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電商工廠狂熱背後的“斷層”

電商工廠狂熱背後的“斷層”

代工,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重要底層,遠離普通消費者。在不久前結束的“兩會”期間,制造業和工業互聯網成為熱門話題,政府政策釋放的信號也很明顯:2019年,社會和行政資源將向實體經濟傾斜。

電商工廠是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的壹種形式。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註重產品本身的個性表達和品質,品牌已經不是消費者的首選,而更像是產品品質的壹種背書。在電商平臺的教育下,直接連接工廠,盡可能省去中間環節,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商業模式被廣泛接受,甚至成為“性價比”的另壹種表達。

目前,阿裏、網易、拼多多、JD.COM等電商巨頭都不同程度地接入了工廠的生產,在前端消費數據的驅動下,降低了生產的不確定性,形成了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每個平臺的基因和受眾不同,延伸到制造業也形成不同的形式。

談電商工廠繞不開網易YEATION。2016年,網易YEATION誕生,號稱“中國第壹ODM模式電商”,與大牌廠商直接對接,不含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由於與無印良品的產品風格相似,網易YEATION壹上線就備受爭議。

網易YEATION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價值營銷和OEM的“主角光環”。首次將ODM代工、大牌代工的行業信息帶給普通消費者,利用大牌代工的概念降低消費者的信任成本,凸顯其核心競爭力。

緊隨其後的是阿裏、JD.COM,分別推出了淘寶新選(2065 438+2007年5月)和京造(2065 438+2008年6月+10月),像亞馬遜壹樣讓自己的品牌寄生在平臺上。

國內產能供大於求,代工廠通過模塊化設計生產,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品牌產品的差異化。總之,在外貿、產能過剩、電商平臺的壓力下,電商工廠作為壹種盡可能省去中間環節,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商業模式,依托“強制造、弱品牌”的國內供應鏈,被廣泛接受。

然而,隨著類似產品越來越多,網易YEATION開始感到不適。網易YEATION的產品設計簡單,很難讓消費者有再次購買的欲望。復購率下降,新用戶增長緩慢,必然產生大量庫存。雖然產品生命周期長,但也會阻礙新產品的開發。去年網易YEATION開始入駐天貓、JD.COM甚至拼多多,由於大力推廣,網易電商毛利率持續下滑。

網易YEATION做的太多了,甚至超過了傳統企業。

在互聯網普及率較高的服裝行業,“買手制+ODM模式”的模式已經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線上渠道。無論上市公司還是網絡名人品牌,ODM模式基本都會節省開發成本,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根據虎嗅高捷高參了解到的信息,網易YEATION的部門設置、產品開發流程、與供應商的合同、會計期間都在市場同壹品牌的框架內。單從商業模式來說,網易YEATION的突破是有限的。為了和大牌代工廠合作,保證質量,網易YEATION直接和供應商簽訂三到七年的戰略合作協議。而快速、靈活地組裝商品,以應對市場需求,恰恰是buyer +DOM模式的核心價值。

丁磊表示,網易YEATION是互聯網和制造業的融合,但網易YEATION更像是互聯網人學習傳統行業的產物,本質上還是要遵循傳統行業的邏輯和規則。

於是網易電商來到了第二階段:網易考拉工廠店。

網易考拉工廠店於2017年9月上線,定位為高品質制造的品牌孵化器,用數據指導工廠的設計生產,為廠商提供保姆式服務和品牌建設,全球合作工廠已超過200家,主要涵蓋服裝、家居、個人護理、食品等9大品類。

網易YEATION和網易考拉工廠店在定位上與網易YEATION非常相似,每個品類選擇1-2家優秀工廠進行合作。不過相比網易YEATION,網易考拉工廠店解決了三個問題:

1.庫存問題。商品的所有權屬於工廠而非平臺。

2.利益的壹致性。品牌和工廠之間必然會有試探和博弈,業余的互聯網公司不壹定能發現生產中的問題。工廠成為商品銷售主體後,雙方利益壹致,工廠既是生產者又是品牌,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

3.發展空間。網易考拉為工廠提供倉儲配送、運營、客服、IP設計、內容等平臺資源,避免了網易YEATION重資產運營、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同樣入選的還有淘寶的心選。去年6月5438+2月,淘寶新選總經理張迪表示,淘寶新選要孵化制造業零售品牌,也是在試水自營之後,運營能力和平臺資源開放變現。

按照制造業從OEM到ODM,再到嘗試用自有品牌直接管理市場(OBM)的轉型過程,為了增加生產的附加值,工廠會滿足自有品牌的需求。但通過觀察,這種合作模式往往存在兩個無法回避的“雙品牌”問題。

壹個“雙品牌”在工廠裏。虎嗅高捷高申在參觀網易考拉合作的工廠時,與工廠員工溝通了解到,這家做奢侈品羊絨服裝的工廠與網易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在網易考拉上推出的自有品牌將專用於考拉頻道,但這家工廠除了自有品牌,還在其他渠道經營其他品牌。

另壹個“雙品牌”體現在零售端。工廠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平臺品牌的背書。工廠品牌產品的設計和價格都受平臺影響。就像渠道定制產品壹樣,這些工廠品牌比“淘品牌”更依賴電商平臺。

顯然,工廠不會把雞蛋放在壹個籃子裏。他們的核心需求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差價和更大的市場。推動他們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電商平臺帶來的訂單。

另外,工廠願意冒險合作,也是在賭未來的可能性。網易考拉工廠店和淘寶的心選可能會越來越大。比如網易考拉向國外市場賣貨,淘寶選擇大量開店成為線下“新連鎖”。如果這樣,品牌也能上壹個臺階。但是說到那個,大部分工廠都會考慮去平臺標簽,走向更大的市場。

目前市場上能觸及制造端的電商平臺有三個:必需品、拼多多、阿裏,都在講C2M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以銷定產”理論的指導下,誕生了必需品和拼多多兩個案例。

必要的

要號稱“全球第壹C2M電商平臺”。四年前,必備創始人畢升開始以C2M模式與工廠合作。必要的方式是通過選擇壹線大牌廠商建立合作,然後將必要的後臺與工廠的生產系統對接,相當於用戶直接向工廠下單,然後工廠按需生產,實現零庫存。

為了兼顧性價比和庫存,壹個必要的商城在接到消費者訂單後,往往需要3-7天才能生產出商品。而且,必要的門檻很高。畢升曾公開表示,如果廠商想做C2M,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投入數千萬改造生產線。這就註定了必然只能是壹個小而美的平臺,求穩而不求規模。

品多多

和畢升壹樣,黃征也認為庫存是因為需求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減少流通環節,減少有壹定需求的生產庫存,可以降低商品價格。但是,與按需生產必要件不同,拼多多要做大規模定制生產——組裝工廠。

拼多多通過分組預售、延遲發貨的方式,以類似“集單”的方式鎖定相對確定的商品需求,然後工廠進行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在最短的路徑和時間內送達消費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趨向零庫存。

去年2月,65438,拼多多發布了“新品牌計劃”,拼多多表示將在壹定範圍內向代工廠傾斜流量和推薦資源,以增加產品曝光率,支持其品牌建設。拼多多還表示,加入“新品牌計劃”的工廠還將引入可視化平臺,即通過直播打通生產端和需求端之間的信息流,讓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的全過程可視化。

每日特價銷售

阿裏的C2M項目與拼多多類似,看起來像是對拼多多的防禦。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淘寶每日特價宣布升級為每日銷售,中小工廠進行物聯網數字化改造,稱工廠產能數據可以與網店對接,前端銷售和後端生產基本可以實現零庫存,倉儲成本降低到幾乎為零。

但是所有的營銷方式,比如集團化,基本都是用低價商品來突破低端市場。低價和集團化可以快速把壹個產品變成爆款,快速消化工廠的產能/庫存。積極的壹面,拼多多給了低端供應鏈無處安放的機會。負面來看,低價是死路壹條,這些低價工廠成了平臺的燃料。

三大電商平臺的C2M模式都強調工廠產能的在線可視化,以及與平臺銷售數據的實時溝通。不過,雖然理論方向是有的,但是工廠怎麽改造就是另壹回事了。

首先,要盡早做好工廠改造。但據壹家必要的合作工廠表示,需要向他們灌輸C2M理念,為工廠指明壹個方向,但不可能自己做工廠改造,工廠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向第三方軟件/硬件提供商采購。將這個工廠連接到必要平臺的壹條流水線委托給富士康子公司改造,而且據說目前國內只有富士康有真正的生產線改造能力。

拼多多目前的“轉型”方式是將手機放在工廠的拼多多生產線上進行直播,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播看到工廠的生產情況。手機直播沒有什麽技術含量,但是用這樣壹種低成本的方式建立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是壹次成功的工廠轉型。畢竟工廠需要的是訂單,轉型要為盈利服務。

相比拼多多,阿裏的轉型計劃更為成熟:通過視覺識別實現工廠生產的透明化和產能的數字化。阿裏為工廠提供攝像頭、交換機、邊緣服務器、網關等配套硬件。搭載各種算法的攝像頭會不斷掃描生產線,視頻數據在本地和雲端協同計算,然後將結構化的核心數據上傳到雲端,進壹步與消費平臺實時連接。

我想在這裏插壹句。因為平臺賣家對貼牌和ODM代工的需求,阿裏較早接觸了代工廠。“淘工廠”誕生於2013,是阿裏1688事業部在賣家和工廠之間搭建的匹配B2B平臺。目前,淘工廠約有3萬家。阿裏希望借助平臺上商業生態的天然優勢,打造國內最大的服裝供應鏈服務平臺。而阿裏的新制造探索,就是從“淘工廠”上的優質合作工廠開始的。

改造項目由阿裏雲和田甜Sale合作。阿裏雲物聯網計劃負責人徐征此前曾在“全球最大的OEM廠商”工作了十多年。徐征告訴虎嗅高捷高申,他的團隊主要專註於紡織服裝和機械加工等制造業的轉型。目標是提供低成本、快速部署、易運維的輕量級工廠數字化解決方案,搭建從0到1的平臺,與合作夥伴壹起服務中國80%的中小企業,實現更多工廠的接入。

徐征說,“中國有大量的中小型工廠。數字上來了,平臺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當然,相對來說,中小工廠更願意接入平臺,接受非定制的應用。”傳統上,條形碼或RFID用於跟蹤流程。攝像頭重構是壹種輕量級、非侵入式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工廠實現壹定程度的產能數字化,讓實時信息可視化、交互化。

“改造壹個100人左右的工廠,硬件成本在5萬左右。”徐征認為,這個價格可以被大多數工廠接受,也可以用多種算法進行擴展。改造後,工廠調度效率提高6%,由於環節透明、按需及時生產配送,整個供應鏈中的庫存可減少10%。

目前,徐征團隊已經完成了100個“淘工廠”的部署。他認為,轉型最大的價值是工廠生產透明化帶來的管理效率和協作價值的提升。

毫無疑問,相對於制造業,互聯網公司更懂得如何與消費者進行交易/互動,電商工廠是壹種將制造端從消費端拉過來的嘗試。換句話說,電商工廠應該是電商服務工廠,是互聯網服務制造業,但在每壹個案例中,我們都看到互聯網和制造業之間還是有天然的“斷層”。

1.供應鏈故障

電商平臺和代工廠的合作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緊密。工廠的核心訴求是訂單和生產利潤(生產成本更低,交貨價格更高),但在生存壓力下,優先考慮訂單的穩定。所以代工廠不可能放棄品牌的大訂單,而品牌是制造業訂單的主要來源。目前電商平臺與代工廠的合作還處於試驗階段。

以必要性為例,在改造工廠的三種情況中,必要性是精耕細作,對工廠資質要求最高,但代工廠只是改造壹條生產線配合必要性,必要性並不能真正幹擾工廠的生產。歸根結底,雙方的合作還是要落在訂單上。電商平臺帶來的訂單越多,對工廠的話語權就越強。但整體來看,代工廠接大單,服務主流品牌市場的現狀很難改變。

2.人才缺口

既懂互聯網又懂傳統制造業的人才太少了。比如阿裏,雖然從自己的組織管理上沈澱了中間平臺體系,但能做企業拆解、搭建中間平臺的業務的也就十幾個人。互聯網離制造業更遠,以至於兩個行業的“語言”不壹樣。大家都說“產品”,但指的不是同壹個概念。

行業交流會從人才交流開始,就像OEM吸收了原本來自品牌方的設計師群體後,OEM從ODM轉型,與品牌方的合作形式發生了變化。新的生產要素的加入必然產生新的生產關系,這就涉及到職工的工資分配和組織管理的改革。目前新生產線的建立,工廠與互聯網的磨合,影響了員工的能力和積極性。適應新的生產關系需要新的組織結構,這對家族式民營企業將是壹個巨大的挑戰。

3.行業屬性錯誤

去年9月,馬雲在雲起大會上闡述了“新制造”的概念,壹石激起千層浪。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壹篇評論認為,馬雲提出的“新制造”並沒有太多新的內容。

就“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而言,制造業服務化的過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信息化還在加速這壹過程;壹些大型制造企業很早就開始了他們的制造服務流程。就“按需定制、個性化、智能化”而言,“大規模定制”、“無人工廠”近年來在壹些先進制造企業中日益普遍。中國海爾公司多年前發起“互聯工廠”探索大規模定制。就“用好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而言,在國內外行業中,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等相關概念已經被熱炒多年,甚至在北京每個月都能遇到很多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論壇或研討會,這些概念已經有點泛濫了。

中國新壹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人才和資源主要集中在BAT等互聯網公司,互聯網行業和制造業在推進產業互聯網的思路上完全不同。

在智能制造方面頗有建樹的富士康、紅領、海爾,只有具備足夠的工業基礎和制造經驗,才能在某壹領域取得突破,向外界延伸能力。而BAT則想先找到行業內70%的性問題,想拿出通用的解決方案進行大規模推廣。

海爾COSMOPlat業務全景

在國際上,對於誰來主導制造業的改革也有分歧。美國通過大數據分析等工具從信息端“自上而下”重塑制造業,德國則從制造業入手,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自下而上”改造制造業。

電商工廠是對互聯網服務制造業的“自上而下”的考驗。目前互聯網公司沒必要糾結行業能力。中國制造業的特點是“大而不強”,大量中小企業需要實惠的、能真正帶來效益的技術。

但是,行業外的30%才是決定壹個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部分。所以互聯網公司未來必然會遇到行業知識的障礙。如果他們連問題都理解不了,更別說解決問題了,讓AI解決問題。到那個時候,互聯網公司需要真正做制造業了。

註:文/範向東,微信官方賬號:內參。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