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世界最高的山峰,這裏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這裏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以及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這裏就是中國,讓人無限向往的地方!
天安門廣場,坐落於我國的首都北京市中心,南北長八百八十米,東西寬五百米,面積達四十四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百萬人舉行盛大的集會。廣場內沿北京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矗立著國旗旗桿、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以及正陽門城樓。
廣場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巖條石鋪成,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與天安門渾然壹體,***同構成天安門廣場。1986年,天安門廣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壹,景觀名為“ 天安麗日 ”。
廣場上最雄偉的建築是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命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並作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大門。天安門的設計者為明代禦用建築師蒯祥,至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之意。
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下方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城樓全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皇城的中軸線上,據說過去只有皇帝的儀駕才可以由此出入。如今,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天安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的巍峨城樓,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取“九五”之數,象征皇帝的威嚴。正面采用三十六扇菱花格式的門窗,城樓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桿、欄板等,上面雕刻著蓮花寶瓶的圖案。城樓內的主梁大部分是楠木,六十根紅木巨柱排列整齊,柱頂上設有藻井與梁枋,繪著金龍吉祥彩畫和團龍圖案。
外金水橋,在天安門、太廟前,***有7座,呈三孔拱券式,中間微微隆起,南臨天安門廣場,北倚天安門城樓。欄桿雕琢精美,形似玉帶,曲折起伏,更增添了天安門的華麗。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中心,正陽門北面的南北中軸線上,它莊嚴肅穆的雄姿,展現了獨特的英雄氣質。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中華人民***和國的開國大典,天安門也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和國的象征之壹。天安門以其五百多年厚重文化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文明史,同時還是新中國的象征和無與倫比的政治中心,成為了中國人向往的地方。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
外灘,通常指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是壹條 歷史 文化街區。1844年起,外灘這壹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十裏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壹千五百米,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是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
如今的外灘上還保留著幾十幢風格迥異的大樓,素有“ 萬國建築博覽群 ”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的 歷史 建築,也是上海的地標之壹。
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群是百年上海的壹個縮影,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真實寫照。 說到外灘,大家肯定還會想到東方明珠塔,以及上海浦東金融中心等地標,其實,這些都不是外灘的景點,但是在外灘觀景大道能夠欣賞到黃浦江兩岸的美景。
外灘上還有十六鋪碼頭、陳毅廣場、外白渡橋等景點,現代化的燈光、隧道、橋梁,讓外灘成為上海旅行打卡的必選之地。
陳毅廣場,位於南京東路的盡頭,是外灘上重要的景點,在廣場的中央聳立著新中國第壹任上海市市長陳毅元帥的銅像,雄偉壯觀,見證了上海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到了外灘,除了這些景點外,還可以到附近的豫園、城隍廟逛逛,也可以去南京路逛街、到福州路看書,或者去外灘碼頭乘船遊浦江,賞兩岸風光,當然,也可以到對岸上東方明珠塔遊玩。
地址: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壹路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心城區,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數個水面,水底較為平坦,整體呈橢圓形。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勝,留有“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的佳句。
西湖有壹百余處景點,素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知名的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凈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西湖十景主要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是位於西湖周邊,或位於湖上。西湖十景相對獨立,組合在壹起又能代表當時西湖勝景的精華,有“蘇堤春曉、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鐘、曲院風荷、斷橋殘雪”十景。
新西湖十景由《杭州日報》主辦,於 1984年評比出來,有“雲棲竹徑、寶石流霞、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十景。
三評西湖十景主要形成於2007年,為了進壹步發掘西湖美景,新增代表性的景點 (“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不再參選), 評出了“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十景。
蘇堤,原名蘇公堤,因北宋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府時安排疏浚西湖將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積而成堤而得名。蘇堤南起花港觀魚,北接曲院風荷,全長約三公裏," 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 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雅致,景色秀麗。
斷橋是西湖重要的景點,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壹,還因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而聞名,憑添了些許浪漫色彩。斷橋壹端跨著北山路,另壹端連接白堤,在西湖諸多大小橋梁中,它最為有名。據說,斷橋得名於唐朝,在橋的東北有壹座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
雷峰塔,又名黃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之上,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壹。如今的雷峰塔是按照原型重建於2002年,中國九大名塔之壹,也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西湖之美,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景,還有許多濃郁的人文古跡。西湖流傳著《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蘇小小》等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還有白居易、蘇軾、楊萬裏、歐陽修、厲聲教、辛棄疾、林逋、柳永等名人留下了眾多流傳千古的詩句。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是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壹。
維多利亞港承載了壹段中國屈辱的 歷史 ,1841年,英國占領了香港島和九龍島,當時英國在位的君主是維多利亞女王,為了彰顯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地位,就把香港島和九龍島中間的那片港灣,命名為維多利亞港,之後就這麽壹直延續下來。
由於港闊水深,香港有著“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這裏壹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壹。
維多利亞港的海岸線很長,南北兩岸的景點多不勝數,白天藍天白雲碧水,到了夜裏是燈火璀璨,霓虹閃爍,曾被國際上評為人生必到的五十景點之壹。
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如詩如畫、似幻似真,燈火輝煌的城市街景處處呈現繁華都市,港口的夜不僅是香港繁華的名片,更是記錄著四小龍曾經的輝煌,北鬥很喜歡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因為能夠感受到回歸後的光明。
人人都說維港的夜景是最美的,其實白天的風光也很不錯。 維港日間藍天如洗,遊船和巨輪來往穿梭,進出不斷,海鳥悠閑遨遊,充滿浪漫情懷。
在維多利亞港的海邊了,尤其是海灘盡頭的星光大道,是拍照打卡的勝地。在星光大道的上有很多明星的雕塑,李小龍的雕塑是最受歡迎,還可以見到許多明星的手印,讓北鬥回憶起九十年代港片的輝煌。道路兩旁還有許多作畫的人,如果有興趣可以在這裏為自己留下壹幅畫作,壹定非常有紀念意義。
地址: 香港
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地處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又被稱為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原為供奉祭祀孔子的場所,是中國第壹所國家級學府、中國四大文廟之壹,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東南各省最大的文教建築群。
如今的夫子廟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占地面積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欞星門、魁星閣、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從古至今,世家大族多聚於夫子廟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而且是中國最大的傳統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並成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如今已經成為秦淮河畔的標誌。·夫子廟前的石欄桿為明代正德年間所建,是夫子廟建築群中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築,其中的大照壁全長110米,是全國最大的照壁。
如今的夫子廟已經成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中心,是十裏秦淮風光帶上最重要的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壹軸線,左右建築對稱,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建築群。
學宮,位於大成殿後街北,原有“ 東南第壹學 ”之譽,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雲樓、崇聖祠等明清建築。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在科舉年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會到這裏聽訓導宣講。中國的學宮大都稱為“明倫堂”,而只有夫子廟的學宮獨稱“明德堂”,據說是宋末英雄文天祥題寫的“明德堂”匾額之故。
江南貢院位於夫子廟學宮東側,又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是中國 歷史 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也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壹。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雄踞中國各省貢院之首,創下了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 官員的搖籃 ”。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秦淮河為軸線,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分為四個部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是中國第壹個開放式5A景區。
( 夫子廟 · 白鷺洲景區,主要包括 夫子廟 、 瞻園 、 白鷺洲 、 秦淮河 、 明城墻 等景點,以科舉文化、民俗文化、夜遊秦淮為主題,具有觀光、科普、民宿、體驗等功能。 門東 · 門西景區,主要包括中華門、老門東、老門西、明城墻、秦淮河等景點,以“三道甕城、城河壹體、名人故居”等古建民居為特色,以“中華甕城、明清建築、暢遊古今”為遊賞主題,具有景觀光、體驗、科普等功能。大報恩寺 · 金陵兵工廠景區,主要包括大報恩寺遺址、金陵兵工廠舊址等景點,以“佛教文化、工業遺存”為特色,以“遺址奇觀、大報恩塔、軍事工業”等為主題,具有體驗、科普、觀光等功能。朝天宮 · 評事街景區,主要包括朝天宮、甘熙故居、秦淮河和明城墻等景點,以“博物展覽、文化體驗”為特色,以“官式建築、居住文化、非遺文化”為遊賞主題,具有展覽、宣教、遊賞、體驗等功能。)
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貢院西街與貢院街交叉口
橘子洲,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下遊面積最大的沙洲,被譽為“中國第壹洲”, 由南至北,橫貫江心,四面環水,綿延十多裏,形成壹個狹長的小島。
橘子洲久負盛名,以盛產美桔而得名。春來鮮花盛開,沙鷗點點;夏日陽光明媚,翠綠滿天;秋至柚黃橘紅,清香陣陣;冬季淩寒剪冰,江風戲雪。其中,橘子洲尾的“ 江天暮雪 ”是著名的瀟湘八景之壹。
從古至今的歲月裏,無數詩人如,駱賓王、孟浩然、杜甫、韓愈、柳宗元、張九齡都曾在這裏揮毫潑墨,留下了不少詩詞文章。南宋時,辛棄疾就留下 “長記瀟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 的千古名句。
真正讓橘子洲聞名於世的,是壹個偉人。民國十四年(1925年),毛主席從廣州回到湖南領導農民運動,深秋時節,故地重遊橘子洲,揮筆留下了著名的《 沁園春·長沙 》,橘子洲也因此聲名大振。
橘子洲有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問天臺等景點,島上生長著數千種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貴植物就有百余種,還有候鳥、狐、獾等許多珍稀動物。
1950年5月,周總理和毛主席曾經作過對聯,上聯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聯為:“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除了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橘子洲還有壹些展館,如瀟湘名人展覽館, 歷史 文化展館等,可以讓遊人們充分地了解當地的人文、 歷史 ,橘子洲已經成為了湖南的壹張名片。
地址: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橘子洲頭2號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境內,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景區的核心景觀。
三峽大壩是新中國建設的壹個大型電力、航運綜合工程,規模巨大,堪稱世界之最,體現了我國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壯舉,實現了偉人構想的高峽出平湖藍圖和夢想,將理想變成了現實。
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正式修建成功,被譽為長江三峽三十個最佳 旅遊 新景觀之壹。
大壩擁有三峽展覽館、壇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留園區五個景點, 特別是在壇子嶺,妳可以遠眺大壩,俯瞰長江,深切體會“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壯觀。
站在185平臺向下俯瞰,妳可以零距離感受雄偉壯麗的大壩,登上壩頂,能夠直面雷霆萬鈞的泄洪奇景。
來到截流紀念園,可以欣賞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仿佛置身於“山水相連,天人合壹”的人間美景。
總之,長江三峽是我國山水 旅遊 資源的精品,也是涵蓋重慶、宜昌、神農架、恩施的壹個 旅遊 風光帶。而三峽大壩則是以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水利文化和三峽風光,使之成為國內外遊人向往的勝地。
地址:湖北省 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江峽大道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名“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鼓浪嶼全島的植被豐富、綠意盎然,各種喬木、灌木、藤木、草木繁盛,四季常青, 素有“ 海上花園 ”之美譽。
鼓浪嶼島上礁石嶙峋,海岸迤邐,山巒疊翠,繁花似錦,鼓浪嶼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非常艷麗,素有“ 不遊鼓浪嶼,枉費廈門行 ”之說。
島上氣候溫和,環境優越,主要的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聳立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兩塊壹豎壹橫相倚而立的巨石,形成龍頭山的頂峰,與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日光巖是鼓浪嶼的最高峰,這裏可以俯瞰整個島嶼,還能看到廈門的城區,是絕佳的觀景臺,也是觀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地點。
日光巖寺,俗稱“壹片瓦”,實際上是壹個天然的石洞,以壹巨石為頂。明朝正德年間,依山形順勢建起壹座寺廟。日光巖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壹八角亭,上方掛有“日光寺”的匾額。
菽莊花園原來是富商林爾嘉的私家園林,花園裏的廊橋和假山相得益彰。整個花園的風水布局十分巧妙,面朝大海,背依高山,有種傳統的中式之美。
鼓浪嶼的建築大多是上世紀初或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以低層庭院式民居為主。島上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不僅深受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的影響,而且結合傳統的習俗,通常選用當地的石材或紅磚,造型別致,布局合理,且多采用圓拱回廊、紅瓦坡折屋面,並用花磚鋪地, 形成外形獨特、樣式混搭的建築風格。
地址: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福建路62號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壹,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草原上四季分明,被世人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園。春季的草原 是個風光優美、景色宜人的地方,處處是壹望無際的綠色,還有寧靜富饒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這裏被眾人盛贊為北國碧玉,人間天堂。
夏天這裏空氣清新、氣溫舒爽,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壹眼望去,大草原望不到邊,藍天白雲、湖水依依、草木茂盛、牛羊成群,遠處炊煙裊裊,草原顯得特別清新寧靜。夕陽西下的時候,在余輝的映照下,草原與天連成壹片,蒙古包裏傳來動人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在許多人的心中,秋天的草原都是枯黃的顏色,毫無看點,但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又是另壹番景象, 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秋風拂面,草原上卷起層層波浪,草香撲鼻,散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牧人們忙著放牧、剪羊毛,臉上露出了喜悅的微笑,整個草原好似壹幅五彩斑斕的油畫。
冬天,草原上大雪紛飛,瓊雕的草、玉琢的樹,為草原穿上了潔白的盛裝。小河也覆蓋了厚厚的棉被,樹枝掛滿了沈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倫貝爾變成了白色的世界,變成了銀裝素裹,白雪蒼茫。
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
寬窄巷子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大多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規模較大的明清老街,與大慈寺、文殊院壹起並稱為成都三大 歷史 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據記載,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叛亂之後,選留千余兵丁駐守成都,並修築了滿城。民國初年,將“胡同”改為“巷子” ,被認為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和百年原真建築風格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留在南方的“孤本”。
寬窄巷子保存較為完整,延續了川西民居的傳統風格,街道在布局上屬於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為“魚脊骨”形的設計,這種格局便於街道居民自發式管理,能夠保障安靜、悠閑的生活基調。
漫步於寬窄巷子內,往往能被壹些有趣且有 歷史 的“裝飾品”所吸引,比如這個拴馬石。拴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號性表現,如今窄巷子32號門頭的老墻上,這個拴馬石是寬窄巷子僅存的壹個,以立體城雕的方式生動重現了當時的場景。
在寬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不少名人故居,其中思賢廬是現代教育活動家、著名國畫家張采芹於1934-1944年生活過的地方,如今作為紀念館而且是免費開放。
寬窄巷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保持了原有的文化,這裏不僅可以看到味道醇厚的星巴克咖啡,最 時尚 的喜茶。要不是仔細看清招牌,妳無法想象在古老的建築裏面竟然入駐著壹些年輕 時尚 的大品牌。
在寬窄巷子,妳也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成都小吃,還可以親身體驗蓋碗茶、采耳等民俗風情,也能夠自由地放松,這裏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