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社區和pc社區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化了lbs屬性,成為有效區隔過濾人群的手段,代表的產品就是陌陌的群組。這點多說幾句,因為目前排名第壹的答案說移動社區人群過濾區隔性不強,這點上我真的是完全不贊同。實際上,pc端上能拿來區隔人群的手段,什麽興趣,關鍵詞,移動端幾乎都能用。但是在此基礎上,移動端還能利用lbs來進壹步區隔人群。實際上,lbs來區隔人群的效果,在社區,尤其是偏交友的社區,效果極好。地理位置是壹個很重要的人群區隔因素,舉個例子,妳想找個女朋友,妳願意找同城的,還是異地甚至異國的?產品上的成功範例,參考陌陌群組吧。至於 @Lebanner 提到的移動端垂直領域的論壇社區不好做,他以為是移動端用戶不再通過搜索引擎分發了導致的,但我覺得這個並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bbs這種過時的產品形態,根本不適合再沿用到手機端導致的,無論是消費內容的體驗,社交的體驗上,都沒有適配手機。(夾帶些我個人的私貨,我認為即使是在pc端,bbs也過時了,bbs是壹種入門級產品形態,低門檻用戶易上手可以兼容多種用戶需求,但滿足得都很差,這個有機會再細說吧)我個人依然看好垂直的社區,因為無論是pc時代還是無線時代,用戶對於垂直社區的核心訴求沒有變化(壹個喜歡體育想找高水平同好交流的用戶,到了移動時代依然也是這個需求,而壹個混雜的大社區是無法很好區隔人群的,依然需要垂直的社區),但是pc時代垂直社區經常采用的產品形態(比如bbs)已經嚴重不適用於移動時代了。2,基於隨身攜帶無所不在的手機的移動社區,相對基於使用時間和場合相對固定的電腦的pc社區,其使用場景有了極大的拓展,這種拓展可以歸納為隨時隨地隨身。舉幾個簡單的典型例子吧:例子1:原來壹個民工,想要交友,只能等待休假時去網吧去上qq,上網絡聊天室。而現在上班期間中午休息時就可以用微信之類的應用和妹子聊幾句。例子2:原來壹個白領,想在旅遊的時候去約個炮,如果想網上約網友的話,就只能上豆瓣小組之類的提前勾搭,約定時間壹起去什麽的。現在,打開陌陌看看附近妹子就可以了。例子3:原來壹個中學生,只能周末或者晚上下課後,回家或去網吧去刷個貼吧,現在下課休息10分鐘時發個貼看個貼別提多容易了。這兒補充強調壹點,隨時隨地隨身的意義,絕不只是利用了碎片時間而已,而是保障了用戶可以隨時在線,實時可連接。對於社區而言,這壹點的意義實在太大了,實際上微信,陌陌,都依托於此。即使對於貼吧之類的所謂pc時代社區產品,其移動端也因此大幅受益(想想大量學生黨和屌絲民工黨吧)。3,交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驗在閱讀內容,產生內容和用戶間互動和操作上。閱讀:屏幕更小,能承載的產品內容更少,但用戶的註意力更專註。產生內容:移動端圖片產生和上傳成本大幅降低。語音和視頻也是如此。用戶互動:原本異步的交流(留言,私信)變得更容易同步化。4,網絡環境和硬件環境。這點上,其實所有移動產品和pc產品都會有。網絡環境比如訪問速度,流量等,pc的產品設計是不會考慮幫用戶節約流量的,同時產品設計受限加載速度的問題在pc上也不會這麽嚴重。硬件環境的話,移動端app也許還好,但網頁性能響應等,目前還依然是很受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