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我回顧我所研究過的課題時,我感到實踐十分重要”。
威廉姆森在讀書時就為今後的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在蘇必利爾的夏季,每個學生都會從事某種體力勞動。在求學期間,威廉姆森曾粉刷過房屋,曾為壹個挖掘工安放下水管,還做過汽車裝配工的助手,曾在當地煉油廠的試驗室裏找過壹份工作。這壹切,形成了他今後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1955年,由於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後的第壹份工作,威廉姆森成為美國政府的壹名項目工程師。這使他能經常參觀項目所涉及到的那些政府部門和企業,那些大企業的開創者的素質,深深地打動了他,並充分了解了科層組織是如何運作的。這份工作還使他有機會去日本、韓國和臺灣,以及遍訪世界各處。這為他此後的研究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工業組織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之後,1966年9月他再次從事了實際工作:他在華盛頓擔任了反托拉斯部長的特別助理。這11個月的工作使他有充分的機會經手了壹系列重要的反托拉斯案子,也深入地了解企業兼並中會發生的種種問題。這些經驗對他今後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註重跨科學的研究。作為以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士,威廉姆森有著紮實的數理基礎。取得博士學位後,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工業組織。1965年夏天,當他正以最大的工作量來研究如何評價廠商規模界限問題時,他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與阿門·阿爾欽、加裏·貝克爾、哈羅德·德姆塞茨等組織的壹群對產權經濟學有興趣的學者相聚了,並開始對產權理論有更大的興趣。在反托拉斯部工作期間,他與該部評價處從斯坦福和哈佛聘來的壹批十分出色的年輕律師有了密切的配合關系,使他對法學有了更多的了解。當他重返賓州大學實施新公***政策分析的哲學博士計劃,需要開設的組織理論課程時,終於有了嶄新的眼界,這就使他轉向了交易費用經濟學。
他的研究是從勞工組織這壹分支開始的。和他同壹工作的是他的研究生傑弗萊·哈裏。哈裏的妻子是壹位律師,她提醒說這項研究必須註意組織與勞工法律條文之間的關系。就這樣《市場與組織》壹書逐漸形成。
1977—1978年,威廉姆森在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工作時,密切註意了法學界關於合同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麥克耐爾對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關於契約類型所作的區別,啟發了他的研究思路,並由此而發表了重要論文《交易費用經濟學:契約關系的管理》。
正由於他在跨科學研究中的傑出成就,1983年威氏被聘任為特意把法學院和組織管理學院合並起來,並且後來還包括了經濟學的“耶魯組織與管理學院”的院長。 威廉姆森在學術生涯中十分重視辦刊物。他從1973年,開始為《貝爾雜誌》的副編輯,以後仍擔任該刊物的編輯和合作編輯。他使交易費用經濟學成了《貝爾雜誌》的新方向,並由此使該雜誌迅速發展。在1975—1979年的論文獲獎方面,《貝爾雜誌》在各經濟學刊物中居第8位。
他在耶魯任職後,又創辦了壹個新刊物《法律、經濟學和組織雜誌》,以鼓勵跨學科的研究,威氏深信,法律,經濟學和組織理論的交叉,肯定是富有等國的。
當然,威氏在政治中也有不足之處。他的出版物雖然立論小心、邏輯嚴密。但文字晦澀,十分難懂。這是經濟學界公認的。連他自己也都不諱言這壹點。 “新制度經濟學”壹詞,來自於奧利弗·威廉姆森1975年的著作,也被叫做“數理制度經濟學”、“理論制度經濟學”、“現代制度經濟學”或“新型制度經濟學”,其主要目的在於和凡勃倫、康芒斯、米切爾等人的“老”制度經濟學劃清界限。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已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以凡勃倫、康芒斯、加爾布雷斯等人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它是以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制度,因此成為能被當代主流經濟學派所接納的新領域。此分支的啟蒙者科斯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後,道格拉斯·諾思也於1993年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9年10月12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們在經濟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威廉姆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