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品牌輕創業?
內容分為7部分:
1.什麽是個人品牌輕創業?
2.什麽是資產,什麽是負債?
3.什麽是個人品牌?
4.什麽是事業,什麽是職業?
5.普通人為什麽要個人品牌輕創業?
6.普通人從0到1啟動個人品牌輕創業的5個具體步驟
7.5類個人品牌輕創業的典型案例。
01
什麽是個人品牌輕創業?
用壹句話解釋: 個人品牌輕創業,就是把我們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變成資產的過程。
那麽,什麽是資產,什麽又是負債呢?
用《富爸爸·富爸爸》裏面的概念理解, 資產就是能不斷給我們帶來“睡後收入”的東西;負債,就是不斷拿走我們現金流的東西。
從這個維度看,我們的資產和負債有哪些?
資產比如說,股票、房產、債券。這裏說的房產是已經租出去能給我們帶來租金的房產。
如果是我們住的房子,且背了房貸,房產就是我們的負債,平常的吃、喝、住、行、稅收,用的花唄、借唄、信用卡消費,這都是我們的負債。
我們的資產還有哪些?
知識產權,書、課程、音頻和視頻作品等,還有他人對我們的信任,客戶對我們的認可。
所有為我們付過費的客戶都是資產,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資產。
為我們付過費,就要證明他相信我們,要不惜代價服務好他們,把這些資產給維護好。
02
什麽是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是讓用戶認識妳、認可妳和信任妳的壹個系統。
個人品牌是幹什麽的?
個人品牌是賦能我們事業的,它是賦能我們事業的壹個系統。
那麽,什麽是職業,什麽是事業呢?
需要通過出售我們的時間來換取收益的,是職業;能幫我們不斷積累資產的事,是事業。
是事業還是職業,完全取決於它能不能我們積累資產。
舉2個例子:
壹個8年經驗的程序員,把自己多年的技術心得,變成了壹本書、壹門課,這就是在積累資產;同理,如果它沒有積累資產,只是賺取了工資,就是職業。
壹名高管,把自己多年的職場管理或職場成長經驗,變成了課、書或者訓練營等能積累資產,這是他的事業。反之,是職業。
職業最大的特點是,壹旦我不工作,現金流就斷了。
事業的特點是,哪怕我不工作了,但是我積累的資產,也能為我創造現金流。
當壹個人的資產為其創造的現金流,足以滿足日常的開支,他就實現了最基本的財富自由。
所以,財富自由的本質,是時間自由。
壹個人,只有他的資產積累越來越多時,他的事業才會越做越大。
否則,賺在多錢也只是他的職業。
開公司的老板,如果不明白“什麽是自己的資產”,不懂得“積累資產和守住資產”,這依然不是他的事業。
道理很簡單,但並不是所有老板都能明白。
03
普通人為什麽要個人品牌輕創業?
兩個原因:
1)個人品牌輕創業,可以把職業變成事業。
2)個人品牌輕創業或許是普通人唯壹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
房產也好,債券也好,股票也好,基金也好,這些都是需要啟動資金的。而且,如果不是金融專業人士,買的股票也好,基金也好,債券也好,大概率是守不住的。房地產更不用說,離普通人太遠。
沒有啟動資金,我們買不到這些資產;有錢,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僅買不到資產,還可能買到負債。
個人品牌輕創業,則不壹樣。
個人品牌輕創業,是把妳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變成資產。
為什麽叫個人品牌輕創業?
因為,它資金投入少,甚至是0資金投入。
毫不誇張地說,個人品牌輕創業是所有普通人都看得見、摸得到的壹份事業。
04
普通人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品牌輕創業?
終於到了我們今天的主題:
第壹步,找客戶。 我們要先去思考,我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能服務哪些人?這些人是怎樣的特殊群體?
第二步,找產品。 既然知道要服務哪些人,那麽,這些人的痛點是什麽?他們的訴求又是什麽?我要用什麽產品去幫他解決問題?
第三步,做案例。 我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到底能不能幫這些人解決?這是需要驗證的。
案例就是最好的驗證。
案例即是結果,有結果比講道理更重要。 有了產品,有了客戶,有了案例,妳生意的基本閉環就有了。
第四步,標準化。 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銷售流程標準化......
引流,我們找到穩定的流量入口;轉化,我們要形成壹套完整的轉化SOP;服務,我們要有標準化服務體系。
標準化之後,才可以復制,才可以提升效率。
然後,會逐漸形成體系,產品體系、知識體系、服務體系等壹系列的SOP。
第五步,做積累,做輸出。
產品的開發不是壹朝壹夕的,內容輸出不是壹朝壹夕的,客戶也不是壹朝壹夕就能信任我們的。
所以,我們要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觀、產品賣點、用戶痛點和成功案例,不斷的積累作品,積累裏程碑事件......把這些積累起來,都會變成妳的品牌資產,它們會讓我們越來越值錢。
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我們才會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值錢。
除了上面這些,我們還要做什麽?
還要做規劃,更準確的說我們應該先去做規劃,做規劃就是在 探索 自己的“事業閉環”。
什麽是事業閉環? 就是壹些列幫我們積累資產的方式方法組成的系統。
具體包括:
我們的 財富藍圖、年度規劃、生意模式、產品體系、成交系統、行動地圖、知識體系和項目復盤 ,這8個部分有了,事業閉環也就有了。
有了事業閉環,接下來我們就要去驗證。
驗證的過程需要我們壹點壹點推進,比方說“我們先快速出壹個產品,快速找到第壹批種子用戶,並服務好他們,把案例做出來,然後,再學習批量發售、標準化交付、作品積累......”。
當我們找到客戶群體,找到產品,並有第壹批種子用戶和案例之後,個人品牌輕創業就算正式啟動了。 這時候就渡過了個人品牌輕創業的第1階段,每個月多賺1 2萬根本不是問題。
我們身邊絕大多數人都在自己的領域有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積累,只是大多數不知道自己已經擁有。
當然,也就更意識不到, “非常有必要把自己已有的知識,有經驗、有技能,變成資產”。
我來舉幾個例子:
案例壹:做知識付費的老師。
壹定是有知識的,有經驗的,有技能的。但他很有可能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在做事業。
比如,很多老師都在賣199元、299元的課程,這些課程是他的產品,但是產品壹定是資產嗎?
不見得,只有那些會“說話的產品”才是他的資產;那些能“解放出自己時間”的產品才是資產。
要讓產品變成資產,必須匹配相應的案例,相應的宣傳,超值的服務,相應的底層邏輯,相應的故事......讓產品自傳播。
知識付費的老師,只有把產品做好了,把服務標準化了,把招募的流程標準化了,把他自己的世界解放出來了,積累的資產才會越來越多。
案例二:咨詢師、輔導師。
如果咨詢師、輔導師只靠咨詢賺錢,這是他的職業。
因為這是在靠出售時間賺錢,如果他能把他的咨詢經驗寫成故事,寫成案例,寫成書,做成知識產品,就能給更多人啟發,增加被動收入,同時,也放大了影響力,這樣他的個人品牌輕創業也啟動了。
案例三:職場人。
壹個職場人,他把自己的職場的進階手記,專業知識和技能變成“知識產品”,也是在積累資產。
壹個人,如果在職場裏面深耕多年,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出成績的方法論,變成知識產品,壹定是能幫助到新入行的小夥伴。
誰說職場人就不能個人品牌輕創業?主要還是看他有沒有這樣的思維。
案例四,微商團隊長。
這類人很容易“自己賣賣的產品”當成是自己的產品,其實不是。
那麽,他真正的產品是什麽?
微商團隊長是賣的是夢想,賣的是事業規劃,賣的是“如何幫助小夥伴建立自己的事業的壹套解決方案”,這也是知識產品。
微商團隊長,如果能把這些積累下來。能清楚的告訴更多的小夥伴,“為什麽要來跟我創業?”、“為什麽我能幫到妳?”、“為什麽這套經驗有用?”......的這套體系進行標準化、系統化輸出,是不是也是在積累品牌資產?是不是也能解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案例五,個人商戶的老板。
壹位茶葉店老板,如果他只是賣茶葉,茶葉是他的資產嗎?店鋪是他的資產嗎?很顯然不是。
那什麽是他的資產?
茶葉不具備獨特性和辨識度,但他對茶文化的理解,他對茶葉品質的把握,他對泡茶、品嘗、贈茶的知識和經驗的沈澱......他身上這些獨特的“文化屬性”,是它的資產;這些“文化屬性”形成的知識產品,也是他的資產。
這樣,會有更多的學員和粉絲,來了解到他,進而認可他、信任他,形成他獨特的個人品牌,然後賦能到自己的實體店生意。
最終放大自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