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嶽陽樓的介紹 歷史 文獻 特色

嶽陽樓的介紹 歷史 文獻 特色

壹、嶽陽樓的介紹

嶽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嶽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壹。因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著稱於世。

二、嶽陽樓的歷史

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在此建閱兵樓,操練水兵,開創了嶽陽樓的歷史。西晉南北朝時,嶽陽樓稱“巴陵城樓”。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書侍郎、大詩人顏延之路經巴陵,作《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詩中有“清氛霽嶽陽”之句,“嶽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

唐朝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再次擴建,取名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嶽陽樓”。嶽陽樓也聲名鵲起。

宋慶歷五年,滕子京修樓、範仲淹作記,嶽陽樓更是譽滿九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嶽陽樓受損於大火。南宋慶元四年(1198)重修嶽陽樓。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二十壹日,二十三日,嶽陽樓毀於火。南宋淳祜十壹年(1251)重修嶽陽樓。

1961年,郭沫若書“嶽陽樓”字匾。1962年春,朱德題寫“懷甫亭”名,匾懸亭額。1966年9月,“紅衛兵”到嶽陽樓要求砸毀張照手書範仲淹《嶽陽樓記》雕屏,管理人員巧妙地保護了雕屏。1969年12月18日,葉劍英登覽嶽陽樓指示地方政府保護好古跡。

三、嶽陽樓的文獻

嶽陽樓雖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的三國時期,但真正聞名天下,卻是在北宋時。

慶萬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貶為嶽州知州,他惜嶽陽山水之秀異,第二年便開始重修嶽陽樓,修好後請人畫了壹幅《洞庭晚秋》圖,寫信邀他的好友範仲淹為修葺壹新的嶽陽樓作記。

範仲淹不負好友重托,壹篇《嶽陽樓記》360余字,字字珠璣,述盡天下樓、天下水之勝景,成為千秋絕唱。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則更成為中華民族久吟不朽的名句。

正是因了這篇文情並茂的《嶽陽樓記》,嶽陽樓才聲名遠播中外,成為千古名樓。

四、嶽陽樓的特色

作為三大名樓中唯壹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嶽陽樓坐西朝東,構造古樸獨特,臺基以花崗巖圍砌而成,臺基寬度17.24米,進14.54米,高度為0.65米。嶽陽樓高度19米,在建築風格上,前人將其歸納為木制、三層、四柱、飛檐、鬥拱、盔頂。

嶽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鬥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古代中國建築史上是獨壹無二的。這頂就是嶽陽樓最突出的特點——盔頂結構。據考證,嶽陽樓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

嶽陽樓采用純木結構,整座建築沒用壹釘壹鉚,僅靠木制構件的彼此勾連。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顯示出中國古建築的獨特的民族風格。

擴展資料:

新中國建立後對嶽陽樓的修繕保護:

1949年7月,嶽陽樓回到人民懷抱。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嶽陽樓的保護,先後將嶽陽樓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0年,嶽陽縣政府補葺嶽陽樓。

1952年5月20日李洞庭提議修葺,設專人管理。6月9日作出“修葺嶽陽樓工程”計劃。12月18日嶽陽縣政府就嶽陽樓修繕預算等呈文省文委會。

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就整修嶽陽樓問題批示“本部認為該建築為壹著名古跡,應予保存”。

1955年2月15日,省政府撥整修嶽陽樓經費1萬元。

1956年7月24日,公布嶽陽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7月,嶽陽樓管理所成立。

1983年,國務院撥專款對嶽陽樓落架大修,把構件按原件復制更新,歷時十個月,保存了55%以上構件原物。

1984年5月1日,嶽陽樓大修竣工並對外開放。

百度百科-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