

西河鎮任光村西河鎮龍灣峪村西河鎮馬家莊村西河鎮北黃崖村西河鎮中黃崖村西河鎮南黃崖村西河鎮東坡底村西河鎮中坡村西河鎮西坡村西河鎮敦仁村西河鎮安仁村西河鎮河北村西河鎮海廟村西河鎮河南村西河鎮東嶺村西河鎮新莊村西河鎮薛家峪村委會

人口數據

[2]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為23341。

男11485

女11856

家庭數量7845

家庭總人口(合計)23201

戶男11404

家庭主婦11797

0-14歲(合計)4613

0-14歲男2452

0-14歲女2161

15-64歲(合計)16370

15-64歲男7995

15-64歲女性8375

65歲及以上(總計)2358人

65歲及以上的男性1038

65歲及以上女性1320

戶口在本地21350。

中國地方組織建設

1948年2月,成立敦仁、東嶺、新莊三個黨支部。有20多名學生黨員。1951年3月,* * 18村建立黨支部,任命支部書記,稱之為農會主席。1956,黨員41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6人。1969年,黨員人數增加到136人。其中,官員22人,農村113人。1980年末,* *黨員344人。黨員中有365,438+02名男性,32名女性。黨支部21,992個1。黨員693人,其中黨員男性652人,黨員女性41人。農村有4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8月,西河鎮老幹部黨總支成立,15個村建立黨支部。2000年,西河鎮黨校被命名為淄博市“紅旗黨校”。2001年,重組為18個村(居)和14個各單位、企業黨組織。截至2002年底,黨員880人,其中村黨委1人,村黨支部4個,村黨支部13人,企業黨支部14人,老幹部黨支部1人,老幹部黨支部15人。

基層政權建設

1948,12年3月,西河鎮成立民主政府,行政機構稱“博山縣黑山區辦事處”。8月,鎮政府成立。1950年5月,鎮更名為“淄博市博山第四區辦事處”,轄18個自然村。1955年建立初級社,12年改為高級社。1956年9月西河鎮成立,1958年9月西河人民公社成立。5月1966,16,文革開始。1967年3月,左派部隊開進西河,造反派組織奪取了黨委政府的權力。1968年3月,“西河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各村也建立了革命組織,取代了黨組織。1970年7月,西河公社核心領導小組成立,黨內組織生活恢復。1971年初,各大隊黨組織全部恢復,65438年2月,公社黨委恢復。1971 9月13,林彪反黨集團垮臺了,1976 10,四人幫反黨集團垮臺了。1978年2月,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召開。1980年7月5日,西河鎮第四次黨代會召開,黨委成員9人。11年10月,鎮黨委開展區委“黨政分開”擴大會議精神,1984年4月,西河鎮市人民政府成立。7月30日,西河鎮第五次黨代會召開,西河鎮黨委由7人組成。1984年5月,西河鎮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政府由5人組成。2002年,有8名黨委成員和4名政府成員。

社團

1946,農民協會成立。1947,婦聯成立。1950,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986年3月,鎮團委改組,1鎮團委,2個總團支部,32個團支部,47名團員。8月,1987,村、單位設立“婦女之家”。截至2002年底,共有2個總團支部,28個團支部,65,438+035名團員,65,438+0個鎮婦聯,65,438+08個村婦聯和2個單位婦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兵組織多次改組,始終協助地方黨組織開展各項工作。2002年,共有65 438+07個民兵連和2 265 438+0個民兵。1964年成立貧下中農協會,1980年撤銷。1980,西河鎮科協成立。1982年2月,西河鎮計劃生育協會成立。在1984,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7月,1986,老幹部協會成立;1989年9月,西河鎮體育協會成立;10月,165438,會計協會成立;2月,1990,殘疾人協會成立。[3]改革開放以來,鄉鎮經濟發展迅速。工業項目主要是建材、機械、化工、電器、煤炭、食品加工、紅木家具和耐火材料。全鎮生產總值達到2.7億元,稅收達到13萬元,增長36%。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0萬元,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32元,增長9.5%。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金石礦業公司投資的30萬噸氧化鈣項目壹期工程順利開工。耐火材料、機械加工、紅木家具三大特色產業競相發展,品牌建設初見成效。西河鎮已成為山東省紅木家具之鄉。

政府組織

[4]有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城建服務中心、農村會計中心、民政辦公室、司法所、調解中心、信訪辦公室、財政所、審計局、科協、文化站、人武部、廣播站、人大、政協、工會、統計所、紀委、群宣辦、水利站。1.黨政辦公室: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調查研究,收集信息,掌握全鎮的全面情況並及時反饋,當好參謀。承辦黨政各類會議、文件處理、立卷、歸檔和檔案管理工作;接待來信來訪;管理黨政印章,做好保密工作,承擔機關後勤服務,協調部門關系。2.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做好經濟發展規劃,完成年度經濟發展任務;新項目、招商;承擔工業統計、環境保護、勞動保護等工作。3.農業服務中心:負責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業生產指導,做好農業統計工作。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搞好結構調整,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搞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做好森林防火、稭稈禁燒、水土保持等工作。4.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工作制度,嚴把計劃生育政策關;宣傳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年度人口計劃;建立健全管理臺帳,做好上報和信息工作,完成年度人口和出生目標。5.城建服務中心:宣傳、貫徹、執行《城市規劃法》、《土地管理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城鎮總體規劃的要求進行城市建設,查處違法建築,收取規劃建設中的各種相關費用。加強城市管理。6.鄉村記賬中心:指導鄉村的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7.科協:宣傳普及科技知識,做好科技扶貧、實用技術培訓、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等工作。8.文化站: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和體育工作,管好文化市場,倡導文明新風尚。9.民政辦:做好扶貧、五保戶和低保戶、雙擁優撫、殯葬改革管理工作。10、司法所、調解中心、信訪辦:負責社會治安、綜治、信訪調解等工作;11.財政所和審計局:負責全鎮的財務管理和審計。12、人武部:負責全鎮征兵和民兵管理工作。13,紀委:負責紀檢監察工作。14.廣播站:負責有線電視安裝管理、新聞廣播等。15,組織宣傳:負責組織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