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點擊APP進入計費系統,在任務欄找到匯總,就會出現匯總統計。選擇年份和月份,並選擇當前匯總統計數據。
2.電子發票報稅期間,匯總上傳操作如下。進入報稅管理,選擇電子發票和起止時間,然後點擊匯總上傳。
擴展數據:
全數字化電子發票(簡稱全電發票、數字發票)是全新的發票,與紙質發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它們不以紙質形式存在,不需要媒體支持,不需要申請領取、核對舊發票和申請版次增量。
紙質發票票面信息全數字化,多種票種整合合並為單壹票種的電子發票,全國統壹編碼,按開具總量管理,自動交付。
“數字票”不需要申請,也不需要稅控面板、UKEY等常見媒介,但具有與紙質發票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有效防止發票造假,大大提高發票的便利性。
區分
第壹,管理方式不同。對於全電子發票,納稅人無需使用專用稅控設備,開票後核對發票類型、收取全電子發票,系統自動給出開具額度,並根據納稅人行為動態調整發票額度,做到開票後開具。
對於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的電子發票(以下簡稱“紙質發票”),納稅人需要申請專用稅控設備,開出後先核對票種。發票數量和面值的管理與紙質發票相同,納稅人需要根據申請增加發票數量,在紙質發票管理模式下是電子化的。
二是發票交付手段不同。全電子發票開具後,發票數據文件自動發送至開票人和收款人的稅務數字賬戶,方便發貨和核算,減少人工收發。同時,依托稅務數字賬戶,納稅人可以自動采集全額發票數據,使用更加高效便捷。
紙質電費發票開具後,需要通過發票格式文件進行交付。即出票人通過郵件、短信等方式將發票格式文件交付給付款人。人工下載後,付款人仍需收集、整理、錄入發票格式文件。
第三,發票生態不同。全電子發票實施後,發票管理將從基於大數據管理系統的“票控”向“事控”轉變,平臺功能將從單壹向開放的生態系統轉變。全電子化發票開具、交付、查驗應用將深度融合,納稅人可享受“壹站式”服務。
國家稅務總局將制定並公布相關標準,並向社會公布。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免費與稅務部門信息系統對接,納稅人不再需要租用第三方平臺。
對於紙質發票,稅務機關的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專用稅控設備實現“票控”,發票平臺功能單壹,發票開具、交付、查驗等平臺相互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