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樹後人涼。 ”
很多時候前人種下的善因,後人才有今天的成果,在勞動中也是如此,有很多前人付出的苦,讓後人得到了享受,遺產繼承就能說明這種情況。有些人辛辛苦苦奮鬥壹輩子,留下了大筆的財富,讓後人繼承,這就是“前人栽果,後人享受”。曾經有壹位富豪,他繼承了哥哥的50億遺產,隨後以此掙了千億元,不過富豪非常有良心,又將千億資產還給了哥哥的兒子。
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依靠家族成員的***同打拼,其中香港就有壹對陳氏兄弟,他們分別是陳曾熙和陳曾燾。兩人彼此信任、相互扶持,最終苦心經營,成了壹番大業。
繼承哥哥50億遺產,他將千億資產還給兩個侄子
恒隆集團是非常有名氣的企業,其創始人就是陳曾熙和陳曾燾。這對兄弟出生在廣東壹個富裕的家庭,哥哥原本是在日本學習土木工程,弟弟在國立復旦大學學習銀行專業,此後兩人***同進軍房地產行業。
當時弟弟陳曾燾善於經營管理,而哥哥陳曾熙則是重操舊業,就這樣,兩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將生意做得越來越大。終於在1960年,兩人創辦了恒隆集團,其中涉獵到很多房地產項目。此外,兩人非常有遠見,深知單純的發展房地產項目並不能夠長久,於是他們決定跨越多個領域,更是謀劃著上市。
1972年,恒隆集團成功上市,哥哥的身價暴漲,弟弟也是整個集團的領軍人物。陳曾燾非常善於投資,並且看中了小米集團,在小米占據了20%的股份,是整個小米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除了小米之外,陳曾燾還投資了很多,例如著名的攜程旅遊,也是弟弟的壹項投資。
不僅如此。當時陳曾燾還看中上海地標港匯廣場和恒隆廣場,盡管當時這兩個廣場壹般,但他卻早早看到了這裏的巨大前景,如今這兩個廣場的價值達到500億,他們每年都能從此項目中獲得20億的營收。
由此可見陳曾燾在整個家族中是中流砥柱,他不僅有著極高的經營管理的天賦,還擅長於投資理財。不過,伴隨著恒隆集團的壯大,哥哥的身體卻因為連年操勞而身體健康出現問題。1986年,哥哥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將自己的遺產全部歸給弟弟,哥哥更是深信弟弟有很好的管理能力。
不過,當時哥哥的兩個兒子早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哥哥卻將遺產留給陳曾燾,壹時間引起很多猜測。其實背後的原因很好理解,:陳曾熙與弟弟***事多年,非常認可弟弟的人品和工作能力,他更是深知弟弟早已經將恒隆集團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因此他願意將整個事業交給弟弟打理。另壹方面,兩人是親兄弟,當哥哥的哪會不信任弟弟呢?因此他將弟弟視為自己的繼承人。
陳氏兄弟的感情,猶如佳話
當然,弟弟陳曾燾也不負眾望,經過他的專心經營,最終將恒隆廣場做大做強,使它的市值整整番了20多倍,如今他已經擁有了千億資產,更是將事業發展到中國內地。此外,弟弟陳曾燾有敏銳的嗅覺,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亞洲,當時陳曾燾就躲過了金融危機。不僅如此,反而還賺了上千億資產。
當然,陳曾燾也是壹個有情有義之人,他深知哥哥當年帶著自己打拼的不容易,因此他壹直想報恩。1993年,陳曾燾看恒隆集團市值1000億,於是將恒隆集團重新交到兩個侄子手裏,他不僅完成了哥哥的囑托,更是報答了哥哥的恩情。
如今,陳曾燾的兩個侄子也能夠擔起恒隆集團的重任,延續家族的輝煌。在此之後,陳曾燾來到了北京,開了壹家北京恒通食品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食品工業,並且熱衷於公益事業,他希望能夠將金錢取之於社會,再用之於社會。除此之外,與其他企業家不同的是陳曾燾非常低調,是香港的隱形豪門,雖然擁有很多資產,卻壹點不張揚。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妳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真正的君子只會要屬於自己的錢財,舍棄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財物。陳曾燾雖然受到了哥哥的支持,擁有了50億的遺產,但卻在恒隆集團做到成熟之後,選擇將壹切交接給哥哥的兩個兒子,這便是他君子般的情懷。陳曾熙、陳曾燾的這段兄弟之情猶如佳話,兩人間的信任是恒隆集團發展的基礎,也是他們整個家族興旺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