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同學聚會或參加婚禮時,總會被人問到我的工作是什麽,以前我會說:“產品經理”“用戶體驗設計師”。如果對方有過了解,基本這樣回答“哦,挺好啊”如果對方不知道這個行業,基本這樣回答“哦”。假如把“我”當作壹個產品,相信這桌人使用的次數僅此壹次而已。
現在我的回答是:“我是壹個講故事的人”,與之前的回答相比,它提供了壹種更好的對話方式、壹個不可抗拒的繼續對話的理由。仔細想想,產品經理和用戶體驗設計師確實都是故事的講述者,我們經常要在交流時講故事。
為什麽壹些產品經理、用戶體驗設計師從優秀到卓越,而有些則不然。我從“皮克斯的22條故事法則”受到啟發,提煉並重新解釋為:產品經理和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六個習慣。
1、? 思考初衷
講故事最基本的是什麽?就像Clayton Christensen所說:“人們不想購買四分之壹英寸的鉆頭,他們想要的是壹個四分之壹英寸的鉆孔。”問問自己,我們是要告訴用戶為什麽需要在墻上打孔?還是告訴用戶鉆頭的特點,或告訴用戶如何去打孔?
產品經理和UX使用各類軟件畫原型畫交互,畫用戶與產品功能交互時所發生的各種情況,壹直在規劃在設計某某產品以及告訴用戶如何使用它,卻忽略了初衷。
皮克斯法則1 4: 妳為什麽必須說出這個故事 ? 這個故事吸引人的部分源於妳內心的何種信仰?這是故事的核心。
2、? 產生***鳴
壹個好的故事,觀眾的同情和欽佩源於看到主角在危機下奮鬥的過程。如果不深入了解主角正面臨的困難,讀者觀眾就不會產生***鳴。
正如我們做產品,如果不深入了解用戶正面臨的問題,我們也就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努力解決了。產品的成功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是走好這段曲折的路程。
皮克斯法則1 :敬佩壹名角色的不懈努力與勇於嘗試,多過於敬佩他的成功 。
3、? 可靠的故事情節
當我們的故事缺乏可信度時,我們會失去觀眾。
持續關註用戶的目標、利害關系、以及看他們如何克服障礙。而不是為用戶制定標準。
皮克斯法則 15:想象自己就是筆下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妳會怎麽做?把自己丟進難以置信的情境中, 去 感同身受。
4、? 有影響力的故事結構
每個故事都有開頭、過程、結尾。壹個好的故事有明確的結構銜接這些過程,類似壹個好的演講。
通過Tell-Show-Tell結構講述產品功能更具說服力:首先,描述將要開展的內容,接著講解用戶的需要和想要的東西,然後了解用戶是如何來解決的,最後,說明為什麽要關註用戶的這個問題,以及未解決所帶來的風險。
皮克斯法則 4:從前____ , 每天____ , 直到有壹天____ , 因為____ , 所以____ , 因此____ , 所以____ , 最終____ 。
5、? 妳的故事有什麽創新?
沒有人願意再次看壹個同樣的故事。
妳的產品有什麽不同?可能我們解決的都是“短視頻社交”這種同壹類產品,但妳的產品如何以不同方式展開?在拋出第壹個想法後盡快叠代,直到成為壹個可落地的創新方案。
皮克斯法則 12:愈早出現在腦海中的想法愈要打折扣,也不要局限在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想法…想盡辦法打破平庸無奇,讓自己被自己驚喜。
6、? 從故事的結尾做起
好的故事都是從結尾寫起,無論過程多麽曲折,始終都有明確的結局來指導過程。
如何衡量項目成功的標準?目標是什麽?預期的主要成果是什麽?這是我們從開始就要制定好的。
皮克斯法則 7: ? 先思考故事的結局,再考慮過程和發展。說真的,結局部分是最難的,所以在壹開始就得先細膩 規劃 。
不要再胡亂編造用戶故事了,停止那些憑空制定的項目計劃,刪除那些自欺欺人的條款聲明。講好壹個故事,最終妳將擁有壹個充滿熱情的團隊,為用戶喜愛的產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