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臨川十中的教學特色

臨川十中的教學特色

學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實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體地說就是:地域上針對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區域角色不同,人員上針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角色不同;教育過程上,針對初壹至高三年級在教學過程中階段性角色不同;部門領域上,針對政教處,教務處、後勤處和保衛處在學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訂出相應的角色制度,實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學校堅持走“普及+特長”的中學教育發展之硌。同時引進外資,改善辦學條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基礎上,臨川十中教師有數百人次獲各種榮譽,教師發表和交流的論文有300多篇。95年,該校首屆高考即奪取臨川縣理科狀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奪臨川市中學生足球賽冠軍。2000年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撫州市團體總分第壹名,2001年獲江西省航模大賽學生個人壹等獎。同年,學生獲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江西賽區)第壹名。2002年,獲撫州市“綠色承諾”環保知識競賽團體總分第壹名,該校參加撫州市(包括原撫州高中教育質量評詁,穩定在中上遊,有幾年甚至超過了壹些省級重點中學。

環境之變:從荒涼之校到育人樂園

假如能將十二年前的臨川十中(當時叫臨川三中,以下統稱臨川十中)與今天的臨川十中擺在壹起,那麽,我們能得到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感受是,壹所荒涼的學校變成了壹所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環境幽雅,整潔美麗的育人樂園。

十二年前,在剛剛籌建起來的,地處黃土坡,占地壹百八十畝的十中校園裏,僅有壹棟教學樓,壹棟宿舍樓和壹棟原紅旗橋初中教學樓,幾排原紅橋初中教師平房。有人這樣描述當年的臨川十中:三中居土崗,校園空蕩蕩。晴天黃土揚,雨季黃泥湯。雜草叢生處,小道似羊腸。房子三兩排,瓦蓋磚砌墻。師生挺努力,學校很荒涼。

如今的臨川十中,已形成三苑(東苑、西苑和北苑)四區(運動區、教學區、美化區和生活區)結構。四區裏有教學、辦公、綜合教育、頒獎、生活起居等樓舍十八棟;有3個植物園,6個花圃,幾十塊草皮,有壹個休閑廣場,3座雕塑,3個亭臺;還有多處運動場地。三苑四區被寬闊的林蔭大道連成壹體。人們這樣描寫臨川十中:十中地處山坡,校園勝似花園,高樓鱗次櫛比,亭臺古風古骨。雕塑寓意深刻。園圃百花綻放。草坪如茵,綠樹成蔭,蒼松翠柏,綠色堆砌。寧靜幽雅,心動神往。

設施之變:從無到有,從有到全

十二年前,臨川十中教學設施只有四件:場所、嘴巴、粉筆、黑板,運動設施和生活設施也極其簡陋。

今天的臨川十中,擁有全省壹流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室,電子閱覽室,課件制作室,實驗室,天文觀測室,信息庫等。有1個標準的田徑場,4個籃球場,1條全民健身路徑,2個羽毛球場。還有舉重訓練房,乒乓球室、網球場、門球場、排球場和棋室和航模室、畫室、音樂室等。體藝設施應有盡有。擁有全國壹流的學生公寓和師生食堂。

管理之變:制度化、人性化、科學化

臨川十中創立伊始,原臨川壹中副校長管順根出任該校校長。從此臨川十中在管理上走上了壹條制度化、人性化、科學化的道路。

臨川十中先後建立健全了《班級工作評估及班主任聘用制度》、《教師考核評估制度》等十幾項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獎優罰劣,有效地保障了學校各方面工作良性運行。

在學校管理走上制度化的同時,學校努力追求管理的人性化。如考慮到女教師照顧嬰幼兒的需要,允許她們不參加教師周前會,由辦公室向她們逐個傳達會議精神。考慮到教師個人自我補充營養的需要,實行彈性坐班,允許他們在告知去向的情況下,不在辦公室坐班,而去圖書閱覽室或微機室學習。

學校管理上實行制度化,並非壹成不變,往往隨著時代、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在變化中力求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即科學化。

理念之變:從升學教育到人本教育

曾幾何時,臨川十中也努力追求升學率的提高,中考的升學率,高考的升學率。逐漸地,十中領導意識到,作為壹所中學,尤其是壹所生源素質起點低的中學,從社會的角度,民族振興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它不應當只追求升學率,搞升學教育,而應當以人為本,發現發掘學生潛質,讓學生受到符合其個性的教育,即人本教育。為此,該校在依然強調“學校的生命在於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出了“升學率不等於教育質量”的觀點,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才,必須先把學生培養成人”的育人觀,提出“實現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社會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理念,走出了壹條普及+特長的辦學之路。即,在常規教育之外,開辦起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寫作班、信息技術班和棋藝班等,進行特長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辦學特色之壹。

師資之變:壯大

學校非常清楚,師資力量對壹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性。為此,學校自成立以來,壹直把師資力量的提升,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培訓強人,以德才量人,以重視留人,以價值用人。重學歷更重能力。努力打造十中名師。

十二年來,十中教師數由2002年的70人增加到當今的近300人。中高級職稱的人數不斷增加。有許多人脫穎而出,成為臨川教育界的名師。如: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江西賽區)第壹名、多個省航模比賽冠軍的培養者鄧榮卿,江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周旺泉,原臨川縣文科榜眼的培養者劉相平、祝軍奇,撫州市文科第九名培養者汪盛發等。

成就之變:從高考輝煌到全方位爆發

1995年夏,成功運作了三年的臨川十中迎來了首屆高考,結果是“壹炮打響”。武清華奪取全縣理科狀元,張麗摘得文科榜眼。在當年享受楊明齋獎學金的文理科前六名中,該校分別占據三席。作為壹所新生中學,能取得如此成績,可謂創造臨川教育神話。

隨著該校從升學教育向人本教育的轉變和日趨成熟,該校的教育成就,也從高考輝煌發展到全方位爆發。

該校,1999年,獲臨川市首屆中學生足球賽冠軍;2003年代表撫州參加全省足球聯賽;2002年獲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子團體總分第四名;2003年獲“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乒乓球比賽中學女子組團體第二名;2003,獲全國春季賽艇錦標賽2000米單人艇第七名,全國青少年賽艇雙人全能第二名,第五屆城運會2000米雙人將第二名,2001—2004年,31人次分獲全省航模比賽個人,團體比賽第壹名至第四名的好成績;2004年,獲江西省青少年“種子杯”少年舉重比賽團體第壹名,五位學生獲國家壹級運動員稱號;2002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撫州市團體總分第壹名,撫州市環保知識競賽第壹名;2002年,獲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江西賽區)第壹名,多人次獲各學科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獎項。

規模之變:從半千之校到半萬之校

該校由於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該校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在校學生數不足700人,2003年在校學生數已突破6000人。2004年和2005年,更是突破了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