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孔子為什麽要反復強調“禮”的重要性

孔子為什麽要反復強調“禮”的重要性

克己復禮謂之“仁”

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禮表現為對傳統文化習俗的整理、定型和對社會個體成員道德修養的文明規範。

我們知道,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觀標準則是禮——“克己復禮為仁”。所謂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自覺地約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禮的標準正確地處理上下左右的關系,如為父要慈,為子要孝,為友要信,為臣要忠,為君要善,要愛民,等等。這樣,社會個體成員道德境界的提高與整個社會文明政治秩序的穩定與推進便是壹個和諧統壹的相輔相成的過程。禮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恪守既定的社會關系,也賦予他們壹定的道德責任。如果人們都恪守這些關系,履行其道德責任,社會就穩定,反之,秩序受到破壞,社會便動蕩不安。

“克己復禮為仁”的詳細含義還包括對人們所有言行舉止的規範,這便是孔子對顏回解釋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在這方面,禮既表現為規範化的文明儀態,也表現為在傳統習俗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定型的許多具體儀式。文明的儀表標誌著壹個人的素養,對具體禮節儀式的熟悉則可以使人在壹切社交場合中都能應付自如。所以,孔子認為,對禮的學習和實踐是壹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起碼條件。他告誡自己的兒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季氏》)。孔子本人在這方面則堪稱身體力行的楷模。請看《鄉黨篇》中這些生動的描述: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沒階,趨進,翼如也。

這是他從事政務活動時的情形。其中有的是對約定俗成的傳統政習的遵守,但更多的則是通過小心翼翼的舉止言談乃至壹定的面部表情體現出對君臣關系的恪守和對君王權威的維護。日常生活中,同樣壹絲不茍: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也。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錠嘗赤妒儔德稠泉椽滬。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升車,必正立,執綏。

席不正,不坐。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