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來到,要說:光臨
等待客人,要說:恭候
探望別人,要說:拜訪
起身作別,要說:告辭
請人幫助,要說:勞駕
還有
初次見面,要說:久仰
中途先走,要說:失陪
請人別送,要說:留步
請人批評,要說:指教
請人指點,要說:賜教
托人辦事,要說:拜托
麻煩別人,要說:打擾
求人諒解,要說:包涵
與人相見說“您好” 問人姓氏說“貴姓” 問人住址說“府上”
仰慕已久說“久仰” 長期未見說“久違” 求人幫忙說“勞駕”
向人詢問說“請問” 請人協助說“費心” 請人解答說“請教”
求人辦事說“拜托” 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人方便說“借光”
請改文章說“斧正” 接受好意說“領情” 求人指點說“賜教”
得人幫助說“謝謝” 祝人健康說“保重” 向人祝賀說“恭喜”
老人年齡說“高壽” 身體不適說“欠安” 看望別人說“拜訪”
請人接受說“笑納” 送人照片說“惠存” 歡迎購買說“惠顧”
希望照顧說“關照” 贊人見解說“高見” 歸還物品說“奉還”
請人赴約說“賞光” 對方來信說“惠書” 自己住家說“寒舍”
需要考慮說“斟酌” 無法滿足說“抱歉” 請人諒解說“包涵”
言行不妥“對不起” 慰問他人說“辛苦” 迎接客人說“歡迎”
賓客來到說“光臨” 等候別人說“恭候” 沒能迎接說“失迎”
客人入座說“請坐” 陪伴朋友說“奉陪” 臨分別時說“再見”
中途先走說“失陪” 請人勿送說“留步” 送人遠行說“平安
原文地址:古時社交用語作者:黃信陽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
托人辦事用“拜托”;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
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
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誌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幹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幹支,因而稱作“六十幹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1、忘年交——打破年齡、輩份的差異而結為好朋友。
2、忘形交——不拘形跡的缺欠或醜陋,結成不分妳我的朋友。
3、君子交——指道義之交,即在道義上互相支持的朋友。
4、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無所違逆的朋友。
5、刎剄交——指友誼深摯,可以同生死、***患難的朋友。
6、貧賤交——貧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
7、至交——友誼最深,不猜不疑的朋友。
8、世交——亦稱世誼、世好。指兩家世代交情。
9、故交——歷稱故舊、舊交、故人。泛指有交情的老朋友。
10、壹面之交——僅僅相識,但不甚了解。
11、市道交——古代以做買賣手段結交的朋友,因其重利忘義,後稱小人之交。
12、布農之交——按習俗,普通百姓交的朋友。
13、車笠之交——有錢人與沒錢人結交的朋友。
14、患難之交——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
15、酒酒之交——吃喝而結交的朋友。
16、竹馬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也稱總角之交。
17、肺腑之交——交情深厚的朋友。
18、膠漆之交——親密無間的朋友。
19、生死之交——生死與***的朋友。
20、邂逅之交——無意中相遇而結交的朋友。
21、點頭之交——交往中僅點點頭打個招呼,感情不深厚的朋友。
22、泛泛之交——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
23、半面之交——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
24、八拜之交——舊時結拜的兄弟、姊妹的交情。
25、杵臼之交——交友不嫌貧賤。
26、金玉之交——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
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交友的禮儀有著不同的和稱謂。常見的交友稱謂,這裏收集了20例,即布衣之交、杵臼交、肺腑之交、故交、金蘭之交、金石之交、君子之交、款交、莫逆之交、貧賤之交、神交、石交、世交、碩交、忘年之交、忘形之交、刎頸之交、再世之交、至交、竹馬之交等。
布衣之交——指平等相處的普通老百姓的交際。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杵臼交——指不嫌貧賤的朋友。語出《東觀漢記?吳佑傳》:“遂訂交於杵臼之間。”
肺腑之交——指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語出白居易《代書詩壹百韻寄微之》:“肺腑之交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故交——指舊友。語出唐代杜荀鶴的《山中作與故交宿話》詩雲:“山中深夜坐,海內故交稀。”
金蘭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語出《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壹面契若金蘭。”
金石之交——指友誼學厚如金石般堅固的朋友。語出《漢書?韓信傳》:“今足下雖自以為漢王為金石之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君子之交——指重在道義而不在平淡的表面上的朋友。語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款交——指友誼深厚的朋友。語出《杜京產傳》:“會稽孔巔清剛有峻節,壹見而為款交。”
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語出《北周史?黎景傳》:“雖窮居獨處,不以饑寒易操,與範陽盧道源為莫逆之交。”
貧賤之交——指貧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語出《後漢書?宋弘傳》:“(光武帝)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神交——指心意相投的朋友。語出《江表傳》:“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聞也。”
石交——指友誼堅如磐石般的朋友。語出《史記?蘇秦列傳》:“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
世交——指世代有交誼的朋友。語出《晉書?何劭傳》:“太保與毅有累世之交。”
碩交——指友誼非常堅固的朋友。語出《文選?阮瑀〈為曹公與孫權書〉》:“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
忘年之交——指不以年齡和輩份而以才能品德為主結交的朋友。語出《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贊,因終忘年之交。”
忘形之交——指不拘身份、形跡的知心朋友。語出《新唐書?孟郊傳》:“小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壹見,為忘形之交。”
刎頸之交——指同生死***患難的朋友。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再世之交——指與父子兩代都結為朋友。語出《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了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
至交——指交情最深厚的朋友。語出孟郊《勸學》詩:“至涅不緇,至交不疑。”
竹馬之交——指幼年時的朋友。語出《世說新語?方正》:“帝曰:‘聊故復憶竹馬之交好不?’”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嶽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學校稱:寒窗。
同學稱:同窗。
古人交友稱謂集萃
自古以來,人們隊交友有著諸多別致的稱謂,現舉數例,供讀者備忘。
故交:老朋友。如唐代詩人杜荀鶴《山中喜與故交宿話》:“山中深夜坐,海內故交稀。”唐代詩人盧熙鄰《雞臥山中》:“紅顏意氣盡,白壁故交輕。”
素交:情誼春節的朋友。唐代詩人杜甫《過故斛斯校書莊》:“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素交零落盡,白首淚雙垂。”
蘭交:《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後以“蘭交”比喻意氣相投的人。
財交:用錢財來交往的朋友。《戰國策?楚策壹》:”以財交者,財衰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心交:知心的朋友。唐代鮑溶《送蕭世秀才》:心交別我西京去,愁滿春魂不易醒。從此無人訪窮病,馬蹄車轍草青青。”
世交:指上代就有交情的人或人家。宋朝胡寅《和苑元作》:“世交論契厚,歲晚莫情疏。”
至交:深厚的友誼,亦指情誼最深的朋友。《南史?孔狄傳》:“好典故學,與王儉之交。”唐代詩人孟郊《勸友》:“直白涅不緇,至交淡不疑。人生靜躁殊,莫厭相箴規。”
刎頸交:指同生***死***患難的朋友。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史記?張耳陳餘列傳》:“餘年少,交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忘年交:指不拘年歲輩分,由於誌同道合而結成的好朋友。語出《南史?何遜傳》:“(何遜)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贊,因結忘年交。”
布衣交:貧賤之交。亦指不以勢位驕人,平等相處如貧賤之交。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淡交:不因勢力而結交的朋友。唐代詩人駱賓王《詠水》:“終當挹上善,屬意淡交人。”