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讀音是:[tǎn tè]
釋義:形容內心不安心神不定的樣子。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有貶義的意思。
近義詞: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反義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造句:
1、正當我因迷路忐忑不安時,壹位少先隊員把我送到了我要去的地方。
2、最近幾天,亮亮壹直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高考通知書的到來。
3、看著謊言被揭穿,我很忐忑不安。
4、小強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見老師來了,立即忐忑不安起來。
5、我在黑暗中摸索著,心裏忐忑不安。
出處
1、《西遊記》第四五回:“ 八戒 聞言,心中忐忑。”2、清·蒲松齡 《聊齋誌異·巧娘》:“聽松聲謖謖,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
3、茅盾 《子夜》七:“‘ 竹齋 ,怎樣了?’ 吳蓀甫 趕快上前問,心頭忐忑得很。”
4、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5、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母親謹慎地窺視著壹切動靜,心裏忐忑,她怕有人出賣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