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覽
仇覽字季智,又名仇香,東漢陳留郡考城(今民權縣北關集南)人。少年讀書時淳樸沈默,不為人所知。40歲時,縣征召小吏,選為蒲亭亭長。
仇覽當亭長後,勸勉農民發展生產,制訂村規民約,協調村民家庭關系,家閑時組織農家子弟到學堂讀書,幫助村人辦理婚喪事,賑濟救助貧窮、孤寡之人,以道德教化百姓,壹年內鄉裏風氣大變。為考城縣令王渙看重,提拔仇覽任主簿,並薦舉他進了太學。
當時的太學生多為各方名士,不少人利用學習的機會結交名流,網絡關系。仇覽對此很反感,常獨守壹室。同鄉符融勸他也去結朋交友,不要只知道學習。仇覽正色說:“天子修設太學,難道是讓人在這裏遊玩閑談嗎?”說完拱手而去。
仇覽學完歸裏,州、郡請他去做官,均以生病為由推辭。雖然家居,仍按照禮制嚴格要求約束自已。後征為方正,生病而終。
《後漢書》有傳。
2. 遊華山記文言文翻譯《遊玉華山記》宋.張緡 由宜君縣西南行四十裏,有山夾道而來者,玉華也。
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煙,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鳳皇谷,則唐置宮之故地也。
今其尺垣只瓦無有存者,過而覽之,但見野田荒草而榛荊也。其西曰珊瑚谷,蓋嘗有別殿在焉。
珊瑚之北曰蘭芝谷,昔太宗詔沙門玄奘者譯經於此,其始曰肅成殿,後廢而為寺雲。中有石巖嶄然有成,下有鑿室,可容數十人,有泉懸焉,勢若飛雨;有松十八,環其側,皆生石上,高可十尋,端如植筆。
其西且南有崖曰駐鑾,其始入也,雙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處,若視甕。側有泉飛而下,如懸布,如噴珠,其名曰水簾。
稍北,有崖與泉,亦若是而差小焉。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與六人者來遊,乃相與坐石蔭松,聽泉而飲之。
已而,覽故宮以徘徊,問遺事於田老。方囂然不欲歸,而余與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牽,其勢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然而,相視有不足之色。余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樂,奇偉之遊,常在乎窮僻之處,而去人跡甚遠,故必為野僧方士與夫幽潛之人所據而有也。
然幽潛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營之,惟佛老之說可以動人,故其徒常獨有力,而危亭廣廈,眺覽之娛,莫不為其所先也。夫以有唐之盛,窮天下之富,建宮於此,隨而廢沒,而杜甫乃其時人,過之且有悲傷之感,至或形於歌詩。
獨寺僧之徒,更相傳而不息,迄於今而尚存,則雖天下之力,亦有屈於此歟?以太宗之賢,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彌傳也;今問諸遺老,無所稱道。而彼玄奘者,特壹浮屠耳;然說者至為荒怪難知之語,以增大其事。
豈人之情常樂於放僻,而易忘於中正哉?又豈物之盛衰廢興亦各有時,而此特其盛時也歟?斯可為之嘆息也。若夫太宗之賢,天下之力,猶不能長有此也,則吾曹可以壹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為恨哉。
然荒崖窮谷之崎危,廢宮頹址之蕭條,雖累歲月,未嘗有壹二人遊焉,而余與六人者同時而來,亦可謂之盛哉!六人者:余兄子堅、弟山徑,與太原石繼和公美,河東郎幾康伯,溫陵陳說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熒陽張緡記。
譯文 由宜君縣向西南走四十裏,有山夾道而來,這就是玉華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裏有常年燃燒的山石,遠遠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煙,但沒有人知道它來自哪裏。
野火谷的西面叫鳳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宮殿的舊地。現在連壹小段墻壹片瓦也沒有保存下來,經過那兒看,只見都是野田荒草,長滿了荊棘。
鳳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經有正殿以外的宮殿在那兒。珊瑚谷的北面叫蘭芝谷。
蘭芝谷的中間有塊高而險峻的天然巖石,下面有人工開鑿的石室,可容納數十人,有瀑布從高處垂落,就像從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樹環繞在巖石的周圍,松樹都生長在石頭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著的筆。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駐鑾,我們剛進去的時候,看到雙壁高聳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個地方壹看,就像看到甕壹樣。
旁邊有泉水飛瀉而下,有的像懸掛的瀑布,有的像噴灑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簾。稍微向北,有崖與泉,也像這樣只是規模稍小點。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個人壹同來遊玩,就壹起坐在松樹遮蔽下的石上,聽泉聲並品飲泉水。不久,遊覽前代的宮殿而流連忘返,向田間老人詢問舊事。
興致很濃鬧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與這六人,有的居官守職 ,有的因為有事牽制,那情勢不能久留,就住了壹夜離開了。但是,大家互相瞅著都有不滿足的神色。
我對他們說:欣賞山林泉石的樂趣,奇特壯美的景觀,經常在那些荒遠偏僻、人跡罕至的地方,然而因為人跡罕至,所以壹定被雲遊的和尚、求仙的術士以及隱士壹類人占據並享有。但是隱士知道這些地方優美並喜歡它們,而他們的能力不足以經營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學說、教義足以打動人心,所以他們的信徒經常獨來獨往並且有勇力,因而這些聳立的亭子、寬廣的大廈(的建造),登高覽勝的快樂(的享受),沒有不被他們搶先的。
憑借唐朝的強盛,耗盡天下的財富,在此修造宮殿,隨後就廢棄湮沒了,而杜甫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經過那兒尚且有悲傷之感,以致用詩歌表現出來。唯獨寺裏的和尚這類人,交替相傳而不停息,直到現在還留存下來,(這樣看來)即使擁有整個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這些和尚的地方麽?憑借唐太宗的賢能,使國家達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況,(他的事跡)應該時間過得越長而流傳得越久;現在向老人詢問太宗的政績與往事,卻沒有聽到什麽贊揚的話。
而玄奘只是壹個和尚罷了,但是講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誕怪異的話,來誇大他的事。難道喜歡放誕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記中正之道嗎?又難道事物的盛衰興廢也各有它的時運,而這段歲月只是佛教的興盛時代麽?這真值得為此嘆息啊。
像唐太宗這樣賢能,擁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長期擁有這些,那麽我們這些人可以看壹眼就滿足了,又何必因為不能長久地留在這兒而遺憾呢?但是荒涼幽深險峻的崖谷,廢棄倒塌蕭條的宮殿遺址,雖然過了很多年,沒有壹兩人來這裏遊玩,而我與六人同時而來,也可稱得上是盛事了。
3. 求初中語文文言文巜遊華山記》翻譯《遊玉華山記》參考譯文
由宜君縣向西南走四十裏,有山夾道而來,這就是玉華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裏有常年燃燒的山石,遠遠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煙,但沒有人知道它來自哪裏。野火谷的西面叫鳳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宮殿的舊地。現在連壹小段墻壹片瓦也沒有保存下來,經過那兒看,只見都是野田荒草,長滿了荊棘。鳳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經有正殿以外的宮殿在那兒。珊瑚谷的北面叫蘭芝谷。蘭芝谷的中間有塊高而險峻的天然巖石,下面有人工開鑿的石室,可容納數十人,有瀑布從高處垂落,就像從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樹環繞在巖石的周圍,松樹都生長在石頭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著的筆。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駐鑾,我們剛進去的時候,看到雙壁高聳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個地方壹看,就像看到甕壹樣。旁邊有泉水飛瀉而下,有的像懸掛的瀑布,有的像噴灑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簾。稍微向北,有崖與泉,也像這樣只是規模稍小點。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個人壹同來遊玩,就壹起坐在松樹遮蔽下的石上,聽泉聲並品飲泉水。不久,遊覽前代的宮殿而流連忘返,向田間老人詢問舊事。興致很濃鬧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與這六人,有的居官守職,有的因為有事牽制,那情勢不能久留,就住了壹夜離開了。但是,大家互相瞅著都有不滿足的神色。我對他們說:欣賞山林泉石的樂趣,奇特壯美的景觀,經常在那些荒遠偏僻、人跡罕至的地方,然而因為人跡罕至,所以壹定被雲遊的和尚、求仙的術士以及隱士壹類人占據並享有。但是隱士知道這些地方優美並喜歡它們,而他們的能力不足以經營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學說、教義足以打動人心,所以他們的信徒經常獨來獨往並且有勇力,因而這些聳立的亭子、寬廣的大廈(的建造),登高覽勝的快樂(的享受),沒有不被他們搶先的。
4. 文言文翻譯 陸遊的入蜀記(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開船艙中向南的窗,觀看河山風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魚,不時沖開水面躍出來,夕陽照映溪水,如同銀刀壹樣。垂竿釣魚、拉網捕魚的人滿眼都是,因為這緣故,魚價很低,家僮差役們每天都吃得飽飽的。當地的人說,這溪水很肥,適於魚的生長。等到我唱了這溪水,覺得水味道真根甜,難道當真是因為水肥的緣故嗎?溪的東南許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顏料染過壹樣,原來是青山啊。
(八月)十四日,拂曉,下雨。經過壹座小石山,(這座山)筆直得像從山頂壹刀削去壹半,跟余姚江邊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壹木筏,寬十多丈,長五十多丈。
上面有三四十戶人家,妻子兒女雞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間有相往來的通道,還有神祠,這是向來沒有見過的。駕船的人說,這還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鋪上土作菜田,或開酒店,大得卻不再能開進小水灣,只在大江中行進罷了。這天刮逆風,(纖夫)用力拉船,從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裏。船在劉官磯停泊,這裏古代蘄州邊界。子侄等輩上岸,回來後說:“發現壹條小路,(從小路)到山後面,有壹個小湖,面積很大,蓮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幾戶人家在夕陽中,蘆葦籬笆、茅屋房舍,仿佛是壹個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靜得沒有人聲。有很大的梨,想買它,但沒法買到。湖中有輕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們也沒有人答應。想要再看個究竟,恰好看見路旁設有打捉野獸的工具,懷疑有虎狼,於走不敢再向前走了。”劉官礬,傳說走蜀漢昭烈帝劉備到吳國去,曾在這裏攏船上岸。晚上,看見大鱉在水中沈浮。
(八月)二十壹日,(船從黃州上遊戚磯港出發)經過雙柳夾,回頭望江上,遠山重重深幽清秀。從離開黃州,雖然行進在雙柳夾中,也都空闊遼遠,地形漸漸高了,大多種些豆子、谷子、蕎麥之類的糧食作物。晚上,在楊羅洑停泊,這裏堤岸寬大,柳樹高密,居民稠密眾多。魚像土般便宜,壹百個銅錢(買的魚)可以使二十個人吃飽;又都是大魚,想找點小魚養貓,不能找到。
(九月)九日,(船行至荊州石首縣境內)早上,往拜土神的廟。路旁的民屋,覆蓋房頂的茅草都有壹尺多厚,整齊得沒有壹根亂草。張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裏,在塔子礬停泊,塔子礬是江邊的大山。從離開鄂州,到這裏才見到山。買羊買酒,在村莊旁的水邊停船,因為是重陽節的緣故,殺了壹只羊,幾條船分買了,不壹會就吃完了。在江邊的人家那裏買了幾枝菊花,芳香可愛,因此就喝得醉了。夜裏下起雨來,非常寒冷,這才開始蓋被子了。
(十月)二十壹日,(船過歸州)在船中望石門關,才能通過壹個人,真是天下最險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東縣,大江和山川都很雄偉壯麗,遠遠超過了秭歸。街市上很蕭條冷落,縣城裏才壹百多戶人家,縣令辦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沒有壹片瓦。代理縣尉的是秭歸的縣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來,都是四川人。拜見寇萊公詞堂,登上秋風亭,下面挨著長江。這壹天天陰很重下著小雪,天氣淒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悵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於是又登上雙柏堂、白雲亭。堂下原先有寇萊公所栽種的柏樹,現在已經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巒很多,秀麗可愛。白雲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絕妙的地方,群山環圍著,壹層壹層顯現出來,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長起來的。亭欄外面有兩個瀑布直流進山澗中,像珍珠在跳躍,像玉屑在飛濺,冷氣侵入骨間。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著與長江會合。我從江浙進入湖北,行程五千余裏,經過了十五州,最美的風景沒有超過白雲亭的,只在縣尉辦公之地的後方。巴東知縣壹點事也沒有,作縣令的可以睡覺、吃飯都在亭子中,那種樂趣簡直無邊,可是縣令空缺動不動就是二三年,沒有誰肯來補缺,這是為什麽啊?
5. 文段壹仇覽字季智,陳留考7.B(尚:崇尚)8.D(應是“符融。”
)9.B(①句是政治措施,⑤是拒絕遊談的表態,有①⑤的項不能選。)10.B(王渙對仇覽的做法不滿,理解分析有誤。
王渙基本上認可,但有疑問,經過仇覽解 釋後,他很贊賞,並讓仇覽去太學學習。[文言文參考譯文] 仇覽字季智,是陳留縣考城人。
他青年時作為書生時淳樸寡言,鄉裏沒有人了解他。四十歲時,縣府征召他補任官吏,選拔他當蒲亭長。
他鼓勵人們發展生產,為百姓制定法令條文,以至到果樹蔬菜定出限額,雞豬規定數量。農事完畢之後,就讓子弟們住在壹起,回到學校學習。
那些剽悍輕浮放蕩不羈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蠶之事役使他們,嚴格制定懲罰條文。 他親自幫助(有困難的人)辦喪事,救助撫慰貧困孤寡的人。
壹年以後人們稱贊當地有了很大改變。仇覽剛到蒲亭時,有個叫陳元的人,獨自與母親居住,可是他的母親到仇覽處控告陳元不孝。
仇覽吃驚地說:“我近日經過妳們家,看到房屋很整齊,田地按時耕耘。這個人不是惡人,應當是教育感化沒有做到罷了。
(妳作為)母親守寡養育孤兒,自己受苦接近年老,怎麽能因壹時發泄憤怒,把不講道義之名送給兒子呢?”這位母親聽了很感動、很後悔,流著淚離開。仇覽就親自到陳元家,和他們母子飲酒,乘機向陳元講述人倫孝敬的行為,用禍福之類的話使他領會,陳元終於成為孝子。
當時考城縣令河內人王渙,政事崇尚嚴厲,聽到仇覽用道德感化人,委任仇覽當主簿。他對仇覽說:“妳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鷹鹯壹樣威猛的心誌吧?”仇覽說:“我以為鷹鹯(雖威猛但)不如鸞鳳(美好)。
”王渙致謝送走他說:“枳樹荊棘不是鸞鳳棲息之處,百裏之路哪裏是妳這樣大賢人走的路呢(意為前程遠大)。今日太學中那些人拖著長長的衣襟,名譽飛揚,都在妳之後罷了。
我拿壹個月的俸祿作為資助,勉勵妳最終成就崇高的品德。” 仇覽進入太學,當時生員中同郡的符融有很高的名聲,跟仇覽挨著屋子住,常常賓客滿屋,仇覽常常堅守自己的心誌,不跟符融談話。
符融觀察他的容貌舉止,內心唯獨認為他與眾不同,就對他說:“我和您是同鄉,房子相鄰,現在應變城英雄從四方聚集,是誌士結交之時,您雖然致力經學,可守住學業為什麽這樣堅定?”仇覽於是面色嚴肅地說:“天子建立太學,難道只是讓人們在這裏遊談嗎?”然後向符融高高地拱手施禮離開,不再跟他說話。 後來符融把此事告訴了郭林宗,林宗於是與符融帶著名帖到住處拜見仇覽,於是請求留下住宿。
林宗很是感嘆,下床向仇覽行禮。 仇覽學習完畢回到鄉裏,州郡官府壹起邀請他為官,他都用生病推辭。
雖然在家閑居,他壹定用禮法嚴格要求自己。 妻子兒女有過失,他就脫帽(表示犯過失)自責。
妻子兒女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覽戴上帽子,才敢走進堂屋。家人沒有誰見過他因喜怒在說話聲音和臉色上表現出的不同。
後來他被征召為方正之人,生病後來去世了。
6. 文言文,嶽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fú)淫(yín)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 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7. 求《嶽陽樓記》整篇文言文的翻譯《嶽陽樓記》 範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巴陵郡。
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同“俱”全,皆)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同“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風景),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水波浩蕩的樣子),橫(廣遠)無際(邊)涯;朝暉(日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盡)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沖向天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美麗的魚)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持)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沒有)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
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麽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如果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到了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壹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遊,時而潛遊;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
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裏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嶽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麽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
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麽,什麽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
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飲水思源,解文尋根。這個根,就是作者寫作之緣由。
《嶽陽樓記》是如何產生的,教學此文,教師應與學生***同來尋這個根。這個根,文中說的明白:“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
滕子京雖謫但卻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足見滕實為國之棟梁,他到任不到壹年,便政績卓著,遂重修嶽陽樓。在古時,修造亭臺樓閣,往往撰文記敘建築、修葺的過程和歷史沿革,滕子京便請朋友範仲淹寫記。
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時的範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淪落人”。
有所不同的是,範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負,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
據說,嶽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壹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
可讀《嶽陽樓記》全文,妳卻找不到這樣壹種因被貶而生怨的情緒。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出此範仲淹。
壹般來講,“放臣逐客,壹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憔悴之嘆,發於詩作,特為酸楚,極有不能自遣者。”而範仲淹在遭受挫折打擊時,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自如,毫不介懷。
作為滕子京的朋友,範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壹直無緣開口。後來滕子京給範仲淹去信,要他為嶽陽樓寫記,範仲淹才有機會為老朋友進言,文中寫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翻譯 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之誌邪主簿(官名,此處指仇覽)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鷹鸇壹樣的威猛心誌吧?
語出《後漢書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原文為:
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鹯之誌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渙謝譴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裏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以壹月奉為資勉卒景行。”
參考譯文:
當時考城縣令河內人王渙,政事崇尚嚴厲,聽到仇覽用道德感化人,委任仇覽當主簿,他對仇覽說:“妳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鷹鸇壹樣的威猛心誌吧?“仇覽說:”我以為鷹鸇(雖威猛但)不如鸞鳳(美好)。”王渙致謝送走他說:“棕樹荊棘不是鸞鳳棲息之處,百裏之路哪裏是妳這樣的大賢人走的路呢(意為前程遠大)?現在太學中那些人拖著長長的衣襟,名譽飛揚,都在妳之後罷了,我拿壹個月的俸祿作為獎勵,勉勵妳最終成就崇高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