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有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如果公司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去爭取另壹個地方,這類公司多為“皮包公司”。
2、實地考察,見無固定員工。其員工四處流動,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這樣的公司可能是“皮包公司”。
3.看妳手裏有沒有“貨”。如果公司只說手裏有多少噸鋼材,多少臺彩電,多少噸PVC,而妳並沒有真正看到這些“貨”,妳可以暫時懷疑它是壹家“皮包公司”。
4.看其經營項目是否具體,大到飛機,小到繡花針,壹定是賣工業材料的皮包公司。
5.去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詢是否正式註冊,何時註冊,註冊資本,相關法人信息,每個月是否按時繳稅。
近年來,“皮包公司”打出的“招牌”之所以能迷惑人,關鍵原因就在於他們打出了巧妙的手法,主要是時髦響亮的公司名稱。某某全球貿易公司、某某太平洋貿易公司、某某有限公司、某某物資交易中心等。這些名字確實迷惑了很多人,要麽是剛進城的農民,要麽是商場新人,要麽是僅憑名字判斷公司現實的人。
(1)在壹些所謂的“避稅天堂”很受歡迎,主要是因為稅收很低。壹些跨國公司把國外子公司的商品高價賣給自己公司在這些地方設立的空殼公司,也就是空殼公司,以規避直接出口母國的高額關稅。而這些皮包公司都是低價出口到本國,從而獲得非常低的關稅,這些貨物直接運到本國,只是皮包公司的賬面上略有過渡。?
(1)從字面上看,就是壹個只有皮包的公司,兩三個人,七八個章,說明這個公司沒有真正的註冊資本,只是壹個空殼。
(3)“殼公司”是中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時許多公司的經營方式。這些“空殼公司”適應了當時短缺經濟條件下人們急於獲取商品的心理,“湧出”二手、三手信息從中牟利,因為這些公司只為交易雙方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殼公司”最怕兩端客戶在交易前見面。因為這些公司大多有著特殊的背景,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皮包公司”。?
在很多人眼裏,皮包公司有著不可信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