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行“壹、工資薪金支出”: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2.第2行“其中:股權激勵”: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職工股權激勵計劃,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行權時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3.第3行“二、職工福利費支出”: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福利費的金額;第2列“稅收規定扣除率”填報稅法規定的扣除比例(14%);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按第1行第4列“工資薪金支出-稅收金額”×14%的孰小值填報;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4.第4行“三、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根據第5行或者第5+6行之和填報。
5.第5行“其中:按稅收規定比例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適用於按照稅法規定職工教育經費按比例稅前扣除的納稅人填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金額,不包括第6行可全額扣除的職工培訓費用金額;第2列“稅收規定扣除率”填報稅法規定的扣除比例;第3列“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填報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準予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余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按第1行第4列“工資薪金支出-稅收金額”×扣除比例與本行第1+3列之和的孰小值填報;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第6列“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額”,為第1+3-4列的金額。
6.第6行“其中:按稅收規定全額扣除的職工培訓費用”:適用於按照稅法規定職工培訓費用允許全額稅前扣除的的納稅人填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且按稅法規定允許全額扣除的職工培訓費用金額;第2列“稅收規定扣除率”填報稅法規定的扣除比例(100%);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7.第7行“四、工會經費支出”: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計入成本費用的工會經費支出金額;第2列“稅收規定扣除率”填報稅法規定的扣除比例(2%);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按第1行第4列“工資薪金支出-稅收金額”×2%與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報;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8.第8行“五、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的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的金額。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9.第9行“六、住房公積金”: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住房公積金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住房公積金金額;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10.第10行“七、補充養老保險”: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補充養老保險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補充養老保險的金額,按第1行第4列“工資薪金支出-稅收金額”×5%與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報;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11.第11行“八、補充醫療保險”: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補充醫療保險金額;第4列“稅收金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按第1行第4列“工資薪金支出-稅收金額”×5%與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報;第5列“納稅調整金額”為第1-4列的余額。
12.第12行“九、其他”:填報其他職工薪酬支出會計處理、稅法規定情況及納稅調整金額。
13.第13行“合計”:填報第1+3+4+7+8+9+10+11+12行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