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
其中以宏村、太極湖村、南坪為代表。趁著春天溫暖的陽光,讓我們去安徽的古村落走壹趟,領略壹下中國南方美麗鄉村的魅力。
華麗鄉村
沈湎於宏村的寧靜悠遠的墨香村。
李慕白牽著馬。世界各地藝術院校的很多學生都來這裏寫生。在空閑時間,他們租壹輛自行車穿過稻田。這樣愉快的旅程壹年四季都可以實現。遊客比往年多,但不太擁擠。這是湖邊壹個美好的早晨。荷葉的前景,炊煙裊裊的徽派老房子的倒影,簡直就是壹幅田園畫卷。這並不陌生。妳應該還記得多年前壹枚8分普通郵票上的這壹幕。
肚子形的村落,讓妳驚嘆徽商的智慧和詩意。水流到每家每戶的門前,最後匯集到村子附近的月池。巷子深,馬頭墻,經常讓我想起小時候0755年到79000年的很多場景。唐智值得壹遊,是村裏最宏偉的庭院。建議住松鶴堂,院子裏有湖有亭。晚上可以睡在老式的雕花大床上,很過癮。
景點介紹
回族古民居和牛形水系古村落。
宏村古建築內部
宏村,壹座有著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居建築,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也凝聚著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村落呈牛形分布,水系牛腸滲透到每家每戶,多年來清水源源不斷流入每家每戶。歷經500年的洗禮,宏村依然保持著它的原貌,其完整的體系結構始終為遊人所稱道。最大的房子成知堂,被稱為故宮博物院。
有詩描寫宏村之奇:山是有角的牛頭樹,橋是四蹄屋,足以表現宏村之奇。村裏有14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宏村是中國古代根據仿生學建造的獨特而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還營造了“何以長路環濟,家家門前清泉”的良好環境。
宏觀村叫牛形村,肯定離不開牛。
牛肚:宏村南湖的形狀像壹個大牛肚和方圓,正好位於牛肚的位置,這是著名的形狀。
牛的肚子:宏村月沼,牛的肚子呈半月形,月沼恰到好處。
角:兩棵大樹,像牛的角,已有五百年的歷史,卻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唐智:宏村最大的私人住宅,被稱為故宮博物院。大旗泉是宏村的另壹個景點。
宏村門票全價80元,持60周歲以上學生證和軍人殘疾證的學生可享受半價優惠。門票裏包含導遊費。
美麗的太極湖村
在雞西,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古雅,當地居民說得最多的地方太極湖村。走近太極湖村,感覺“藏在閨房裏,不為人知”,驚嘆這個古鎮帶給我們的美好。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太極湖村,距績溪縣城15公裏,距龍川胡宗憲尚書府景區3公裏。元西河以“S”形穿過村莊。是“獅象守日月為龜蛇圍欄”的太極風水古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這是徽杭古道的必經之路。該村至今仍保留著明代的銀泉街,千年古樹,古橋,百余間古宅,安
在湖的入口處,大部分人會在壹條名為《聊齋》的元溪河中,以倒“S”形繞村南流動。彎曲的河水將地塊完全分為兩部分:村屋和耕地。讓人不禁想到民間的“太極圖”。
在《績溪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湖村村落整治規劃圖》上畫個圈。不難發現,彎彎的元西河就像壹條神奇的“太極”曲線,將湖村分割成村落和田野。如果把“陰陽魚”的眼睛畫在兩個功能不同的地塊上。壹幅生動的民間“陰陽魚太極圖”立刻映入我的眼簾。
張祠堂
張祠堂
走進太極湖村,壹座高大雄偉的祠堂坐落在村子的西端——張氏祠堂。祠堂前的照壁上,有壹幅彩繪:瑞獸圖。在該寺的搖擺亭廳內,有壹座明代盤龍香亭,柱上雕有六條搖擺的盤龍,代表了徽州木雕的最高水平,堪稱壹絕。這是太極湖村壹個傳統文化秋千的道具。太極村每個男人到了40歲,都要“玩”,即進行壹次“蕩舉亭”的大型娛樂活動。秋千是風車形的,女孩們穿著古代的衣服,綁在椅子上,唱著徽調,伴著演奏。亭子是壹個木棉的方盒子,四周是觀賞花,有兩三個幼童,扮演壹出戲的角色,演員根據人物用鋼條固定在亭子上,不露痕跡,嘆為觀止的奇觀。堪稱江南壹絕。銀泉街
出了祠堂,沿著曲折的石板路,就到了水街——銀泉街。銀泉街建於明代,全長300多米。水來自石金山,經過村莊,流入石門河。壹年四季,溪流不息,水聲如鋼琴的旋律。春天即使漲水,水也到不了街上,奔流的水聲更是動聽,因此得名銀泉街。銀泉街與南北主街形成“D”字形,全部用青石鋪成,街上豎立著兩座石橋,稱為大小石橋。沿河兩岸有100多座白墻青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築,有民居、商店、藥鋪、油坊等。多為明清建築,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有通往河邊的石階,供村民洗漱。“小橋、流水、人”呈現出壹個村莊清新明亮的景觀。
磚雕牌坊
中國門樓第壹村
太極村門樓的磚雕堪稱徽州之最,每壹件磚雕都是壹件稀世珍品,具有奇異變形的浪漫之美。有大量磚雕,大雕面積20個,最大雕面積4.2平方米;門的造型豐富,有卷軸式、塔式、掛花柱式等;雕刻技法嫻熟,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質感效果,雕刻技藝登峰造極;雕刻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構圖恰當,主題突出;該村磚門套已雕刻300多年,是極為難得的文史資料。因此,太極湖村也被稱為“中國門樓第壹村”。
南屏夕陽紅
南平概況
南屏,位於黟縣西南部,是壹個有著千年歷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到目前為止,完整保存了近300座明清古建築。奎光堂、徐誌堂等祠堂建築龐大,氣勢宏偉。“神思堂”、“淩冰閣”等民居,端莊典雅,風格各異;水口“萬松林”古樹參天,古橋靜臥;七十二座古廟在高墻深院間交錯,猶如迷宮,充滿神秘。南坪、宏村等地還是《績溪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湖村村落整治規劃圖》、《臥虎藏龍》、《風月》等多部著名電影的拍攝地。
南屏觀察點
1.半春園:又名“梅園”,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這是村裏的富商葉為他的孩子讀書而建的私塾。園內有三座大書店和半月形院落,壹幅對聯上寫著“靜樂可忘軒冠之壯麗,清遊勝再續前緣之塵埃”。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菊豆》而聞名的“西園”,位於葉氏宗祠前,建於清乾隆1791年。占地近1公頃,由牡丹園、梅竹園、山水園、松柏園四部分組成。它是由當時的村民葉君建造的,供孩子們學習和培養。西園已毀,現僅存石雕“西園”。前門緊閉,留下西園溪、西園橋、古樟樹等遺跡。村裏還有“蘭佩書屋”、“伴玉山屋”、“梅園家塾”等。
2.徐誌堂:南屏村葉氏宗祠“徐誌堂”,是壹座占地2000平方米,重檐、莊嚴的古剎。門頂有“任命翰林”、“秦賜翰林”、“秦取壹縣”的金匾,昭示先人的功勛,為後人帶來榮耀。祠堂前,它立在墻上,門樓高大,壹對壹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精美。四根大石柱支撐著前額,上面雕刻著古老的丁寶瓶子。秩堂分為上、中、下三層。壹進大門,妳就會看到80根巨大的木柱支撐著這座宏偉的建築。柱子上有“石林派顏家遠,吳歸新氣象”等木對聯。橫梁上懸掛著“進貢元”、“進士”、“京魁”、“宋軍曹節”、“晉後稷生”等名揚四海的匾額。堂下是打鼓奏樂的地方,還可以搭臺演戲。中殿是禮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大廳,上殿是供享堂,樓上放著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廳和上廳可容納數百人舉行儀式。以前秩堂大門只在重大節日才開,壹般都是側門進出。門的高度比其他七家祠堂都高,所有同姓的祠堂和祠堂都是不可逾越的。
南屏古鎮
3.南屏村:南屏村,原名葉村,因其位於西南和北部的南屏山上,現更名為南屏村。原來是壹個很不起眼的山村,元末壹個姓葉的從祁門白馬山遷來後才迅速發展起來。到了明朝,南屏村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全村逐漸形成了葉、程、李三個姓氏。目前仍有72條深巷、36口水井、300多座明清古民居。
4.南屏祠堂群
南平最有特色的建築應該就屬祠堂了。“城市裏普遍存在舊的宗法制度,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分支、派系,就成了祠堂。”南屏至今仍有8座祠堂,大部分位於村前橫店街壹條長約200米的中軸線上。其中,有整個家族擁有的“祠堂”,有某個分支擁有的“支堂”,有壹個或幾個家族擁有的“家族堂”。祠堂規模宏大,祠堂小巧精致,形成了壹組風格古樸、色彩神秘的祠堂。
5.神思堂:“神思堂”是壹個約半畝大小的院落,有完整的石凳和石頭。全屋朝西朝東,前後兩個入口,三個走廊,三個臺階。它從覆蓋著青磚的大門進入。左邊有壹座小花園,石板鋪成的小道曲折通向正殿,寓意“歪福引斜壽”。
正房前廳完全按照當年的格局布置,中殿上方的黑漆匾額上有“神思堂”的大金楷書,出自名家黃天璧之手
後宮活動的地方是向後的,向後的地方比向前的地方小。落後的木雕保存完好,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都是嶽飛傳裏的人物。文革的時候四舊壞了,這個主人比較聰明,用黃泥貼了木雕,上面有毛主席語錄,所以造反派當時不敢破壞,還好保存了下來。這幅《月亮船圖》無論是造型還是意境,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啟迪。值得壹提的是,業主家的廚房裏有土竈,有清朝、民國和現在使用的節能竈,還有方便簡單的燃氣竈。從這裏,妳可以看到農村近百年來的巨大變化。神堂的祠堂就是上素堂。
6.步步為營:南屏村有72條巷,所以南屏村也被稱為“迷宮村”。階梯式上升巷,或稱“長屋巷”,是72條巷中最長、層次感最強的壹條巷。盡頭有23級臺階,壹級比壹級高,村民稱之為“逐級上升巷”。
十字路口或西字路口的墻壁上常有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有三層含義:壹是作為路標,告訴大家這是壹個丁字或十字路口;二是護墻,提醒村民這是壹個路口。搬運貨物時,要小心慢行,防止木頭、石頭在轉角處碰到墻壁;是三村的村民認為在路口豎立“石敢當”石碑可以辟邪。另外,每個角落都有長長的凹石,表示退壹步。徽商是儒商。他們在建房時考慮到了鄰裏關系,“退壹步,讓三分心平氣和”,顯示了他們以和為貴的寬廣胸懷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