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依然在。
九州 是遙控、潘海天、今何在、水泡、江南、斬鞍、多事七個奇幻作家***同創造的擁有詳細設定的架空世界,是所有有關九州的奇幻小說所***享的基礎世界。
九州大陸生活著同的種族。由人族建立的古老的晁王朝將天下按照九個星域劃分為九個州: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雖然這壹王朝早已消亡,但九州區域卻留傳下來。按環內海文明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陸地間有三個較淺內海,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最初的遠古,世界只有混沌,無數最基本的粒子漫無邊際的飄蕩在混沌的海洋中,沒有方向,沒有邊界,也沒有時間。粒子間凝聚和排斥的力量使得混沌中產生了運動。當運動的趨勢逐漸發展後,混沌被某壹個偶然的攪動打破了。這個攪動只是那些粒子偶然出現的有序排列,奇妙的圖紋隱現在混沌中,有序的排列組合第壹次出現在混沌中。這就是第壹個意識。
在世界初始的那壹段時間裏,第壹個意識不斷的加強自己,對抗重新歸於混沌的凝聚力量。
這個意識被稱作世界的第壹個主神“墟”。而混沌本身則產生了對應的概念上的主神“荒”。荒代表無所不在的強大凝聚力,可是他沒有意識。
墟是精神的主神,荒是物質的主神。
荒想要重新回復到混沌狀態,而墟不允許荒破壞他的創造,於是他奮力撞擊在混沌的中心,從而導致整個混沌產生了空前絕後的大爆炸,荒的壹部分身體被震碎為塵埃,他的主體卻被凝聚力牢牢地抓住,形成了壹個被稱作大地的球體。而墟在撞擊中完全粉碎,他精神的碎片化成無數星辰瞬間飛出了混沌,卻被凝聚的力量抓在環繞在球體的周圍。星辰的精神也成為第壹批有獨立意識的次神。
次神是墟的碎片,他們微弱地回憶起主神墟的意誌是阻止世界重新凝聚為混沌。可是荒所具有的強大凝聚力依然在吸引周圍的物質碎片。這壹力量最終將會導致星辰諸神被吸聚回主神荒,回到混沌狀態。
驚恐的諸神於是在荒的身體上施展壹個法術,他們用荒的碎片中的精華物質制造了捆綁束縛荒的封印,布滿主神荒的身體,以阻止荒的凝聚,並且不惜把自己的壹部分精神加入這些封印圖紋,使之具有意識。這就是生命的誕生。
這些生物中,得到了較多精神力的,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文明的智慧種族。
諸神明白只有精神的力量才能阻止荒的凝聚,因此他們把這些生物放置在大地的四方,並賦予它們自由意識所具有的壹切矛盾特性:對秩序的向往和爭戰的本能。諸神希望各種沖突力量阻止這些種族走到壹起,從而荒的碎片不會徹底融合,也就不會有新的混沌。
任何精神體都是矛盾的,墟希望通過最終戰爭實現壹個完全由他意識建立的有序世界,而荒則默默的行使力量把世界重新凝聚成壹個無序的混沌整體。當今世界只是墟依照無盡夢幻中的體驗而創造的模型,墟從當今的世界中汲取創造的經驗,希望戰勝荒後建立完美的世界。而荒的唯壹目的就是毀滅世界歸於混沌。
精神和物質,混亂和秩序,構成了這個世界的終級沖突,並成為壹切生物意識中的烙印。
九州分為三陸:北陸、東陸、西陸。
北陸:殤州、瀚州、寧州。
東陸:中州、瀾州、宛州、越州。
西陸:雲州、雷州。
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裏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面積單位為拓(百平方裏)。
九州地圖
殤州位於北陸西部,這裏生活的種族是誇父,殤州二面臨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陸。東部與翰州以火雷原為界。面積約十萬拓。殤州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帶:北部為殤州高原,東起蠻古山脈,西至天池山脈,其中蠻古山脈為東陸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過1萬尺。
中部和東部地區地勢趨於平緩,長期的剝蝕作用形成了數片廣闊而起伏平緩的平原,其間分布有壹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區是壹條火山帶,統稱為冰炎地海,分布有數十座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面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島群。
這是壹片冰與火的大陸,相應的氣候分布也多變。殤州高原氣候寒冷,夏季普遍氣溫低,降水豐沛,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該地區不適於喬木生長,灌木叢和苔原是殤州高原的常見植被。西南部地熱資源豐富,可見到木本植物組成的小林,在背風的地方或熱泉附近分布著雜草草甸。中東部的平原區氣候狀況比瀚州平原略復雜,以森林植被為主,針葉林的分布最為廣泛,闊葉樹的種類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與瀚州的交界處。
瀚州位於北陸中部,主要生活種族為蠻族,但是在彤雲大山以東有少量羽人生活,這裏東連寧州,西接殤州,總面積約十五萬拓。西南是渙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殤州高原地形帶的影響,平均海拔較高。中部地區地勢平坦,壹馬平川。東部由極寬的天拓大江與中州隔開。
瀚州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長,以草原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叢生禾草,並混生有多種雙子葉雜草。東部彤雲山地區則由森林草原逐漸向混交林區過渡。溟朦海位於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陸最大的湖泊,周圍形成形成大片的綠州沃野。
寧州位於北陸最東部,主要是羽族生活,寧州三面臨海,面積約十壹萬拓,其東南部為丘陵帶,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烏鬼山橫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時,變成了三條縱橫交錯的寬闊河道,因為土質和藻類的不同,分別呈青綠,淡紫和絳紅三種顏色。
寧州西部多為荒漠戈壁,眾多破碎的丘陵壹路連向虎皮山脈。極西端與瀚州間隔勾弋山,勾弋山高萬仞,因為山峰終年積雪,雲開霧散之際銀光閃閃,又被稱為”月亮山脈”,其主峰為北陸最高山。寧州北部多為厚厚的冰川層覆蓋,這塊巨大冰原的面積幾乎相當於四分之壹的寧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暫的夏季中長滿苔蘚和草本植物。
瀾州位於東陸東塊,胤朝以前是羽人生活,賁朝末期遭人族占據,此處東部臨海,西接中州,南部與越州為鄰。面積約十五萬拓。整個瀾州形勢如弓,銷金河如弦橫跨南北,東陸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瀾州平均海拔超過3000尺,是東陸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塹性的中央低地把瀾州分割為東北和西南兩部。東北的夜北高原是壹個地壘性地塊,西南與越州交界處由於降水較多,是大片的沼澤地和森林。
整個夜北高原土地涼薄,兼之氣候不利,壹年中冬季長達5個月,除了寒地的針葉林生長頗速,農作物生長卻非常不利,重要的糧食產區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澤地和森林帶人跡稀少,樹木林冠稠密,層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中州位於東陸的北塊,生活著華族,中州南接宛州,東靠瀾州。面積約十五萬拓,是東陸第壹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脈和平原為主,從瀾州夜北高原延伸下東西走向的兩條隆起帶和二條沈降帶,隆起帶主要為山地地形,沈降帶則形成為盆地和平原。
中州的風向、降水均隨季節而有明顯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為主,既有冷濕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觀,又有半濕潤半幹旱夏綠林、森林草原景觀,混有落葉闊葉林。
宛州位於東陸西塊,華族聚居地,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面積約十二萬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與西江以及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狀,只有與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復雜,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
宛州氣候溫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大多數地區沒有幹旱的感覺。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
越州位於東陸南塊,主要為河洛生存地,但也有壹些人族漁民存在,這裏面積約十二萬拓,在東陸四州中列於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區以丘陵和低山為主,雷眼、北邙山脈諸多延伸山脈呈綿延不斷的嶺脊,主要是塊狀山,峰巒聳立,山坡陡峭,巖石裸露,地形十分崎嶇,山嶺間錯縱地分布著面積不大的山谷和盆地,盆地中水源豐富,東部和北部沿岸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舄湖較多,東南部還有珊瑚礁海岸。
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葉常綠群落,不限於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區,並沿河谷深入到山地內部,由於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60%至70%。
雲州面積均約十二萬拓,與雷州以中部被稱為沈沙海的海灣為界。由於雲州西部為高聳的赤華山脈,東部有丘陵群,地勢較高,天高雲遠,所以中部有連片沙漠,與山谷交錯著。
雷州面積約十三萬拓。與雲州截然不同,氣候調和,植物茂盛多樣,兩邊臨海,氣候多雨潮濕,森林茂密。
九州有六大種族:
人族 - 誇父- 魅族 - 河洛 - 羽族 - 鮫族
人族有北陸,東陸,西陸三大文明帶。北陸人為遊牧文明,也被稱為“蠻族”,主要居住在瀚州。東陸人為農業文明,也被稱為“華族”。西陸是人族文明的起源地卻因瘟疫而淹沒在沙漠密林之中。人族各項屬性最平均也最復雜的種族,他們沒有關誇父的高大,河絡的技術,羽族的輕靈,鮫人的善水,魅的魔力。但他們有最龐大的數量和最完善的制度文明。
誇父是壹個巨人的種族,生活在殤州。傳說中他們是可以無限長高的,但大多數誇父族只能長到人類身高的兩倍。為了適應寒冷氣候使得身體新陳代謝緩慢,肌肉發達的同時動作速度比人類較為緩慢。他們身體巨大,因為血脈豐富熾熱,所以很怕炎熱,同時也令堅韌的皮膚呈現壹種肉紅色。多為栗色或者淺棕色頭發,黑色眼睛。這個種族的數量壹直很少,只是人族的百分之壹。 分散在北陸殤州雪山高原中。誇父的力量與精神有相斥,所以誇父的星祭師往往蒼老而憔悴。抗寒冷,聽覺敏銳。
九州各地有其他智慧種族活動的地方,都有可能誕生魅。魅族的精神體來源於九州大地上各處散逸的精神意識,它們只有通過凝聚化身為實體後,才能融入九州的生活。魅的壹生中只能有壹次凝聚,實體死亡後,魅的意識也會隨之飄散。
河絡主要居住在東陸和越州和宛州南部的丘陵和多山地區。在寒冷的古老紀元裏,河絡大部落多住在山洞和地下洞穴中,依憑地勢挖掘和開鑿出巨大的地下城市,壹個地下城市通常有壹個或幾個部族聚居,有些會形成部落聯盟制的國家結構。河絡的建築主要使用石材、木材和燒制的磚塊。當氣候變暖後,河絡也開始在地面上建造大型的城市,他們的建造力立刻使其他種族驚嘆。工藝能力出眾,嗅覺突出。
羽族分布在北陸寧州和壹海峽之隔的東陸瀾州,多選擇居住在大山脈的森林與高原中。在特定的日子可以凝翼飛行。普通羽人的外表與人類很相似。他們臉和身體給人以文弱纖細的感覺,四肢細長。他們的身高比人類略高,但相差不明顯。他們的膚色和發色比人類淡,通常留長發。眼睛的顏色有各種各樣,但也普遍偏淡,如淡紫和淡藍等。具有相當於第二層眼皮的透明瞬膜,且擁有更銳利的視力。喜歡穿飄逸的服裝,不喜壹切笨重之物。背部的肩胛骨有壹小點露出體外,稱為展翼點。不過羽人骨質過輕,體重大大低於人類,肌肉也很難強壯,在力量上較其他各族都弱很多。
鮫族生活在海中,少數與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鮫人,主要看水的深度與水質。外觀人身蛟尾,流線修長,身材好,近似人類,略為瘦高。但傳說中鮫人是古人類某國為避戰禍用魔法改變了體質躲入水中而成族,又傳說是漁人遇海中仙人而被變為仆,但誰也不知道鮫人真正來歷是什麽,傳說永遠只是傳說。男性鮫人背上有角質鰭,女性是透明軟質,因此男性看起來兇惡而女性柔美。鮫人有頭發,色彩多樣。鮫人下層男性為勞動與戰鬥需要多從幼時就將它們剃去,並在頭頂刺青。女子緊束起或配以綃帽。鮫人男子留發往往是貴族及上等人的標誌。
九州所在的蒼茫世界是壹個球面,然而這個球面有些不同尋常,因為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人們可以向西壹直走回東方,大地幾乎是無限伸展的。妳不回頭,就永遠回不到起點,前方是永遠的長路。九州的大地對其上的生物來說幾乎是無限廣大的。
當九州上的人們擡頭仰望天空,在白晝,他們會看見太陽,但不僅僅是太陽,其他除了谷玄之外的雙月及九主星就會按當時力量的不同時隱時現,在晝夜都是這樣。各星辰散發著獨特色彩的光輝,因為不同主星的影響,所以九州的天空並不總是藍或白色的,當人們看到幻化的天色和主星們的明暗光暈形狀,他們會知道星辰力可能又給這大地帶來什麽變化,或許是雨季,或許是風暴,或許是壹個氣候宜和,安定繁育的時代。
而在夜晚,當谷玄主宰了天空,諸星雲的光芒被吸收減弱,除了主星們仍有巨大的飄逸光暈之外,其他星雲(星象、星環和星簇)就象被隨意揮散在黑布上的大小鉆石,星雲是流動的,時時受到其他星雲移過時的引力,和主星們的斥力,它們象風中的雲,不停的改變著形狀,聚散著。有時壹夜晚就能改變得面目全非,有的卻幾千年來壹直未曾變過。正如白晝壹樣,九州的夜晚也不是純黑色的,不僅星辰的顏色不同,光暈不同,主星也隨著互相力量的消長給夜晚映出暗淡的基色。
人們將天空中最影響大地的十二顆星辰稱為十二主星:
太陽、明月、暗月、密羅、印池、歲正、亙白、谷玄、裂章、填盍、寰化、郁非。
在精神界中首先為地上生物所知的星辰是太陽。太陽自東向西圍繞大地運行,所到之處即帶來無盡的光芒與純正熾烈的精神。太陽代表光明,生長,建立。秘術表示為生命。
作為太陽的對立面,谷玄的存在幾乎不為人所知,只有星象家們才通過古老書卷的記載而對他略知壹二。這位黑暗的神祇和太陽處於大地的兩頭,以近乎相同的周期和軌道圍繞大地轉動,但並非永遠位於太陽的對頂點。谷玄代表黑暗,終結,消亡秘術表示為精神。
這是在天空中的壹組引人註目的星象。明月是代表愛情和魅惑的神祇,暗月是代表怨恨和衰老的神祇。秘術表示為愛情。
火紅色的郁非,大小約為歲正的壹半。他郁非代表雄心與誌向。星象學家們猜想這位神祇給世界帶來各種沖突,但很難說是郁非直接參與其中,還是他加強了地上種族無可抑制的熾熱心誌,才是各種爭端的肇因。秘術表示為火焰。
亙白的顏色正如其名壹樣,為純正的白色。亙白所代表的是沈靜,鎮定,和堅毅的精神。秘術表示為風。
印池是壹顆暗藍色的星辰,比郁非略大。印池代表思考和冥想。秘術表示為水。
土黃色的填盍是壹顆大小介於郁非和歲正之間的星辰,但由於其顏色的關系,並不如比他小的郁非那樣引人註目。填盍代表謹慎、細致、周密。商人們因為他的色彩而認為他能帶來金錢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細致周密的精神的確是商人所必需的。秘術表示為土地。
青色的歲正,其直徑略小於太陽,因此勤於稼穡的農人早就觀察到了她的存在。農夫們按照她的運行來安排作物的栽種和收割。她圍繞大地的運行周期被稱為年。人們談論自己的年齡時習慣用自己經過了多少個歲正的運行周期,因此年齡的計算單位被稱為歲。歲正代表平衡,循環往復的變化。秘術表示為光芒。
湖綠色的密羅是由四顆星組成的三角錐形星象。密羅代表的是結構和組織。秘術表示為幻象。
這顆橙黃色的星辰具有橢圓的形狀,因為他實質上不象絕大多數星象家認為的那樣是壹顆大星,而是兩顆靠得極近,難以分辨的星辰。寰化代表遊蕩、偏離和旁觀。秘術表示為動物。
紫紅色的裂章由三顆緊密相繞的小星組成。裂章代表合作。與密羅不同,裂章註重群體中個體本身,而非由結構產生的新意義。秘術表示為意念。
燹朝 - 晁朝 - 賁朝 - 胤朝 - 燮朝 - 晟朝 - 端朝 - 徵朝
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具體情況不詳,存續約350年。
國祚約800年。開國皇帝為晁高帝。高帝稱帝後,將全部國土劃分為九個州,設置都護府,這就是“九州”名稱的來源。晁朝末年,由於雲望運河開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連在壹起的九州大陸被內海分隔為東陸、西陸和北陸。《朱顏記》、《青蘅傳》故事發生在晁朝初期。
國祚約400年。歷史同樣不詳,只知采用諸侯分封制,賁寧帝兩次北伐蠻族造成國力空虛,賁朝逐漸陷於內亂之中。
國祚約770年。開國皇帝為胤始帝白胤。《白雀神龜》故事發生在胤朝中晚期,《縹緲錄》《旅人》《羽傳說》《風起雲落》故事發生在胤朝末年。
國祚約120年。開國皇帝為燮羽烈王姬野。
國祚約300年。開國皇帝為晟太祖姬雲烈。因姬野將皇位傳給其弟姬昌夜,所以燮朝皇位是由昌夜壹支繼承的,至姬雲烈,姬野壹支重新奪回帝位,故晟亦稱“後燮”。《鎖河山》故事發生在晟朝末年。
國祚約300年。開國皇帝為端太祖牧雲雄疆。端王朝為北陸瀚州蠻族所建。《海上牧雲記》故事發生在端末。
國祚約280年。開國皇帝為徵太祖褚荊。《斛珠夫人》、《纈羅》故事發生在徵朝中後期。
描寫心中的九州。
鐵甲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