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Geral Appel 於1979年提出的,它是壹項利用短期(常用為12日)移動平均線與長期(常用為26日)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聚合與分離狀況,對買進、賣出時機作出研判的技術指標。
其常見的逃頂方法有:
1、股價橫盤、MACD指標死叉賣出。指股價經過大幅拉升後橫盤整理,形成壹個相對高點,MACD指標率先出現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線尚未出現死叉,亦應及時減倉。
2、假如MACD指標死叉後股價並未出現大幅下跌,而是回調之後再度拉升,此時往往是主力為掩護出貨而再最後壹次拉升,高度極為有限,此時形成的高點往往是壹波行情的最高點,判斷頂部的標誌是“價格、MACD”背離,即當股價創出新高,而MACD卻未能同步創出新高,兩者的走勢出現背離,這是股價見頂的可靠信號。
實戰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MACD上升,並不表示行情走好。MACD反映的是DIF與DEA的距離,並不直接表示均線的形態,所以當MACD上升時行情仍可能處於單邊下跌之中。
2.只有DIF直觀的反映了均線的形態,DEA與MACD只是對DIF進行分析。這也是MACD比均線靈敏的主要原因。
3.MACD並不能反映中長期趨勢。習慣上大家認為MACD反映的是較長的趨勢,實際上它是基於兩條短期均線(26,12)的差值計算出的,其本身無法反映總體趨勢。當然,我們可以通過變換周期等方法加強對總體趨勢的把握。
4.MACD的使用不宜在單周期下使用。這是由第3點得出的結論,MACD在單周期下無法把握中長期趨勢,會給交易者帶來很大的風險,所以在實戰中應盡量將其運用在多周期的環境下。
MACD是收益最高的傳統指標之壹。但還是不能滿足實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