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孝敬老媽的主要方式便是陪她看電視。媽媽他們看《走西口》,到了10點檔,遙控器就歸我了。恰好上海臺播韓國古裝劇《黃真伊》,劇照好美,便從第二(還是第三)集開始看。媽媽偶爾也跟著看兩眼,說這麽悶的劇有什麽好看的。是啊,這麽悶的劇,我怎麽常常會為其中的某些場景感動呢?
黃真伊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壹位才貌俱佳的奇女子,關於她的生平有多種說法,河智苑版本的黃真伊是壹位極具個性、不甘做貴族玩物的藝妓。朝鮮時代,等級森嚴,藝妓屬於賤級,不得與士大夫通婚,只能做妾。藝妓可以擁有大筆財富,卻無法改變社會地位。在這樣壹個極不公平的背景下,黃真伊想獲得愛情,結果兩次都很受傷。她無法改變繼成的社會觀念和國家法度,只得將愛深藏。黃真伊的老師白舞很早就欣賞黃真伊對才藝的執著和難得的悟性,對她訓練格外嚴格,甚至寧願承擔弟子的誤解而斬斷她的情絲。黃真伊能取得後來的成就,獲益於白舞早年對她的嚴格訓練。在壹次次考驗後,黃真伊終於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她的世界不僅僅是教坊的圍墻,她不需要華美的裝飾來取悅人,她要以藝術來感動人。她不要做朝鮮第壹藝妓,她的目標是朝鮮第壹藝人。電視劇的結尾,黃真伊說出她的理想,以自己的舞蹈技藝成為松都三絕之壹。在女人尤其是藝妓賤如泥的時代,黃真伊的誌向另人欽佩。而她的努力和天賦,讓她的誌向免於成為大話或空話而為後人恥笑。松都的士大夫如過江之鯽,色藝雙絕的藝妓如四季鮮花,花開花謝,青史留名者,黃真伊而已。 從古至今,能夠成就自我的,首先要有壹份誌向,套句俗話,理想有多高,路就有多遠。至少這部韓劇把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芙蓉想成為女樂行首,她通過努力做到了,黃真伊比她誌向遠,突破了教坊的圍墻,打破了社會階級的畛域,她也做到了。雖然有點俗套,電視劇嘛,也不必弄得太深刻太寫實。而且在她們為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承認的過程中,著實付出很多。我想在歷史或現實中,她們的付出恐怕不止這些。 劇中,最讓人動容的感情是樂工對黃真伊母親玄琴壹生不變的守護。黃真伊的母親玄琴很會彈琴,樂工本來是朝廷樂坊的,為了愛人,才到松都教坊做樂工。在這之前。玄琴已經愛上了黃真伊的父親,據說也是位才華橫溢的士大夫。當這位士大夫聽說玄琴懷孕時,給她送來了打胎的毒草。玄琴不願意放棄腹中的生命,因為太傷心,太想念,雙目失明。黃真伊出生後,玄琴請樂工答應保護她的孩子,樂工答應了。他們壹起合奏,玄琴死前,說那是可以傳世的妙音,若有來世,她必定償還樂工的情誼。也許偉大的愛情,必然是淒苦而多折的吧。玄琴死後,樂工剪斷琴上的弦,不知所蹤。
愛是恒久的忍耐。那位極負盛名的大儒說:真正的藝人能夠承擔痛苦而把快樂帶個世人(大意)。這或許就是所謂哀而不傷?!
?《黃真伊》的拍攝場動用了30億韓幣,從2006年8月份開始正式投入建設,建設面積達5000余平方公裏。主要展現高麗時期的雄偉氣魄,尤其突出了朝鮮民族獨有的建築風格,將傳統美完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
為表現黃真伊的外在美,制作單位為河智苑定制了180套服裝,全部采用顏色濃而突出的大花紋布料,每件韓服的制作費都在400萬韓元左右。其中最貴的是在《黃真伊》的制作發表會上河智苑穿的韓服,造價達到2000萬韓元。另外在黃真伊成為官妓初期梳的“花草發式”,平均重量為2.5公斤,平均制作費為20萬韓元,發髻的梳理過程平均需要90分鐘。而成為頭牌官妓後,黃真伊的發髻更為講究。為她定做的每只發髻價值300萬韓元,最華麗壹場穿戴的飾品更高達1500萬韓元 。
河智苑為了能更好的演繹角色,壹天努力學習5個小時關於黃真伊的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樂器和舞蹈及書法是必須的,還要讀關於黃真伊的小說來更多地認識劇中角色 。
由河智苑主演的24集電視劇《黃真伊》在江原道進行拍攝。河智苑以及其他女演員倒吊起來訓練的場面引起了觀眾們的註意 。
2006年9月29日,在首爾賓館舉辦了KBS 2TV電視劇《黃真伊》的制作發布會。河智苑、張根碩等演員整裝亮相 。
很佩服韓國的編劇,能把女性勵誌劇拍得如此細膩,讓那些枯燥的說教充滿人情味,還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華麗的裝扮服飾,俗也能俗得高段,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