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日本侵略軍從安陽南犯,駐新鄉的國民黨部隊聞風攜眷南逃。2月13日至25日,日軍沿平漢線長驅直入,先後占領輝縣、新鄉、獲嘉、汲縣。另壹支由山東侵來的日軍相繼占領長垣、封丘、延津、原陽。
2月14日,日軍攻陷新鄉市以前,先進攻國民黨軍隊設防的汲縣楊井村。他們先用重炮轟擊,繼以坦克開道,步、騎兵跟進。日軍進村後,抓到婦女先奸後殺,抓到男人用刺刀戳死,然後架到火上焚屍。壹名12歲少年被日本兵活活撕成兩半,其狀慘不忍睹。不足500人口的村莊,被日軍用槍殺、刀砍、割喉、挖心、犬咬等手段殺死60多人。這就是日軍制造的楊井村血案。
2月17日,國民黨29軍宋哲元部向西撤退。日本侵略軍占領新鄉,新鄉人民陷入日軍鐵蹄之下。
2月,日軍在新鄉建立領事館,搜集情報。
3月,日軍到處殺人放火,僅3月25日在長垣壹次就殺害無辜群眾1700余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屠城慘案”。
新鄉東關慘案
3月16日夜,新鄉的抗日武裝襲擊新鄉縣宋王莊南頭嶽飛廟內的日軍哨所,縣城裏的日軍得知後,向縣城東南方臺頭、楊村壹帶猛轟排炮,並出動人馬到飲馬口、宋王莊、東關壹帶"清鄉"。在東關,劉長大的弟弟因開門慢了,被劈死在門口。路北關爺閣上住壹窮漢範鶴妞,也被劈死。日軍又把抓來的200多名老百姓,關在嶽飛廟西隔壁的祖師廟內,強令人們跪下,用槍托向跪著的人頭上、身上亂打,許多人被打得頭破血流,呂寶華頭被打破後死亡。天亮時,壹日軍軍官到廟內人群中巡視壹圈,見李陵西老人穿著破軍裝(李系壹窮人,拾了軍隊扔掉的破軍裝禦寒),即把他拉出去綁在樹上,讓幾只狼狗把他全身上下連衣
帶肉撕得稀爛。李喊叫得不成人聲,又被當胸壹刀捅死。日軍還把壹位年過花甲的侯姓老人和壹名叫良貴的青年砍死在門外。(
3月,日軍推行“以華治華”和“治安強化運動”,進行奴化宣傳,各縣相繼建立維持會,4月改為縣公署,同時還成立了新民會。自此,各縣相繼形成中***、國民黨、日偽三種政權並存的局面。
6月5日,蔣介石借抵抗日軍,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致使黃河改道南流。1947年花園口堵復後,黃河又流回故道。
1939年(民國28年)
3月5日,日本為掠奪我國資源,便利部隊調遣而鋪設的新(鄉)開(封)鐵路通車(1947年被國民黨拆除)。
5月15日,駐延津日軍壹個小隊由漢奸劉善道引路,到野廠村搶糧抓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亭聚眾奮力抵抗。5月30日拂曉,日偽軍200余人再犯野廠,村民誓死禦侮,堅守寨墻,與敵人激戰壹整天。敵動用坦克、毒氣彈,傍晚攻入寨內,遂進行野蠻燒殺搶掠,全村170余人慘死,500多間房屋化為灰燼。這就是日軍制造的“野廠血案”。
同年,日軍侵略者誘使獲嘉縣百姓廣種罌粟,並大量出售鴉片煙、海洛因。據調查,東辛莊(今屬大新莊鄉)91戶人家吸食毒品者29戶37人,其中破產者25戶,流落外地失蹤者5人。
1940年(民國29年)
3月,國民黨四十軍軍長龐炳勛,新五軍軍長孫殿英率部進駐輝縣(今輝縣市)侯兆川。
6月5日,日偽步騎8000多人分三路向濮陽、長垣交界處之桑村合擊,八路軍第二縱隊新三旅第八團在小渠、黃凸與敵激戰,斃傷日偽軍400余人,擊毀汽車26輛。該團三營掩護主力突圍,營長張海月等300余名指戰員壯烈殉國。敵人以為發現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調集2萬重兵,於6月10日(農歷五月初五)發動更大規模的“掃蕩”,史稱“五·五大掃蕩”。
1941年(民國30年)
5月,被日軍霸占的武陟縣木欒店成興紗廠遷至新鄉(今新鄉市化纖紡織廠),次年1月開工生產。
8月,壹名日軍在汲縣(今衛輝市)八裏屯馮姓瓜地搶瓜,被馮家父子三人打死,日偽軍聞訊開來數百人,燒死馮全家,燒毀房屋500余間。
同年,日貨大量湧入淪陷區,民族工業遭到嚴重破壞,新鄉原12家蛋廠僅剩7家,職工由3000人降至250人以下,小鐵廠只剩2家11人,針織業只剩2家9人。
1942年(民國31年)
3月29日,日軍出動汽車10輛,向長垣岸下、趙堤、連莊、找寨壹帶“掃蕩”,逮捕***產黨員陳春景及160名群眾,押送到開封監獄後,有的被送往東北當勞工。
1943年(民國32年)
5月21日,盤踞在輝縣侯兆川的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新五軍孫殿英及輝縣雜牌趙全五、秦守英部***70000人,全部投降日本。
7月7日,新鄉、安陽日軍集結6000余人,對太南地區進行掃蕩。
1944年(民國33年)
3月28日,八路軍太行第七分區的偵察隊在新鄉縣秀才莊(今屬大塊鄉)壹帶執行任務,被漢奸偽保長告密,陷入日偽軍重圍,壹哨兵當場犧牲。經激戰後,除衛生員周太生脫險外,46位偵察員陷入敵人魔掌,4月7日,被日軍殺害於陳堡東北地。後葬於市烈士陵園,即“四十七烈士”(當時認為47人全部犧牲)。
7月,日本侵略者擄掠原陽縣青年農民240多人,到日本神戶、大阪、石川等地充當苦力。日本投降後,這批勞工返回祖國,但他們中有的死在日本,有的因傷致殘。關於勞工索賠問題至今未果。
10月17日拂曉,日軍騎兵300人,偽軍1000余名,包圍了濱河縣中心區小渠村(今屬長垣縣武丘鄉),殘殺無辜同胞600多人,造成駭人聽聞的“小渠慘案”。
秋,日本侵略軍通過所謂“合作社”以低價強購糧食,加之地方強征,農民每畝約出糧食百余斤,雜差款1000余元,人民苦不堪言。
1937年(民國26年)
1937年,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形成後,八路軍駐國民黨第壹戰區聯絡處在新鄉成立。9月,中***中央北方局軍事委員會書記朱瑞任主任,恢復豫北黨組織,成立了豫北抗日民眾動員實施委員會,舉辦了豫北師管區抗日幹部培訓班,培訓了壹批抗日骨幹。
2月15日,中***黨員李毅之、許雛生(又名許冠英)分別在新鄉、輝縣、獲嘉農村組織百余名青年進行武裝抗日準備,奔赴山西陵川訓練。3月成立豫北民眾抗日自衛隊(後易名為平漢抗日遊擊支隊,李毅之任司令員,許雛生任政治特派員),在豫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2月16日,與***產黨素有聯系的國民黨河南省保安副司令張權在輝縣(今輝縣市)趙固鎮將汲縣(今衛輝市)華新紗廠106名工人編成抗日大隊,孫伯嬰任大隊長。8月,該大隊編入***產黨領導的河北民軍第九支隊。
3月,八路軍壹二九師補充團南下豫北,武裝開辟太南和道清路沿線工作,輝、汲、獲、新鄉等縣先後成立了抗日遊擊隊。
4月15日,陳賡率八路軍壹二九師三八六旅進駐輝、汲兩縣,與趙(基梅)、塗(錫道)支隊壹起開辟了輝縣黃水溝抗日根據地。
7月,為配合武漢保衛戰,防止日軍修復黃河橋南犯鄭州,劉伯承部依托太行,出平漢路兩側和道清西段,轉戰安陽、輝縣、汲縣、新鄉、修武等地,頻頻向敵軍出擊。
8月6日,八路軍壹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襲擊潞王墳火車站,斃傷日軍百余人。
8月,楊得誌、王新亭領導的六八八、六八九兩個團,為確保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動員群眾把道清鐵路道口至李源屯(今屬李源屯鄉)段扒除。
10月,中***新輝獲中心縣委撤銷。新輝獲汲中心縣委在輝縣西平羅成立,對外稱八路軍工作團。
1939年(民國28年)
5月15日,駐延津日軍壹個小隊由漢奸劉善道引路,到野廠村搶糧抓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亭敲鐘聚眾,組織全村青壯年,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抗擊敵人,敵人丟下機槍和幾具屍體,狼狽逃走。
1940年(民國29年)
3月,國民黨四十軍軍長龐炳勛,新五軍軍長孫殿英率部進駐輝縣(今輝縣市)侯兆川。
6月5日,日偽步騎8000多人分三路向濮陽、長垣交界處之桑村合擊,八路軍第二縱隊新三旅第八團在小渠、黃凸與敵激戰,斃傷日偽軍400余人,擊毀汽車26輛。該團三營掩護主力突圍,營長張海月等300余名指戰員壯烈殉國。
1942年(民國31年)
4月,封丘城內東街居民張宗晉乘黑夜潛入日軍汽車隊駐地,用炸藥炸毀汽車兩輛。8月,又炸日軍特務機關新民會,炸傷漢奸三人。
5月22日,日軍出動6萬余人,對太行區進行掃蕩。八路軍壹二九師在反掃蕩中斃死敵5000余人。
7月13日,陽武縣(後合原武縣合並為原陽縣)大賓鄉佛教會組織會眾抵制偽政府所派糧款,日偽軍100多人出動“清剿”。佛教會長孫廣勝集合孫堤、溫堤、田莊、碼頭、費辛莊等村佛教會員數百人,與敵人肉搏拼殺,打死3個日本兵、4個偽軍,孫廣勝等12名佛教會員戰死。
1943年(民國32年)
同年,日軍為掠奪我國資源,方便兵力彈藥運送,以灌溉為名,強迫數萬民工開挖引黃入衛工程。由於民工反抗,工程半途而廢。
1944年(民國33年)
6月,太行八路軍發起夏季攻勢。6月3日,七分區部隊再克薄壁,拔除廟崗據點。6月7日,七分區壹團在輝縣獨立營、汲縣縣大隊配合下,攻克日偽安插在新輝汲三縣間的重要據點張村,俘偽軍130余人。
同年,日軍壹列車由黃河南岸開往新鄉,火車司機李永錄(***產黨員)根據黨的指示,在獲嘉忠義至亢村之間,以八路軍攻擊列車為幌子,突然加快車速,致使列車顛覆起火,物資被焚。
1945年(民國34年)
1月6日至15日,美國空軍炸平漢鐵路新鄉段、新鄉火車站、潞王墳火車站、飛機場、日軍營房、油庫等。
1月,太行第七專署新鄉辦事處建立,張天性任主任,其任務是組織力量,迎接反攻,收復新鄉縣城。
1至2月,太行區第七、第八分區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緊密配合下,發動了道清戰役。肅清了道清鐵路兩側的日偽大小據點,收復了1750平方公裏的土地,解放了75萬人民。俘虜日偽軍1800多人。
8月,蘇聯對日宣戰後,冀魯豫軍區三路大軍向開封、新鄉、安陽出擊,在地方軍民配合下,向日偽發動全面進攻,先後收復輝縣、陽武、原武、封丘、長垣等縣城。
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正式簽字,次日,各地集會慶祝抗日戰爭勝利。
在新鄉縣西龍寺,現藏有壹通侵華日軍為紀念其在新鄉死亡的日本軍人所立的“戰歿勇士之墓”碑。該碑原立於新鄉縣小冀鎮北門裏,1958年修橋時,被砌在橋上。1981年原橋改建為水泥橋,墓碑被拆下移到了縣博物館,新鄉縣為建立石刻博物館,把該碑又移放西龍寺。此碑真實地記錄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侵華戰爭中,被新鄉抗日力量打死的部分日本軍人的情況,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壹個可恥的記錄。
該碑碑文全部用漢字撰寫。碑的陽面正中豎寫著楷書“戰歿勇士之墓”。可能人們出於對日寇的痛恨,“戰歿勇士”四字已被鑿毀,字跡模糊,現在只能大概辨認。墓碑陰面***刻有碑文16行,內容全部書寫的是從1938年8月11日到1940年5月21日,日軍9批在新鄉死亡的人員名單,詳細地記述了死者所在部隊、兵種、職務等。
碑的下半部有“小冀鎮警備隊長村田賢二、站長和田勇、警備所長石田吉太郎、保線工長定峙九壹”等立碑人的署名,從名字可以看出他們也是侵華分子。
日寇的鐵蹄是1938年2月17日踏入新鄉的。他們進入新鄉後,即對新鄉人民大肆燒殺掠搶,給新鄉人民帶來亙古未有的大災難。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遭到了新鄉人民義無返顧的反抗。面對全副武裝、兇狠殘暴的日寇,新鄉的人民群眾不屈不饒,為保家衛國勇敢拼殺。1938年2月15
日夜,新鄉群眾在***產黨新、汲、獲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將駐新日寇大野部隊炮兵團存放在東關校場的大炮拆毀數門,被日本哨兵發現後,他們即行撤退,途中在曹家祠堂將日寇小隊長殺死。1942年7月13日,原陽縣大賓鄉的佛教會員在孫堤村同日偽軍進行了壹場慘烈的肉搏拼殺,他們懷著對敵寇的滿腔仇恨,英勇奮戰,打死三個日本兵,4個偽軍。該“戰歿勇士之墓”碑的樹立者,意在祭祀死亡的日本兵,但卻也留下了侵略的證據,也從側面顯示了新鄉人民奮勇抗擊侵略者、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
“戰歿勇士之墓”墓碑中所述的“勇士”,都是地地道道的帝國主義侵華的炮灰和殉葬品,這通墓碑正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日本侵華的反證。
楊井村血案
當年2月14日,日軍攻陷新鄉市以前,先進攻國民黨軍隊設防的汲縣楊井村。他們先用重炮轟擊,繼以坦克開道,步、騎兵跟進。日軍進村後,抓到婦女先奸後殺,抓到男人用刺刀戳死,然後架到火上焚屍。壹名12歲少年被日本兵活活撕成兩半,其狀慘不忍睹。不足500人口的村莊,被日軍用槍殺、刀砍、割喉、挖心、犬咬等手段殺死60多人。
延津野廠血案
1939年5月15日,日軍壹個小隊到延津縣野廠村抓夫搶劫,農民武術師李思功、李金言等敲鐘聚眾組織全村青壯年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抗擊敵人。村民們不畏強敵,死打硬拼,使敵人丟下壹挺機槍和幾具屍體,狼狽逃回延津城。5月30日拂曉,惱羞成怒的2000多名日偽軍將野廠村團團包圍。野廠村民同仇敵愾,男女老少登上寨墻,用簡陋的武器打退敵人壹次次進攻。敵人先用坦克轟擊,接著向村裏施放毒氣彈。村民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麥稭火烘攆毒氣,堅持戰鬥。對峙到傍晚,寨墻終被轟開,日偽軍端著刺刀沖進村裏,殺死了殘存的170名村民,又把500間房屋和所有的家禽牲畜燒光,仍不解氣,又將汽車、坦克壹字排開,把1000多畝待收割的麥子碾倒軋毀。
原陽屠城
1938年日軍占領原陽縣(當時是原武和陽武兩縣)殺害無辜群眾2000余人。陽武城西門外沙丘和城東南奎星樓下成為日軍的殺人比賽場。他們每次用刺刀捅,戰刀砍,少則數人,多則數十人。1939年,日本憲兵隊長管原與汴新鐵路(新鄉—開封鐵路)陽武站站長武市權六比賽殺人。武市用戰刀壹氣砍死了18人。
血洗高末莊 1942年,日軍將高末莊搶光燒光殺光,使壹個300多人的村莊從此在地圖上消失。
長垣屠城1938年3月8日,國民黨68軍壹度收復長垣縣城。4月25日,日軍調集重兵反攻,入城後在城內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大街小巷屍枕狼藉,血流成河。當時小南街楊連喜家11口被殺,胡大門街韓德潤壹家9口無壹幸免。日軍將躲在黌(hong)學院內的群眾驅趕到崇聖祠大殿,架起機槍堵住殿門,瘋狂掃射。300多名村民倒在血泊中。掃射後,日軍又進入大殿用刺刀翻檢屍體,發現壹息尚存者即向其身上猛刺,慘叫聲撕裂人心。這壹天,長垣縣城被殺了1700多人。
小渠慘案
1944年10月,日軍瘋狂“掃蕩”抗日根據地。17日拂曉,日偽步、騎兵1500人對長垣縣前小渠村實行拉網式合圍,幹部、民兵和群眾拼死突圍,但許多人沒有能夠突出去。中午敵人把包圍圈內的人群驅趕到前、後小渠村的幾片空地上,查找誰是八路軍,誰是農會幹部。人們怒目而視,拒不回答。於是,敵人就開始瘋狂地大屠殺。在關帝廟前的場地上,敵人砍殺串綁的青壯年,把屍體垛起焚燒。在東寨外小樹林裏,敵人把抓來的人蒙上雙眼,綁在樹上,喊著口令當活靶刺殺。在北寨墻跟兒的鹽土堆上,敵人燒死100多人。村後街有壹水井,敵人把人逼進井裏,又推倒土墻把井填住,再用石滾壓碾。大屠殺壹直持續到太陽偏西。這壹天,敵人殺了690多人。1944年12月抗日縣政府特為小渠慘案死難同胞樹立了壹座紀念碑,銘記日寇這次血腥罪行。現碑碣猶在,血淚井猶存。
日本侵略者在占領新鄉及市屬8縣7年多的時間裏,燒殺掠奪,給新鄉人民帶來亙古未有的大災難。這裏記述的,只是日軍無數暴行中的壹少部分,但僅此已足以警醒世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永遠記住這血的仇恨,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
轉載請說明出處(112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