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智慧養老企業的發展前景

智慧養老企業的發展前景

養老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慧養老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有延華智能(002178)、萬達信息(300168)、易華錄(300212)、康泰醫療(300869)、九安醫療(002432)、愛農。

本文的核心數據:人口結構、市場規模、養老模式、競爭格局。

工業概況

1,定義

智慧養老,也稱智慧養老,是指醫療保健電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和產品的集成應用。、以及人體體征、居家環境等數據的采集,從而實現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專業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和分析,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養老需求。

根據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的《智慧健康醫療產品與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分類,我國智慧健康醫療產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健康檢測設備、智能護理設備、家用機器人五大類。老年人智能健康養老服務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料、養老機構信息化等六大類。

2.產業鏈分析:產業鏈長,涉及行業多。

據前瞻分析,智慧養老的服務鏈條上遊有物聯網、雲服務等先進技術。智能設備的芯片、傳感器等核心部件的供應,以及護工培訓、養老金融等服務;其中,先進的技術和智能設備核心部件的供應是智能養老與傳統養老的主要區別。

產業鏈中遊是各類智能化的養老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下遊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

行業發展歷程:起步較晚,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國內智能養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2007年,中國建築業協會智能建築分會副會長胡黎明發表《新型數字居家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提出“數字養老”;2010,學術界開始使用“信息化養老”的概念;2011出現“科技養老”概念;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了“智能養老”的概念。

從目前的技術經濟形勢來看,行業的培育期約為2015-2017。在此期間,適應養老產業的法規、政策、標準、創新體系和可信的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許多企業將不斷創新。2018-2020年將是行業的提升期。這壹時期,適應智慧養老產業的各類企業基本建立,創新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湧現,投融資市場十分活躍。智能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拐點在2021年左右。2021之後,基於網絡的無形市場規模將逐漸接近傳統有形市場規模,智慧養老產業此時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持續加持,行業長期受益。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的背景下,中央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推進智能化養老。201117年9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此後,《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政策中都提到了“養老服務業信息化建設”的字眼。

2013年,全國老齡委成立“全國智能養老專家委員會”,指導我國智能養老服務和產業發展。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2017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提出加快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並規劃了相關目標。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進壹步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並制定了相關目標。這些利好政策和信息意味著智慧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行業發展現狀

1,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銀發經濟”蓬勃發展。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民健康擔憂增加。

從人口年齡構成來看,近年來我國65,438+05-64歲人口比例不斷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0-14歲人口比例為17.9%,15-64歲人口比例為68.6%,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3.5%。2021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到2021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達到14.2%。

人們對健康保險的關註度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不斷增加。從2011到2020年,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從692億元上升到8173億元,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健康險市場的發展,2020年健康險收入增速高達15.66。2021年,我國健康保險收入再次增長,達到8447億元,體現了我國對健康的日益關註。

——養老機構數量增加,老年人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為應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趨勢,近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和升級力度不斷加大,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近五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3.98萬家,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501.6萬張。

註:2018年以前,養老機構和床位統計口徑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自2019年起,單獨進行老年人服務機構統計。

據全國中老年網調查,我國45%的老年人有儲蓄存款,2016年老年人存款余額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近8萬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養老金總額將超過7萬億元。2065438+2006年,中國老年健康養老產業市場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但據不完全估計,2016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為5000億至7000億元,需求持續旺盛,但有效供給不足。隨著健康醫療產業供給的不斷增加,2030年中國老年健康醫療產業的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2.中國智慧養老產業模式分析。

-目前以“9073”為主要模式,“社區”和“家園”模式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我國目前有兩種養老模式,即“9064”和“9073”。其中,“9064”模式是北京市提出的,即90%的老人通過家庭護理在社會服務的幫助下進行養老,6%通過政府購買社區養老服務,4%的老人住在養老服務機構。我國另壹種養老模式是“9073”模式,這是上海在“十壹五”規劃中首次提出的,即90%的老人由家人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參考日本和美國的經驗,在支付制度和養老金建設方面給中國很多啟示。考慮到我國目前的情況,未來居家養老模式將成為主流趨勢,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將成為重要補充。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是“9073”模式。

20265438年底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顯示,52.9%的城市居民願意選擇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比例明顯下降,而對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需求比例有所上升,分別達到26.5%和20.6%。

——以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

在居家養老中,智能設備和科技產品是家庭成員的輔助。由於居家養老是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服務模式,居家養老需求巨大,智能居家養老產品需求巨大。而以居家養老為目標市場的智能居家養老產業,門檻低,商業化成功的可能性大,容易帶動整個產業鏈,因此處於優先地位。

中國的養老產業是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3.智能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銀發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始,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進壹步明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20年突破4萬億元,增長迅猛。展望未來,結合歷年來智能養老在整體養老市場的滲透率,2021年中國智能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可能達到4.57萬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示範企業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從三部委公布的五批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省份都開展了智慧養老試點,但這些試點壹般集中在城市而非農村,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在北京、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智慧養老發展的特點是起步晚、水平低。

2.企業競爭:信息技術公司占比最高。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其中信息科技公司76家,醫療科技公司37家,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信息技術公司占比最高,達到38%,主要是因為信息技術公司具有以下優勢:(1)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為企業持續創新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2)豐富的信息資源,為養老行業提供專業、優質的智能化服務;(3)成熟的養老產品、服務和系統能夠在市場上推廣運營;(4)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清晰,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3.產品競爭:智能檢測設備入圍數量最多

2020年9月,經過地方推薦和專家評審,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與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118產品入圍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20個子類,包括智能康復設備、智能檢測設備等。

註:截至2022年6月,官方尚未發布2021版智慧健康養老產品與服務推廣目錄。

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與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推廣目錄共有120種服務入圍,共有6個小類,其中居家健康養老服務、生活照料服務和養老機構信息服務入圍最多,分別為39件、23件和18件。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智慧養老市場規模將全面爆發。

2.智慧養老產業四大發展趨勢:人性化、老齡化適應性、線下與醫養結合。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輔助整個養老產業,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服務。但是,目前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部分產品和服務還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產品的開發還存在不足。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智慧養老產業將向服務產品人性化、健康管理與線下融合、醫養結合的方向發展,建立壹體化的管理產品結構和服務體系。

更多對該行業的研究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產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智能養老前景如何?

1.

智慧養老是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工具,連接各種服務系統,為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新型養老模式。與傳統的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相比,“智慧養老”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也使得“智慧養老”的潛力受到各方重視。

智慧養老發展到什麽階段?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銀發經濟”的興起,在國家大力支持養老產業的背景下,智慧養老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期。目前,我國養老產業主要是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未來,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平臺的幫助下,智能養老將從“扶老”向“用老”轉變,“孝”的產生。

智慧養老還處於“扶老”階段

壹般認為,“智慧養老”最早是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又稱“全智能養老系統”,即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壹概念的內涵不斷擴大。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的定義,智慧健康養老是指為居家、社區和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實時、快速、高效、低成本、基於互聯網、智能化的養老服務的傳感網絡系統和信息平臺。其具體含義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智慧扶老、智慧用老、智慧孝。

從目前的技術經濟形勢來看,2017及之前可以概括為智慧養老服務業的培育期。在此期間,適應養老服務業的法規、政策、標準、創新體系和可信的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將不斷創新。2018-2020年將是智慧養老服務業的成長期。2020年後,基於網絡的無形市場規模將逐漸接近傳統有形市場規模,預計此時智慧養老服務行業將進入行業爆發期,同時智慧養老服務也將從單純的扶老助老走向以老用孝為生成。

智慧養老市場格局已基本確立。

(1)從政策上看,2019是智慧養老政策元年。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70多項相關的智慧養老政策,而2018年只有50項左右。

(2)從需求端看,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左右,占全國人口的18.1%。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總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我國人口老齡化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呈現出絕對規模大、發展快、老齡化和發展顯著的特點。未來壹段時期,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將呈現數量和質量並重的發展趨勢,這將給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3)從競爭角度看,市場仍處於增量廝殺階段。根據三批智慧養老示範企業統計,示範企業包括50家信息技術公司,占比43%,其次是24家養老服務公司和20家醫療科技公司。根據億歐2065438+2009年5月發布的數據,涉及智慧養老行業的公司有31家。通過梳理前瞻統計,12家上市公司專註於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絕大多數業務通過與政府部門(如民政局)合作,切入智慧養老服務行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4)從技術上看,壹般技術有簡單定位、人機交互等。,而功能定位包括生命體征監測、老年人異常行為監測、血糖監測等技術。智能硬件技術包括可穿戴設備、便攜式監控設備、自助檢測設備、監控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服務系統平臺主要基於大數據、雲計算、5G移動互聯網等技術。

(5)從模式上看:從運行模式分析,我國實施的“9073”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從服務模式分析,以醫養模式為主,文化旅遊模式為輔。

(6)從制度上看,政策制度和投資制度已經完成了“熱身”工作。產品創新的技術體系正在建立。2065438+2009年4月,中國老齡協會發布了《從需求方角度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球老年用品有6萬多種,而日本有4萬多種,占三分之二以上,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只有2000多種。

中國的養老模式以居家社區為主流。

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福利失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國推行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原有的養老服務模式在不斷變化中求生存。與此同時,各種新型養老服務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養老服務可分為三類: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

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按照“9073”養老服務的格局,我國社區護理人數應該在1777萬左右,按照“9064”養老服務的格局,也有1523萬左右。

根據智慧養老的研究趨勢,智慧養老可以分為智慧家庭、智慧社區和智慧機構三種模式。智慧養老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網融合”支持實施智慧養老服務,以“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應用完成服務需求,以技術支撐實現多窗口、多領域服務資源的有效對接。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根據我國“9073”養老服務計劃,90%的老年人應在家中養老,7%在社區養老,3%在養老機構養老。智能養老的重點主要是社區居家養老。

智能設備和養老平臺是智能養老的核心創新。

智能養老產業鏈長,涉及行業多,其順利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社區、家庭等多方力量的配合。近年來,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場地支持等多種優惠政策,加大了對相關科技企業和智慧養老產品服務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服務外包等多種方式,與服務中介、大數據企業、互聯網企業、相關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合作,發揮各類養老機構的專業優勢,開展協同創新。

根據前瞻分析,智慧養老的服務鏈條上遊有智能設備、養老平臺、護工培訓、養老金融、家政服務、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設備和養老平臺是與傳統養老最不同的部分。

我國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核心問題是運營成本和服務質量難以平衡。無論是社區還是機構,前期都涉及巨大的建設成本,後期運營價格與服務的不相稱會影響老人的體驗。我國居家養老的主要原因是降低養老前期涉及的建設成本,但對居家老人的監控並不完善。

智能設備和信息平臺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家庭護理的監控問題、社區護理和機構護理的成本問題。2065438+2009年6月,浙江春熙堂“互聯網+”智慧養老項目啟動,利用智能終端和智慧養老平臺,打造無圍墻養老院。政府通過養老服務補貼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群、獨居人群、空巢老人和老年人免費提供智能設備。智慧養老專家愛關愛與春熙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提供智能終端設備——愛關愛小鯨智能手環、S3智能手表、愛關愛遠程智能醫用血壓計,以智能終端設備為服務入口和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構建統壹開放的養老服務體系。

智能硬件以個性化、多樣化為發展方向。

2065438+2007年2月,工信部會同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提出豐富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產品供給。針對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應用環境,開發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醫療需求。智能硬件行業可以重點發展國家支持的智能健康醫療服務產品。

智慧養老平臺圍繞健康生活、幸福生活、安心養老。

如今,智能養老平臺已經成為老年人的流行趨勢。智慧養老平臺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呼叫、雲技術、GPS定位技術等信息技術進行打造。

“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能化服務模式,極大地幫助養老機構提高管理效率,覆蓋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等多種養老形式,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化、智能化的服務。未來的智慧養老平臺將為老人提供優越的養老服務,有效監控老人的身體狀況、安全和日常活動,充分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方面的需求。

智慧養老產業規模將超4萬億

近年來,在國內信息技術產業與健康醫療產業深度融合的刺激下,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統計,2019年中國智慧健康醫療產業規模近3.2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預計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