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是將壹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壹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壹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壹部分是“俏皮話”,也可以看成是漢語的文字遊戲。最初的歇後語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壹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周瑜打黃蓋——壹個願打壹個願挨
徐庶進曹營——壹言不發
典故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化名單福,投效與劉備,被拜為軍師。所寫,他在沒去曹營的時候已經讓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且已經請到。曹操南下攻劉備的時候,劉備棄新野,奔樊城,走當陽,收夏口的時候,庶於其母走散,其母為操所獲,逼庶投操,庶無奈,為其母,奔了曹操,當陽長阪坡的時候,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為什麽沒有掛,原因是徐庶出了很大的力,當時曹操看趙雲如此厲害,就想生擒趙雲,但是殺了很久沒擒到,謀士就說用弓箭射殺,徐庶說:丞相如果能生擒此人,庶定能將他說服,歸丞相所用,曹操當時下了壹令箭:只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所以趙雲和阿鬥才能沖出長阪坡,要不是徐庶,10個趙雲也離不開長阪坡。這是他給曹操出的第壹策。第二:赤壁鏊兵之時,龐統獻連環計,出來後被徐庶抓住了手,說:黃蓋用苦肉計,XX下詐降書,妳有用連環計,妳們是唯恐曹營燒不盡啊?龐統把徐庶拉到壹邊說,君當真要說破我計?庶曰:如果我說破妳計我就不會來找妳了。反正曹營要燒了,妳教我壹個脫身之計?龐統就告訴徐庶,妳在軍中散布流言,說西涼馬騰,韓遂要發兵取長安。於是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好像終生就給曹操出這兩個計策,後來演繹裏面就沒在寫到他了。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典故孫權想要回借給劉備的荊州,周瑜為孫權獻計,以娶親為名將劉備誘到東吳。但是諸葛亮早有安排,使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並打敗了周瑜的水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典故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後,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裏。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壹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壹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妳們同我壹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壹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裏,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軟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知
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典故周瑜病死後,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不用他。魯肅就推薦龐統去投奔劉備,龐統沒有交出魯肅及諸葛亮的薦舉信,以致劉備大材小用,誤任他為耒陽縣令。龐統不悅,他到了任上,"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壹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劉備得知,特派張飛去荊南諸縣巡視。龐統衣冠不整,扶酒而至。張飛見狀大怒,"汝焉敢盡廢縣事?"龐統佯笑曰:"百裏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斷決?"當著張飛的面處理積壓的公文,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不到半日,將百余日之事盡斷了畢。張飛回去細說龐統之才,劉備頓悟,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
關於典故的歇後語有哪些?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備殺人——心慈手軟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劉禪小阿鬥——扶不起
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沈著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斬馬謖——明正軍紀
隔著門縫看諸葛亮——瞧扁了英雄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關羽放屁——不知臉紅
關雲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鬥李逵——大刀闊斧
關雲長不殺張文遠——念起舊情
關雲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帝廟求子——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看不出來
關公保劉備——赤膽忠心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公賣豆腐——貨軟人硬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公走麥城——最後壹招
關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關羽賣肉——沒人敢要
關羽放曹操——念舊情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雲長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雲長說三國——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敗走麥城
單刀赴會——聲勢壓人
過五關斬六將——所向無敵
張飛賣刺猬——人強貨紮手
張飛賣豆腐——貨不硬人硬
張飛戰馬超——不相上下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燒火——猛竈
張飛討債——氣勢洶洶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的胡子——滿臉
對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黃忠射箭——百發百中
黃忠出陣——不服老
擊鼓罵曹——現開銷〔當場指責〕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蔣幹盜書——只知歡喜,忘了中計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蔣幹訪周瑜——自找麻煩
周瑜打黃蓋 ——壹個願打,壹個願挨〔兩廂情願〕
許褚戰馬超——赤膊上陣
徐庶入曹營——壹言不發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張飛吃豆芽——壹盤小萊
諸葛亮要醜妻——為事業著想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 生非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含有典故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周瑜打黃蓋——壹個願打,壹個願挨
徐庶進曹營——壹言不發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賣豆腐——人硬貨軟
齊桓公的老馬——迷途知返
趙括打仗——紙上談兵
魯班皺眉頭——別具匠心
陳勝扯旗——揭竿而起
楚霸王自刎——身敗名裂
李世民開言路——從諫如流
秦叔寶賣馬——窮途末路
穆桂英掛帥——威風凜凜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鬥當皇帝——軟弱無能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帝廟裏拜觀音——找錯了門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關帝廟裏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妳這個 諸葛亮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周瑜打黃蓋——壹個願打,壹個願挨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裏拜觀音——找錯了門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
阿鬥的江山——白送 張飛賣秤砣——人強貨硬
司馬誇諸葛——甘拜下風
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黃忠射箭——百發百中 黃忠掄大錘——老當益壯
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幹幹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壹盤小萊
諸葛亮要醜妻——為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壹樣(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鬥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帝廟裏拜觀音——找錯了門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帝廟裏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妳這個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妳)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壹個願打,壹個願挨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帶有歷史典故的歇後語1.八卦陣裏騎馬闖不出路子
2.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百中
3.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4.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突如其來
7.倉官不識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陣三板斧
9.穿草鞋遊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東吳殺人嫁禍於曹
11.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12.關夫子對曹操饒他三不死
13.關公老子滿面紅
14.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15.關雲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上
16.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7.漢高祖斬白蛇壹刀兩斷
18.好漢上梁山逼出來的
19.黃忠出陣不服老
20.黃忠上陣老當益壯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23.姜子牙的坐騎四不相(像)
24.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25.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
26.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27.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8.孔夫子背書籍裏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準是書(輸)
30.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硯臺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34.梁山上的好漢逼出來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
38.潘金蓮的腳趾頭壹個好的沒有
39.騷狐貍見不得關二爺邪不壓正
40.屬魏延的頭上有反骨
41.隋煬帝遊江南自坐龍舟人拉纖
42.孫二娘開店宰客
43.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44.唐三藏過火焰山沒咒念了
45.唐僧跑進和尚廟同吃壹碗齋飯
46.唐僧上西天取經去了
47.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過昭關壹夜急白了頭發
49.武大郎打虎沒長下那拳頭
50.武大郎登梯子想高出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