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以後,國統區學生愛國運動的主要口號是(反迫害)。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壹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起因,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產黨黨史壹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擴展資料:
在近代中國民族、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男權勢力依然強大的背景下,女性通過將爭女權融入到爭國權的運動中,在民族獨立、國家重建的層面獲得了男性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合法性,壹定程度上推動了男女平等、女性獨立等婦女解放運動的迅速發展。
但這種由男性啟蒙者倡導、把女性問題完全統攝到階級、民族解放的現代化之路,造成了兩性間在階級、民族利益上的壹致性和在婚姻關系、家庭角色分工等方面的緊張與沖突,女性獲得的是在不觸動男權中心的權力框架內的有限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