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壹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擴展資料:
這壹章孔子繼續談他的教育方法問題,在這裏,他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壹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論語·述而》本篇***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壹。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壹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