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源自中國。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詩書禮樂易春秋設教。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為儒客推崇。
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屬於儒教分支,儒教有著顯著的中國文化特點,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思想。正統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漢靈帝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鹹取則焉,正式把儒教定為國教,五經成為國家法典以及中華法系的法理基礎,以春秋決獄。
漢代末年,儒教廣泛傳播,“太尉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受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逾三千。”儒教自漢代以來被奉為官學,其後各主要朝代或歷史時期,都是官方指導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屬於儒教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