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
到了夜裏,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壹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
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壹天夜裏,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妳的病是老天爺給妳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妳壹頓,鴨毛才會脫落。”
可是鄰居老人壹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於色。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壹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壹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2. 文言文翻譯1.偷鴨求罵邑西白家莊居民其病愈br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
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
夜夢壹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嘗征於聲色。
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焉,罵之亦可儆將來。”
翁笑曰:“誰有閑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 翁乃罵,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⑾者之可懼也:壹攘而鴨毛生!甚矣,罵者之宜戒也:壹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譯文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
到了夜裏,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壹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
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壹天夜裏,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妳的病是老天爺給妳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妳壹頓,鴨毛才會脫落。”
可是鄰居老人壹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於色。 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壹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壹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清末光緒年間,有個叫何梅谷的人,以研究孔孟學說聞名於世。他的老伴卻特別信佛,每天從早到晚要念上壹千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何梅谷不讓她念,她不聽。何梅谷擔心這會在文人中成為笑柄。
有壹天,他叫"夫人",老伴答應了;他又叫,老伴又答應了;他還叫,老伴開始生氣了,不再理他;何梅谷更來勁了,連著又叫了幾聲,老伴大怒道:"跟叫魂似的,沒完沒了,真煩人。 " 何梅谷說:"我才叫這幾遍,妳就顯得不耐煩了,妳壹天念壹千遍觀世音,妳說菩薩就不煩嗎?" 老伴頓時省悟,從此再也不每天念觀世音了。
何梅谷巧妙地設計了壹種讓其心煩的氛圍,通過這種氛圍讓老伴自己感覺到每日念觀世音,令人心煩,最終達到說服老伴的效果。 有醫者,自稱善外科。
壹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並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
裨將曰:“簇在膜內者須亟治。”醫曰:“此外科事,不意並責我。”
有壹個醫生,自稱擅長外科醫術。 有壹個副將從戰場上退回來,被飛箭射傷了,箭頭壹直射入身體裏。
(副將)派人把外科醫生請來治療。外科醫生手裏拿了壹把並州產的大剪刀,把露在身體外面的箭桿剪掉,便行禮請求告辭。
副將說:“箭頭還在肉裏,必須盡快治療啊。”外科醫生說:“我只做外科的事。
取肉內的箭頭是內科的事,沒想到也壹起要求我來治療!”劉承節奉命去擔任官職,從浙江到江西,僅和壹個兒子壹個仆人騎馬上路。到了貴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車馬,遇到幾個客人也來投宿。
劉承節箱子中大約有壹百兩,被客人看見了。 那幾個客人都是強盜,那天夜裏攜帶著杖棒到劉承節屋子裏。
劉承節本來是參軍的,手臂很有力,揮起刀砍斷了他壹條手臂,強盜們害怕就分散逃跑了。劉承節叫醒兒子和仆人起床,快速離去,然而在貴溪成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強盜,雖然和他們反抗搏鬥,然而寡不敵眾,連同兒子仆人死了。
所乘的馬在道路上來回走動,遇到主簿外出,馬迎到他車前,彎下腳好象跪拜。主簿為此奇怪,說:“這壹定是有冤情要訴說。”
於是跟著馬走,到了高山,馬站住不再前進,看到滿地血跡,三具屍體趴在地上,肢體還溫暖。主簿派人追訪搜捕,不到壹天強盜全都抓住了。
楚國壹人賣山雞,壹個路人問他是什麽鳥?他說:鳳凰,路人說:我聽說過鳳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見到了,妳賣嗎?他說賣呀,路人給他好多的錢,他不賣,要求加倍,才賣給了路了。 路人想將山雞獻給楚國的大王,結果過了壹夜山雞死了,路人不可惜錢的多少,只可惜不能把鳳凰獻給大王。
楚國的人聽說了,都在紛紛傳說,都以為是真的鳳凰,才會花那麽多的錢買來獻給大王,後來楚王也聽說了。楚王感激他買鳳凰獻給自己,遂把他召去賜給了好多的東西或錢,路人得到的比買山雞的錢何止多了十倍最後壹個找到的是:魏人鉆火 魏國壹人夜裏突然得了病,讓門人鉆火。
那天夜裏很陰暗,主人督促很急,門人憤怒地說:“妳責怪我也太沒道理了!現在天黑得象漆壹樣,妳為什麽不拿火照著我,才能找到鉆火具啊!這樣才能容易找到呀。”孔融聽到這件事後,說:“責備人應當有正當的理由。”
3. 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意思是那鄰居老人,是用罵的方法行善事的啊。本句話出自文言文《偷鴨求罵》。
原文如下:
邑西白家莊居民,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葺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壹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 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征於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罵之亦可警將來。”
翁笑曰:“誰有閑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盜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壹攘而鴨毛生!甚矣,罵者之宜戒也:壹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譯文如下: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到了夜裏,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壹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恐懼了,沒有辦法可醫治。
壹天夜裏他夢見有個人告訴他:“妳的病是上天給妳的懲罰,只有讓失主罵妳,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壹向氣量大,平常損失東西,並不會表露在臉上或嘴上。
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他最怕人罵,您責罵他也可以警告他不再來偷。”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最終並沒有罵他。這個人感到尷尬,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罵他,而這個人的病就痊愈了。
寫怪異故事的人(就是作者蒲松齡)說:太厲害啦,偷盜的人壹定很害怕:壹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罵人的人應該小心啊:壹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的人是有辦法的呀,那鄰居老人,是用罵的方法行善事的呵。
擴展資料:
這則故事至少給人兩點啟示:壹是告誡那些做賊的壞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管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被別人發覺的,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
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對於壞人壞事壹定要檢舉揭發,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讓他不再危害人間。只有適當的懲罰,才能讓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
擴展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偷鴨求罵
4. 速求三則古文和翻譯求鴨搦兔 蘇東坡《艾子雜說》
昔人將獵而不識鶻,買壹鳧去原上,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於地。再擲之,又投於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譯文:買鴨捉免
從前,有壹個人要去打獵,可是他不認得鷹隼,買了壹只鴨子,就到野外去了。
壹只兔子突然竄出來,他立即扔出鴨子,要它去追捕。鴨子飛不起來,跌到地上。他抓起來再壹次扔出去,鴨子還是跌到地上。這樣重復了三上次,鴨子忽然從地上站起來,壹搖壹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釋說:"我是壹只鴨子呀,被人殺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為什麽非要讓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個人說:"我當妳是只鷹隼,可以追捕兔子,沒想到妳竟是只鴨子呀!"
鴨子舉起腳掌給主人看,說,"妳看我這樣的腳掌,能夠抓到兔子嗎?"
寓意:要正確發揮壹個人的作用,必須知道它的長處和短處。
壹葉障目
楚人居貧,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鬥歸。壹壹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否?”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給雲:“不見。”默然大喜。賫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譯文:
楚國有個人非常貧苦,讀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時用壹片樹葉把自己遮蔽起來,就可以隱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於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朝上,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結果樹葉掉落在地上,而樹下原先有許多樹葉,再也分不清哪壹片樹葉是他想用來隱形的。於是他掃了好幾鬥樹葉回去,壹片壹片地拿來遮蔽自己,還不時地問妻子:“妳看得見我嗎?”
妻子開頭總是說:“看得見。”被他打擾了壹整天,已經厭煩極了,丈夫仍然糾纏不休,妻子就幹脆哄騙他說:“看不見了。”這個人嘿嘿地笑了起來,顯得異常高興他還著這片樹葉跑到街上去,當著別人的面偷東西,給官吏抓著送到縣衙門去了。縣官審問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說了壹遍。縣官聽了大笑不止,沒治罪就把他放了。 。。。
說明這則寓言故事諷刺書呆子,同時也諷刺那些幹壞事的人——他們總以為有什麽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擋起來,其實,紙是包不住火的。
宣王好射
原文: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譯文: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別人說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不過三石。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壹試,都只拉到滿弓的壹半,都說:"此弓不少於九石,除了大王誰能用它?"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石的弓,而他壹輩子都以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實的,九石是虛名。宣王喜歡的是虛名而失了真實。
5. 走進文言文的作品目錄閱讀黃琬聰慧訓練1、楊修啖酪2、王戎識李3、諸葛恪得驢4、謝道韞詠絮5、曹沖稱象 閱讀陸績懷橘訓練1、黃香溫席2、陳遺貯焦飯3、啞孝子4、鄭人買履5、魯人鋸竿入城 閱讀文徵明習字訓練1、智永退筆冢2、壹篋磨穴硯3、王羲之書六角扇4、掩耳盜鐘5、紅毛氈 閱讀神鐘辨盜訓練1、盲子竊錢案2、張佐治遇蛙3、焚豬見真情4、蜜中鼠屎案5、謎語壹則 閱讀鸚鵡滅火訓練1、鱔救婢2、二鵲救友3、知恩圖報4、蝙蝠5、殺駝破甕 閱讀鼠畫逼真訓練1、虎畫2、正午牡丹3、朱元璋畫像4、蘇東坡畫扇5、鐵杵磨針 閱讀範仲淹有誌於天下訓練1、食粥心安2、鑒真東渡日本3、少年誌存高遠4、陳蕃有大誌5、畫龍點睛 閱讀包驚幾篤於友誼訓練1、黃仙裳濟友2、劉氏善舉3、李氏之友4、田真兄弟5、.張用良不殺蜂 閱讀放驢破案訓練1、賽跑定案2、拷打羊皮露真相3、錢若賡斷鵝4、歐陽曄破案5、螳螂殺蛇 閱讀伯樂愛馬[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訓練1、人有賣駿馬者2.、的盧救主3、馬嚙盜髻4、王行思愛馬5、齊人攫金 閱讀黠猱訓練1、烏鴉喜諛2、黠鼠3、粵令好諛4、子產受騙5、獅子王與豺 閱讀林逋養鶴訓練1、鶴亦知人意2、明義法師之鳩3、鹿亦有智4、喜嗔之人5、艾子鄰人賣犬 閱讀道士救虎訓練1、越人道上遇狗2、張五不復獵3、隋侯救蛇獲珠4、華隆因犬獲救5、齊人有好獵者 閱讀韓信受辱訓練1、韓信始為布衣時2、天下有大勇者3、韓娥善歌4、馮相與和相5、南方多沒人 閱讀子罕弗受玉訓練1、公孫儀不受魚2、楊震“四知”3、迂公修屋4、庖夫5、治駝 閱讀樊重樹木訓練1、壹生之計在於勤2、張溥與“七錄齋”3、用力多者收功遠4、為者常成5、望梅止渴 閱讀劉庭式娶盲女訓練1、韓雲門與盲女偕老2、孫泰3、二犬情深4、雁家5、義犬報火警 閱讀曾子殺豬訓練1、陳諫議教子2、陳萬年教子3、卞莊子刺虎4、勢利鬼吳生5、偷雞賊的托詞 閱讀宋濂苦學訓練1、葛洪苦學2、王冕僧寺夜讀3、歐陽修家教4、司馬光幼時5、程門立雪 閱讀項籍不肯竟學訓練1、趙某誤子2、高鳳篤學3、王充市肆博覽4、趙伯公肥大5、燕人返國 閱讀魯侯養鳥訓練1、揠苗助長2、硯眼3、農夫耕田4、稚犬5、鷧鳥中計 閱讀鏡喻訓練1、梟將東徙2、世無良貓3、河豚之死4、刻舟求劍5、鷸蚌相爭 閱讀陳在衡啐鬼訓練1、曹竹虛族兄遇鬼2、疑鬼3、畏鬼致盜4、畏影惡跡5、鴝鵒噪虎 閱讀孟母三遷訓練1、孟母戒子2、孟母不欺子3、秦西巴縱麑4、屠夫吹狼5、郢書燕說 閱讀陶母責子訓練1、陶侃嘗出遊2、木屑竹頭3、墨子怒耕柱子4、李存審戒子5、芒山盜臨刑 閱讀歐陽修論作文訓練1、讀書與作文2、賣瓜減字3、修改壹法4、歧路亡羊5、二叟釣魚 閱讀關羽刮骨療毒訓練1、張飛橫矛當陽橋2、次非斬蛟3、溺鼠4、雞感恩5、貓兒索食 閱讀顧況戲白居易訓練1、劉道真戲謔2、唐明皇賜名3、偷鴨求罵4、何梅谷之妻5、庸醫 閱讀老馬識途訓練1、馬訴冤2、楚人有擔山雞者3、某甲夜暴疾4、涸澤之蛇5、盜牛者強辯 閱讀王烈義行[王烈以德威人]訓練1、於令儀誨人2、鄉人藏虱3、別字秀才[秀才讀別字]4、畫鬼易5、吹牛 閱讀老嫗鬥遼敵[唐河店嫗傳]訓練1、巾幗潘將軍2、擒賊3、呂某刺虎4、籠中鸚鵡5、搔癢訓練 閱讀子路見孔子訓練1、孫權喻呂蒙讀書2、響遏行雲3、王元章砍神像4、空中樓閣5、熊與坎中人 閱讀任末好學勤記訓練1、蛇銜草2、智犬破案3、神針道人4、楊務廉有巧思5、多言何益 閱讀盲人摸象訓練1、盲子道涸溪2、瞎子觸象3、木刻鐘馗4、商鞅立木5、阿柴折箭以喻 閱讀匡衡鑿壁借光訓練1、承宮拾薪苦學2、蔡侯紙3、牧豎拾金4、解鈴系鈴5、認“真”[艾子後語(文2)] 閱讀武城旋風訓練1、地震2、多憂者3、穿井得壹人4、不識自家5、兩瞽 閱讀焚鼠毀廬訓練1、莽漢斷棘2、賓卑聚自殺3、齊之好勇者4、引嬰兒投江5、楚人有不識姜者 閱讀南岐人之癭訓練1、狂泉2、鼠技虎名3、北人不識菱者4、病忘5、鬥牛而廢耕附:參考答案。
6. 《雅謔》文言文翻譯譯文
1、鄉村中有個小偷,夜晚在迂公的家偷窺,迂公正好回家遇上他。小偷非常害怕,連他所偷的羊皮大衣都丟下逃跑了。迂公撿得皮衣非常開心。從此就為這羊皮大衣的事而念念不忘。每次夜晚回家,門口安靜無事,迂公必定皺眉道:“怎麽沒有賊?”
2、家中有壹板凳,特別低矮。迂公每次坐,必定拿幾片挖墊它的四只腳。後來不勝其煩,忽然想到辦法,叫侍者,將板凳移放到樓上坐。等坐的時候,像原來壹樣低矮。就說:“人們說樓高,原來空有其名啊。”就命令毀樓。
3、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壹夜之間多次移床,最後沒有幹的地方,妻子兒子交替著罵。迂公趕忙叫來工匠修葺,勞作花費實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開晴了,壹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頂嘆道:“命運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沒有雨,豈不是白花了勞力費用嗎?”
4、迂公家藏有宋朝的幾幅紙,偶爾有吳地的善於書畫的名官來到,有的人勸他說:“您的紙非常好,何不拿了找這位大人,索要他的墨寶,用以清雅的玩賞?”迂公說:“妳想壞我的紙啊?留藏宋紙,肯定應當讓宋人畫。”有客人說馬肝非常毒,能殺人,所以漢武帝說:“文成吃馬肝而死。”迂公正好聽到這話,發笑道:“客人打誑語啊。肝本來在馬的腹中,馬為什麽不死?”客人玩笑道:“馬沒有百年的壽命,是有肝的緣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他家養著馬,便剖挖它的肝,馬當即斃命。迂公丟下刀嘆道:“真的啊,毒啊!剖去了都不能活,何況留下呢?”
5、貓脖子下偶爾戴著念珠。老鼠見到,高興地說:“貓吃素了!”率領它的子孫到貓那說謝謝。貓大叫壹聲,連吃了幾只老鼠。老鼠急忙逃跑,才得脫身,伸舌頭道:“它吃素後更兇了。”
6、車胤用紗布做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孫康映照雪的光亮讀書。壹天,孫康前往拜見車胤,沒遇上。問去了什麽地方,看門人說:“出外捉螢火蟲了。”過後車胤回拜孫康,見孫康閑站在庭院中,問:“怎麽不讀書?”事業內孫康說:“我看今天這天,不象會下雪的。”
原文
1、鄉居有偷兒,夜瞰迂公室,公適歸遇之。偷兒大恐,並棄其所偷來羊裘而遁。公拾得之大喜。自是羊裘在念。每夜歸,門庭晏然,必蹙顏曰:“何無賊?”
2、家有壹坐頭,絕低矮絕:特別。迂公每坐,必取片瓦支其四足。後不勝其煩,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樓上坐。及坐時,低
如故。乃曰:“人言樓高,浪得名耳。”遂命毀樓。
3、久雨屋漏,壹夜數徙床,卒無幹處,妻兒交詬。迂公急呼匠葺治,勞費良苦。工畢,天忽開霽,竟日晴朗竟:自始至終。公日夕仰屋嘆曰日夕:整天:“命劣之人!才葺屋便無雨,豈不白拆了工費也?”
4、公家藏宋箋數幅宋箋:宋朝的紙,偶吳中有名卿善書畫者至,或諷之曰諷:勸:“君紙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爾欲壞吾紙耶?蓄宋箋,固當宋人畫。”有客語馬肝大毒,能殺人,故漢武帝雲:“文成食馬肝而死。”迂公適聞之,發笑曰:“客誑語耳。肝固在馬腹中,馬何以不死?”客戲曰:“馬無百年之壽,以有肝故也。”公大悟,家有蓄馬,便刳其肝,馬立斃。公擲刀嘆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況留肝乎?”
5、貓項下偶帶數珠數珠。老鼠見之,喜曰:“貓吃素矣!”率其子孫詣貓言謝詣貓大叫壹聲,連啖數鼠啖。老鼠急走,乃脫。伸舌曰:“他吃素後越兇了。”
6、車胤囊螢讀書車胤:胤,讀音yìn,人名,孫康映雪讀書。壹日,康往拜胤,不遇。問何往,門者曰:“出外捉螢火蟲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見康閑立庭中,問:“何不讀書?”康曰:“我看今日這天,不象個下雪的。”
7. 文言文翻譯:盼梟成鳳楚國的太子用梧桐的果實飼養梟鳥,希望它能變成鳳凰,發出鳳凰的叫聲。
春申君說:"梟鳥就是梟鳥,它的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與吃的東西有什麽關呢?"他的朋友朱英聽了這話,就對春申君說:"妳既然知道梟鳥不能用食物改變其本性而成為鳳凰,可妳的門下所收養的差不多都是些小偷無賴、地痞流氓之類的人,而妳卻十分寵愛、優待他們,把精美的食物送給他們吃,把華麗的衣服贈給他們穿,還希望他們日後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來報答妳。依我看,這樣做與用梧桐的果實餵養梟鳥,並希望它發出鳳凰之聲的做法又有什麽區別呢?"春申君始終未能醒悟。
後來他被李園殺害了,而他門下的食客雖然很多,卻沒有壹個能替他報仇的。
8. 10篇文言文翻譯,都是初中語文擴展閱讀上面的千裏赴期: 卓恕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
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諸葛問他什麽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壹天,諸葛恪做東請客,都停著不吃不喝,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
客人們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裏之遙,怎麽能按時到來。停了壹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說話不算數,打折扣,這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彌補可就難了,所以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輕易的下承諾壹樣。
教學相長發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釋 義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出 處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示 例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教與學相互促進。
《學記》:《禮記》名篇。主要是講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方法,闡述了教學相長,循序漸進,長善救失等教學經驗。
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較有價值的教育論著。教學相長: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學--- 知不足 ---自反教--- 知 困 ---自強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相互促進。 原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後才能自己刻苦地鉆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處,才能使自己變的更強,更聰明.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鐘能辨盜出”自《言行龜鑒·卷七 民政門》:陳古靈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古靈乃紿之曰:“某廟有壹鐘能辨盜。”
使人迎至後闔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言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古靈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以帷帷之,乃陰使人以墨塗。
良久,引囚逐壹入帷,以手摸之,既出,乃驗其手,皆有墨,惟有壹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 “公雞辨盜”出自《伊索寓言》:幾個小偷悄悄地溜進壹戶人家裏,什麽也沒偷到,僅發現壹只公雞,便抓住他偷走了。
當小偷們要殺公雞時,公雞請求放了他,並說他對人們是有益處的,每天天不亮時,他就把人們叫醒起來去工作。小偷們回答說:“單憑這壹點,非要妳死不可,妳把人們都叫醒就妨礙了我們偷盜。”
這故事說明,那些對於好人有益的事正是對於壞人有害的壹箭易折,十箭難斷 [譯文]從前吐谷渾阿豺有十二個兒子: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妳們各拿壹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妳拿出壹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妳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
阿豺對他兒子們說:妳們 知道了嗎?壹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壹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妳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罵鴨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
到了夜裏,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壹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
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壹天夜裏,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妳的病是老天爺給妳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妳壹頓,鴨毛才會脫落。”
可是鄰居老人壹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於色。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壹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壹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後羿射箭 從前有壹位神射手,名叫後羿。他練就了壹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
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左右的嘴裏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後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
有壹天,夏王想把後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壹個人演習壹番,好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 於是,夏王命人把後羿找來,帶他到禦花園裏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壹塊壹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壹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妳展示壹下您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妳的目標。
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於因為沒有競爭而沈悶乏味,我來給妳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妳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妳壹千戶的封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後羿聽了夏王的話,壹言不發,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壹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沈重。
然後,後羿取出壹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壹箭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壹向鎮定的後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了幾次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