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事故案例反思與體會

事故案例反思與體會

原文地址:煤之殤,國之殤--王家嶺煤礦事故反思作者:鄭賢樂

2010年的清明,沒有雨,只有淚。

山西王家嶺、河南伊川,壹周連發兩起特大煤礦事故,上百人至今仍生死未蔔。

王家嶺、伊川的淚水積聚起來,該足夠下壹場令人斷魂的淚雨吧。

時間壹天天過去,人們的心漸漸下沈,營救仍在緊張進行,礦工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今天,清明節。

想想那些望眼欲穿、焦灼地等待親人消息的家屬,這個清明節,對於他們該是怎樣的壹種煎熬!

煤,被稱為國家的基本口糧,然而,當這種不可再生的口糧隨著需求增加雖日益匱乏,卻依然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湧出來滿足我們時,黝黑的煤塊上,越來越多地浸染了礦工的鮮血,怎能不讓人徒生罪惡感!壹起起觸目驚心的礦難,已不僅僅是壹個行業、壹個群體的傷痛,而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傷痛。

反思、整改、問責,壹環扣壹環;縣長、市長、省長,換了壹茬又茬。礦難,就像壹個魔咒,依然套在當政者頭上。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煤礦安全何時才能有所改觀?難道要等到掘盡地下最後壹塊煤?

礦難頻發,已成為痼疾。然而,在某些國家,最危險的行業卻並非礦工。據美國勞工部門2008年的統計,按照百名全職工人事故發生率排行,排在第壹的是制造業(8.1),隨後依次為建築業(7.9)……排在最後的才是采礦業(4.0),甚至比零售業(5.6)的事故率還低!究其緣由,保障美國礦工安全的決定性因素還在於:壹是強大有力的工會組織,二是科學有效的政府監管。

作為最強大的利益集團之壹,成立於1890年的美國礦工聯合會,不僅以追求8小時工作制、工資談判權、種族平等等為己任,更將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和保障礦工健康作為其核心使命。礦工聯合會旗下的安全委員會,不僅自身開展安全巡檢,而且隨時接受礦工的安全舉報。國會在1969年通過的《聯邦煤礦健康與安全法》,更是將安全生產的監督權直接授予礦工本人。

主要安全監督權回歸礦工,礦工通過工會行駛安全監督權,並催生、執行安全監督法律,安全監督法律派生獨立的安監機構,安監機構和工會、礦工相互監督且聯合起來,***同要求企業加大安全投入、采用安全新科技、嚴格落實安全制度等,這就是美國為什麽礦難很少的奧秘所在。

在剛剛發生的這兩起礦難中,我們看到的卻是,王家嶺煤礦的負責人,把屢屢報告事故隱患的礦工,當成喊“狼來了”的孩子,無視隱患的存在;伊川礦難發生後,駐礦安監員竟然與礦主壹起逃之夭夭。

安全制度不落實,監管不力,最根本的,其實在於礦工權利的缺失。在管理者眼裏,礦工只是隨意驅使、任其剪毛的綿羊,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生命安全可想而知!

為井下的礦工兄弟祈禱,期待奇跡的發生,更期待,這樣的災難不再重演。

煤之殤,國之傷。沈痛中寫下以上文字,是以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