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學網”創新課堂大賽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多參賽合作夥伴當即提出要在自己所在地區積極組織舉辦本地創新課堂大賽,得到了總行的大力支持。
以下為歷屆比賽獲獎發言摘錄:
證詞壹:我是壹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從教近十年,目前在山東省東明縣第二初級中學任教。下班後,我喜歡在網上查找信息或閱讀壹些報紙文章。去年秋天,我在瀏覽中國教師報網站時,看到了中國教師報與東方金鳥公司聯合舉辦創新課堂大賽的新聞,從而與Q學習網結緣。
我在“Q學習網”聽過很多老師的課,發現這種遠程教育的方式是如此的直觀生動!原來我也瀏覽過壹些教育網站。雖然有壹部分是享受資源,但是內容太少,形式單壹。“Q學習網”主要針對中國的基礎教育。它面向並服務於全國的師生。課程新穎實用,基本是同步教學。這真的是難能可貴。
在這裏,我要感謝“Q學習網”和主辦方,因為妳們給很多和我壹樣的普通老師提供了壹個交流、學習、展示自己的平臺。作為壹名教師,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出國學習上課的機會很少。雖然我們學校定期組織公開課,老師互相評價,但總覺得和其他地區、學校差距很大。壹位在省裏教過書的老師說:我們和別人的差距就是落後的教育觀念。的確,由於是落後地區,我們對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簡單的認識,卻未能深刻理解其精髓,更談不上熟練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現在有了“Q學習網”,我們有了壹個學習交流的平臺,真是受益匪淺!
另外,感謝朋友同學的支持。因為是第壹次錄課件,感覺比平時講課不太自然,但是朋友同學都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會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最後,祝“Q學習網”越辦越好!
感言二:我是中國教師報的忠實讀者,發現了中國教師報舉辦“東方金鳥杯”創新課堂大賽的新聞。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我報名參加了這次大賽。雖然我承擔過我校七年級壹班和八年級四班的生物教學並兼任生物教研組組長,還管理過學校的衛生工作(可以說工作很忙),但我總是盡量抽出有限的時間學習SpeedMT 2.0 Enterprise的使用。經過近兩周的業余學習,我開始用這個程序制作課件。在制作過程中,由於條件所限,片段往往要錄制多次。可以說每個片段錄制不下5次,最終錄制成功。課件上傳後,沒想到這麽多學生喜歡我的課件。說實話,我只是想鍛煉壹下自己的能力。完全沒想到會得獎。意思是我很幸運能得獎。感謝中國教師報和Q學習網給我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站長的指導,同時感謝全國各地的同學對我的鼓勵和支持。
感言三:第壹次從中國教師報上知道“東方金鳥”在線課堂軟件,覺得對現代技術教學有幫助,就下載了軟件用了幾次,感覺效果不錯。但是還是有壹些問題不太明白,所以發郵件或者打電話給“東方金鳥”的老師咨詢。我記得霍玲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建議我參加“東方金鳥杯”創新課堂競賽。我之前也經歷過很多網絡“比賽”,我的經驗是網絡比賽大多貪錢,不會有好的回報!那我為什麽壹次又壹次的參與?我喜歡上網,但不喜歡玩遊戲,也不喜歡浪費時間聊天。看文章,瀏覽網頁,還是有很多收獲的;再加上妳可以在業余時間參加比賽提高自己的技術,也不會輸給自己什麽!這壹次,我也這麽認為。)這壹次,我真的是又驚又感動!我沒想到:我的課件和論文會對這麽多同事有幫助,我會不經意間入圍獲獎名單。“東方金鳥杯”創新課堂大賽組委會是那麽的公平公正!在此,我要感謝霍玲先生的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關心!感謝“東方金鳥杯”創新課堂大賽組委會給我這樣壹個成長的機會!並祝福:祝所有老師春風繁榮昌盛,心想事成!我希望妳的網站是壹個世界之網!祝《中國教師報》真正成為中國教師不斷成長的平臺!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學生點評
2007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點評
楊靜怡的演講
我叫楊靜怡,很高興我的發明“汽車固定式高速磨合機”獲得第十七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壹等獎。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壹下我參加比賽的經驗。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矛盾。比如現在的汽車需要拉高速,但是如果妳在高速公路上拉高速,那就違反了交通法,而且國家也沒有給汽車在高速上提供壹個磨合的地方,這就讓車主很尷尬。我想到的辦法是設計壹個機器,讓汽車在機器裏運行,安全有效,不違法。想到方法,我不得不采取行動。我找了北工大的方震老師幫我改進,因為壹個人的思維總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團結大家的智慧才能有好的結果。“汽車固定式高速磨合機”設計完成後,我們馬上申請了發明專利,所以用法律手段保護我們的知識非常重要。
為了讓“汽車用固定式高速磨合機”更加完善,介紹給大家,我參加了科技創新大賽,經過多次選拔,有幸參加了市級比賽。和專家壹起答辯,既鍛煉了口才,又增長了綜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公展期間和大家交流,豐富了自己,也認識到了很多不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英語。當壹些外國朋友對我的發明感興趣,而我又無法向他們詳細介紹時,我深深知道,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而要走出去,讓國際朋友認識我們、了解我們、欣賞我們,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學好壹門外語,主動向他們介紹,而不是被動地等著他們提問,不知所措。
參加創新大賽不僅是文化素質的比拼,也是身體素質的考驗。雖然只有幾天,但是回到家感覺有些疲憊,讓我後悔平時不註意鍛煉。
通過參加這次比賽,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也有了自己的科技創新經驗——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很多煩惱。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思維方式,要善於思考,大膽創新,大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也許創新之後還會有奇跡,每壹個奇跡都在我們手中。
我相信,只要我們學好知識,大膽創新,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屬於中國的知識產權,而不僅僅是印著made in China。
楊靜怡全運會綜述。
短短七天過去了,我好像還停留在第壹次參加全國比賽時的那些細節裏(7月30日到8月5日中午)。
屋漏偏逢連夜雨,破船遇逆風。
7月30日,除了道春城,我感覺到了它特別的溫度,突然從炎夏變成了輪回,也不知道是春天還是秋天。看著池子裏30度的水就羨慕。我非常想念家裏櫥櫃裏的衣服...
8月1日,舉行開幕式和公開展覽,展位在EN028,是京隊中離所謂緊急出口最近的“寶地”。小雨過後,陰風襲來,人氣溫度不足20。這是壹塊風水寶地...推出不久,附帶的宣傳資料就散了,空了,看著前來索要的觀眾很尷尬...這頓飯很快就過去了,最後他們在其他參賽者填飽肚子後才開始吃飯...看似平靜的下午,在介紹給另壹群觀眾後,變得非常陌生。突然周圍,視野中的展臺裏只剩下我壹個人。我覺得不對勁,沖到誌願者那裏才知道技能考試已經過了壹半,最後通過調解才得以補考...
8月2日是答辯,加上公展期間的演練,答辯已經很輕松了。但是當壹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壹陣陰風吹來。首先毫無理由地熄滅我攤位上的燈,改變我的汽車程序。演示過程中,我突然倒車,突然得到了壹個程序的功能。最煩的是遙控失靈,汽車開關罷工,黑白顛倒,集體對抗我車的固定高速走合機。傷心難過!在感嘆命運的時候,忍不住呼籲抵制日貨...
8月3日,個人獎結束後,我離隊了,沒帶手機。我輾轉反側的時候找到了車,卻是空的。沒有手機真的很難動。終於遇到了壹個誌願者,像救命稻草壹樣和領隊取得了聯系。我也無邊,妳也焦慮。我在責備中感受到了千裏之外的父母關懷...有得必有失。
壹點波動,壹點聲音
7月30日,三個小時的飛機帶來了壹個大房子,而且是直的!屋外有溫泉遊泳池,屋內有溫泉浴,緩解疲勞,驅寒。加油!
7月31日,展會舉行。很順利,雖然幾經波折,但午飯前還是過去了。因此,它“錯過”了下午驚心動魄的壹幕。據說“公交車”在高速行駛時突然剎車,造成了車前聚集的壹幕。壹個男生很疑惑,說:“她比我先飛出去,那她為什麽跑在我身上?”。範團兒是這次事故中唯壹的傷亡者,這就是老師的偉大!
8月1,在去展覽館的路上,我觀察了壹下路標,高架橋最高限速竟然是110。在這樣壹個居高臨下的坑坑窪窪的路段上高速行駛,真的感覺像壹根懸著的繩子!
8月3日,我們在世博園玩了壹下午。我們“四人幫”高舉北京牌,玩得很開心。這些回憶足以驅走高三的陰霾!終於嘗到了傳說中的“國宴”——中國的盒飯!
8月4日,緊張的比賽已經過去。獎項只是壹種形式。聽到排名,翻不起壹點波瀾,就釋然了。後來班長哭了,這兩年的準備終於告壹段落。是的,我們曾經緊張過,快樂過,煩惱過,忙碌過,現在可以放松了!
8月5日,我終於回家了,但我不想和剛認識的朋友分開。那是七天的“患難之交”。
從昆明到北京,現在我想大喊壹聲:我為北京驕傲!
這不是總結,請見諒!不經意間,文章壹氣呵成。這壹刻我只能說這麽多…...
2007.3
2008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點評
張金輝的演講
作者:張金輝,高二16班。
2008年3月21日至3月23日,第28屆安捷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隆重開幕。我有幸參加了決賽。雖然比賽結束了,但我依然很興奮,經歷的壹切依然歷歷在目。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些經驗和感受。
本論文的題目是“北京市林下循環經濟發展的調查與建議”,是基於城郊林下循環經濟的發展而提出的。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調查,發現現階段林下循環經濟存在的壹些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希望能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促進新農村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3月21日是正式答辯的日子,今年的第壹場春雨就從那天開始。斷斷續續的小雨讓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清新的空氣讓我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晰。
我們比賽的場地是八十中體育館,所有參賽選手都要在自己的展位前等待專家的提問和點評。可以說,答辯的成功決定了這場比賽的結果。壹想到所有的資深專家都會提問,我就有點緊張。但是,當專家們真的過來了,我的緊張感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壹種自信。由於之前準備充分,我的回答從容不迫。我盡力向專家們詳細介紹了我們個人調查研究的結果。除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我其實是想讓他們了解郊區的新變化,讓他們知道我們高中生是多麽關心我們的生活,關心我們的家鄉。看到評委們的認可和贊許,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3月22日上午,我還參加了“植物與環境”學生論壇。本次論壇旨在讓青少年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中學生在探索人與自然時提供壹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今年市裏有6個項目入選論壇,我們的項目是唯壹壹個來自京郊的項目。論壇中,參賽選手要進行現場演講和答辯,專家評審團將根據參賽選手的研究水平、演講水平、現場交流能力等綜合因素,現場評出論壇特等獎。我是第壹個發言的,壓力很大。但看到牛欄山壹中前來加油的老師同學們,最終以絕對優勢獲得本次論壇壹等獎,我感到了壹種安慰和動力。
在下午的公開展覽中,我向參觀者介紹了我們的項目,包括許多外國朋友。在與大家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老少,大家都相當關心環境問題,關心三農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們研究的價值所在,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為家鄉造福,改善生活做貢獻。
昨天,大賽頒獎儀式舉行。當我聽到主持人宣布我獲得了壹等獎時,我的激動多於感覺。回顧過去的壹年,遇到挫折時有無奈,收獲成功時有喜悅;熬夜後有疲憊,進步後有興奮。獲獎是對我們努力的肯定,印證了我“夢想總會在勤奮的天空綻放”的信念。但同時,這也是壹種責任。我深深地感受到壹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促使我繼續關註身邊的事情和我們的社會。正如壹位老奶奶對我說的:祖國的未來等著妳去創造。同時也體會到了科學的嚴謹,無論是調查過程還是論文的撰寫,都必須壹絲不茍,研究不能馬虎。這次比賽也讓我認識了更多誌同道合的中外朋友。每個人都充滿了對科學和環境的熱愛,對知識的尊重。
我想,時間會逐漸消磨掉壹時的興奮和成就感,而永遠留在我心中的,是從比賽中獲得的難忘經歷和經驗,這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美好的回憶。在此,我建議同學們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大賽,認真尋找身邊的問題,尋找靈感,在科學的道路上積極探索。
最後感謝學校的大力支持,感謝李萬成老師和楊希耕老師的指導,感謝我的班主任梁老師的關心。也要感謝我的夥伴12的高三學生李佳俊,以及所有關心我的朋友們。謝謝大家!
2008.3
不知道妳要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