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舉壹隅不以三隅反

舉壹隅不以三隅反

出自春秋 孔子門人編訂的《論語·述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壹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擴展資料

詳解

名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是:學生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如果不是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

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

“憤”就是學生對某壹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通時的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

“悱”是學生對某壹問題已經有壹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壹種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後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

百度百科-《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